摘要:工程测量因GPS技术的应用而产生根本性的变革,如工程变形监测、精密工程测量、工程控制网测鼍、机载航空摄影测量等都大规模的应用了GPS技术。在灾害监测层面,GPS可监测地表沉降与移动、大坝监测、地震监测与油田下沉等。GPS测量即数据处理接收的卫星信号实现空间位置定位,鉴于其工程应用领域的广泛,本文浅谈几点实际工程测量中GPS技术应用体会。
关键词:工程测量;GPS技术;应用体会
一 、GPS技术概述
空间距离交会定点为GPS技术定位原理。设某地存在信号发射台3个,(Xi,Yi,Zi)为其已知坐标位置(i=1、2、3)。某时刻接收机测定其距离无线电发射台为Ri,则将发射台视作圆心,测量距视作半径,根据距离交会原理,即可得出接收机坐标(Xp,Yp,Zp),数学模型是:
Ri=
若仅存在2个无线电发射台,可交会接收机概略方位得出其平面位置。交会定点法在轮船、飞机导航上运用广泛。
二、工程实例
(一)点位控制的静态GPS测量
某市主干道长14km,红线宽96m,设计测量分两期完成,东线9km首期完成,西线5km二期完成。以3台静态GPS完成控制测量,首期设置25个GPS控制点,21个加密二级控制点;二期起始基准点与首期相同,设12个GPS控制点,14个加密二级控制点。测量任务为平面图、纵横断面补测与道路定线。
(二)方案论证的动态GPS初测
根据规划,该市拟建设71.2km?新区,实现功能设施齐全、山水园林错落、现代气息浓郁新区。所以,污水泵站位置选择、干渠走向等工程需要前期论证。但该区未开发,基础资料缺乏,无测量控制点。以东20km、西15km的常规跳跃测量与城市建设要求不符。所以,其应用了动态GPS测量,以流动站方式实现工程初测。
(三)工程定线测量、工程控制的动态GPS应用
该市新区需要建设几条重要的交通干线,建设工期短,任务繁重。同时,作为该市的主要南北干道,王城大道可改善该市交通,但人流多、车流量大,常规测量很难实现。为此,通过比较论证,决定应用GPS做道路定线测量与控制测量,从而实现测量任务圆满完成,保证工程顺利进行。
三 GPS控制测量质量与精度的提升办法
(一)布网方案
布设GPS网应参考测区交通、自然状况与任务要求,着眼当前建设与城市长远发展、图根点加密及1:500数字化测图要求,坚持快速度、高精度、省费用原则。
1、规范要求以GPS网等级明确。比如,四等平面GPS控制网以2km为平均边长,1/45万为相对边长误差限差,则GPS网布设要以2km上下为边长,小于5cm的点位绝对误差,边长的相对精度超过1/45万。
2、重视已设控制点与充分利用其标石。尤其是利用GPS网平差校核点与约束点以及其网内位置和平差精度的关系,如四周均匀分布约束点则可有效控制精度。
3、整体网以点连、边连方式构成,连接之后应利于复测基线、异步环、同步环的构成,最大限度重复设站,实现多余观测、增加GPS网几何强度与可靠性,保证整体GPS网精度提升。
(二)选点
GPS网精度与GPS外业观察受选点的影响,选点时要结合规范要求、测区自然情况、GPS网设计规定做。
1、应在方便长期保存、埋设与交流便利位置选点。
2、视野要开阔,且大于15°的高度角,无天空障碍物。
3、200m半径内无无线电发射源,50m半径内无高压电线,避免卫星信号受到干扰。
4、利用原控制点,点要符合精度规定,且点名称难以改变,对无成果标石可在该位置选点。
5、考虑便于将来常规加密,点间应通视,或单向通视。
(三)外业观测
提升GPS观测精度,应于外业观测前设计详细观测计划。经微机设置作业期间、测区经纬度,编制可见性GPS卫星预报表、点位精度因子、观测最佳时间等。参考预报以选取最佳观测时间、卫星组,书写观测计划,选择接收机的型号与台数。
1、要在当天最好观测时段实行全网同步观测,并跟踪4颗卫星,6>PDOP。
2、天线标志朝向北,于观测前后量取天线高,且应小于3mm互差,1mm为精确读数。
3、基线长短决定各时段观测时间,若基线<20km,取一个半小时观测时间,10~60s为数据采集间隔时间,但通常为15s。
4、观测员要在接收机旁,头顶低于天线,查看接受数据状况,如精度因子、信噪比、卫星数的变化与观测边长度、点位四周环境等,根据实际确定观测时间,若观测质量差,要及时与各站联系,增加观测时间。
