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安全 » 安全管理
下穿道及辅道安全文明施工组织设计专项方案
  • 资料等级:
  • 授权方式:资料共享
  • 发布时间:2012-09-16
  • 资料类型:RAR
  • 资料大小:55 KB
  • 资料分类:工程安全
  • 运行环境:WinXp,Win2003,WinVista,Win ;
  • 解压密码:gc5.com
下穿道及辅道安全文明施工组织设计专项方案
施工范围南北长370m,东西长620m。立交为三层式立体交通,第一层为东西向的城市下穿道,第二层通过平交转盘形成四个左转匝道、三个专用右转匝道、二个小调头、一个合并右转匝道,第三层为南北向三跨一联高架桥。建成后城市下穿道位于现状地面以下约10m,高架桥位于地面以上7m,通车净空高度为4.5m。
本次施工内容分道路、结构、排水、照明四个部分,工程概述如下:
2.1道路工程
新溉路下穿右半幅,长370m,宽7.75m,路幅组成为0.25m路緣带+7.75m车行道+0.25m路緣带桥,两车道。

新溉路下穿左半幅,长440.087m,宽7.75m,路幅组成为0.25m路緣带+7.75m车行道+0.25m路緣带桥,两车道。
匝道A、B线:溉澜溪至人和方向,长139.326+123.983m,总长263.309m。
匝道C、D线:人和至新牌坊方向,长120.203+172.962m,总长293.165m。
匝道E、F线:新牌坊至黄泥磅方向,长165.083+116.458m,总长281.541m。
匝道G、H线:黄泥磅至溉澜溪方向,长119.529+125.988m,总长245.517m
新建路面结构为沥青马蹄脂SMA-13厚4.0cm,改性沥青混凝土AC-16中面层厚5.0cm,沥青混凝土AC-20下面层6.0cm,稀浆封层厚0.6cm,掺6%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厚20cm,掺4%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底基层填方及挖土方段厚25cm。
原砼路面加铺段路面结构为:加铺上面层改性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SMA13,厚4cm;加铺下面层:改性沥青砼AC-16,厚5cm,在原水泥砼路面分缝处铺设Hi-APP道路卷材。
人行道盲道砖颜色宜为中黄色,其砼强度不小于20号,其表面触感部分以下的厚度与人行道砖一致。人行道盲道宽0.6m,距人行道绿化带路缘净宽2.4m,盲道应连续。人行道成弧线形路线时,行进盲道应与人行道走向一致。距人行横道入口、广场入口等0.3m处应设提示盲道,其长度与各入口的宽度应相对应。
2. 2下穿车行地通工程
下穿车行道闭口段采用单跨钢筋混凝土闭口箱形结构,净宽8.25m。地通道顶底板均厚0.8m,侧墙宽0.8m,侧墙与中墙交接处设置0.9x0.3m倒角。由于断面所处区域岩层埋置较深,且填土为新近杂填土,地基承载力较低,为避免后期沉降对结构物使用产生不利影响,该类型下穿道采用人工挖孔方桩作为基础,桩基尺寸1.2x1.2m,横向布置于两端侧墙下,顺道路走向桩基间距为5.0m。
下穿车行道开口段采用单跨钢筋混凝土开口箱形结构,净宽8.25m,地通道顶板厚0.8m。三号线区间隧道侧侧墙宽0.8m,侧墙与中墙交接处设置0.9x0.3m倒角,侧墙采用扩大基础,基础嵌入中风化岩石的深度不小于1.0m。匝道D线侧下穿车行道顶板置于永久性桩板挡墙的冠梁上,该桩板挡墙采用尺寸为1.0x1.5m的人工挖孔方桩,挡板厚0.25m,顺道路走向桩基间距5.0m。
下穿车行道引道桩板式挡墙支护段采用尺寸为1.0x1.3m的人工挖孔方桩,挡板厚0.25m,顺道路走向桩基间距5.0m。
悬臂式挡墙段采用C30钢筋混凝土L型挡墙,侧墙顶宽0.4m,面坡垂直,背坡坡率为1:0.1,挡墙底板厚0.4m。
重力式挡墙段采用C25素混凝土挡墙,顶宽1.0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