5、将当天观测数据保存于微机,保证数据安全,点号、天线高、点名、仪器高等要准确输入。
(四)处理GPS数据与GPS网平差
处理好观测数据,应对每天观测数据有效性与精度做检验,及时计算、检验外业观测,也就是统计与误差衡量复测基线较差与异步环、同步环坐标闭合差以及解算基线,适度处理与复测超限误差的基线,保证外业观测所得数据精度。
四、体会浅谈
静态或动态GPS和常规仪器相同,都需对起算基准点做精度核算,选择等级高的控制点为起算点,保证观测点与基准点的位置分布合理。若为动态GPS观测,则需连测、复核3到5个高等级控制点,保证各方位的基准站的观测精度一致。
虽GPS技术具有精度高的优点,但在市政工程测量中,还应做水准连测,以使用市政工程建设之需。GPS测量较多的是应用在视野开阔的地区,在市政建设中,老城区因建筑林立,GPS可能出现无信号或浮动信号,很难固定;读不出数据,或数据误差大,不满足精度与效率要求。所以,可将GPS仪器与水准仪、全站仪等常规仪器结合。
五、结语
GPS测量具有高精度、观测时间短、定位精度高、全天候作业、操作方便与可提供三维坐标的优点,为我国工程测量带来了许多便利。本文以某市的市政工程为例,分析其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并介绍几点GPS测量质量与精度提高方法。此外,GPS技术还广泛的应用在地形测图、地籍测量、高速公路等领域,总之,工程测量中GPS技术还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 郑奎江.GPS RTK测量技术在公路地形测量中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2013,(12):210-211.
[2] 张晖,许延刚.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在公路勘测中的应用体会[J].中国科技博览,2012,(15):305-305.
[3] 肖建洋.GPS技术在隧道测量中的应用研究[J].工程建设与设
[4] 鄢海浩.GPS技术在建筑工程测量中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12)
关键词:工程测量;GPS技术;应用体会
一 、GPS技术概述
空间距离交会定点为GPS技术定位原理。设某地存在信号发射台3个,(Xi,Yi,Zi)为其已知坐标位置(i=1、2、3)。某时刻接收机测定其距离无线电发射台为Ri,则将发射台视作圆心,测量距视作半径,根据距离交会原理,即可得出接收机坐标(Xp,Yp,Zp),数学模型是:
Ri=
若仅存在2个无线电发射台,可交会接收机概略方位得出其平面位置。交会定点法在轮船、飞机导航上运用广泛。
二、工程实例
(一)点位控制的静态GPS测量
某市主干道长14km,红线宽96m,设计测量分两期完成,东线9km首期完成,西线5km二期完成。以3台静态GPS完成控制测量,首期设置25个GPS控制点,21个加密二级控制点;二期起始基准点与首期相同,设12个GPS控制点,14个加密二级控制点。测量任务为平面图、纵横断面补测与道路定线。
(二)方案论证的动态GPS初测
根据规划,该市拟建设71.2km?新区,实现功能设施齐全、山水园林错落、现代气息浓郁新区。所以,污水泵站位置选择、干渠走向等工程需要前期论证。但该区未开发,基础资料缺乏,无测量控制点。以东20km、西15km的常规跳跃测量与城市建设要求不符。所以,其应用了动态GPS测量,以流动站方式实现工程初测。
(三)工程定线测量、工程控制的动态GPS应用
该市新区需要建设几条重要的交通干线,建设工期短,任务繁重。同时,作为该市的主要南北干道,王城大道可改善该市交通,但人流多、车流量大,常规测量很难实现。为此,通过比较论证,决定应用GPS做道路定线测量与控制测量,从而实现测量任务圆满完成,保证工程顺利进行。
三 GPS控制测量质量与精度的提升办法
(一)布网方案
布设GPS网应参考测区交通、自然状况与任务要求,着眼当前建设与城市长远发展、图根点加密及1:500数字化测图要求,坚持快速度、高精度、省费用原则。
1、规范要求以GPS网等级明确。比如,四等平面GPS控制网以2km为平均边长,1/45万为相对边长误差限差,则GPS网布设要以2km上下为边长,小于5cm的点位绝对误差,边长的相对精度超过1/45万。
2、重视已设控制点与充分利用其标石。尤其是利用GPS网平差校核点与约束点以及其网内位置和平差精度的关系,如四周均匀分布约束点则可有效控制精度。
3、整体网以点连、边连方式构成,连接之后应利于复测基线、异步环、同步环的构成,最大限度重复设站,实现多余观测、增加GPS网几何强度与可靠性,保证整体GPS网精度提升。
(二)选点
GPS网精度与GPS外业观察受选点的影响,选点时要结合规范要求、测区自然情况、GPS网设计规定做。
1、应在方便长期保存、埋设与交流便利位置选点。
2、视野要开阔,且大于15°的高度角,无天空障碍物。
3、200m半径内无无线电发射源,50m半径内无高压电线,避免卫星信号受到干扰。
4、利用原控制点,点要符合精度规定,且点名称难以改变,对无成果标石可在该位置选点。
5、考虑便于将来常规加密,点间应通视,或单向通视。
(三)外业观测
提升GPS观测精度,应于外业观测前设计详细观测计划。经微机设置作业期间、测区经纬度,编制可见性GPS卫星预报表、点位精度因子、观测最佳时间等。参考预报以选取最佳观测时间、卫星组,书写观测计划,选择接收机的型号与台数。
1、要在当天最好观测时段实行全网同步观测,并跟踪4颗卫星,6>PDOP。
2、天线标志朝向北,于观测前后量取天线高,且应小于3mm互差,1mm为精确读数。
3、基线长短决定各时段观测时间,若基线<20km,取一个半小时观测时间,10~60s为数据采集间隔时间,但通常为15s。
4、观测员要在接收机旁,头顶低于天线,查看接受数据状况,如精度因子、信噪比、卫星数的变化与观测边长度、点位四周环境等,根据实际确定观测时间,若观测质量差,要及时与各站联系,增加观测时间。
5、将当天观测数据保存于微机,保证数据安全,点号、天线高、点名、仪器高等要准确输入。
(四)处理GPS数据与GPS网平差
处理好观测数据,应对每天观测数据有效性与精度做检验,及时计算、检验外业观测,也就是统计与误差衡量复测基线较差与异步环、同步环坐标闭合差以及解算基线,适度处理与复测超限误差的基线,保证外业观测所得数据精度。
四、体会浅谈
静态或动态GPS和常规仪器相同,都需对起算基准点做精度核算,选择等级高的控制点为起算点,保证观测点与基准点的位置分布合理。若为动态GPS观测,则需连测、复核3到5个高等级控制点,保证各方位的基准站的观测精度一致。
虽GPS技术具有精度高的优点,但在市政工程测量中,还应做水准连测,以使用市政工程建设之需。GPS测量较多的是应用在视野开阔的地区,在市政建设中,老城区因建筑林立,GPS可能出现无信号或浮动信号,很难固定;读不出数据,或数据误差大,不满足精度与效率要求。所以,可将GPS仪器与水准仪、全站仪等常规仪器结合。
五、结语
GPS测量具有高精度、观测时间短、定位精度高、全天候作业、操作方便与可提供三维坐标的优点,为我国工程测量带来了许多便利。本文以某市的市政工程为例,分析其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并介绍几点GPS测量质量与精度提高方法。此外,GPS技术还广泛的应用在地形测图、地籍测量、高速公路等领域,总之,工程测量中GPS技术还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 郑奎江.GPS RTK测量技术在公路地形测量中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2013,(12):210-211.
[2] 张晖,许延刚.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在公路勘测中的应用体会[J].中国科技博览,2012,(15):305-305.
[3] 肖建洋.GPS技术在隧道测量中的应用研究[J].工程建设与设
[4] 鄢海浩.GPS技术在建筑工程测量中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