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结合了笔者多年多的工作经验和工作实践,文章以道路工程施工监理和质量控制为基础,提出了关于工程材料、测量工作、路基填平压实度、底基层、基层的修筑监理和沥青路面施工等的监理问题。找出从道路工程的路床、基层和面层三个方面施工的控制道路质量的途径和方法,以适应日益增长的交通量需求。 

关键词:市政道路;质量控制;工程监理 
  一、工程施工材料的质量监理 
  工程材料监理是构成工程结构的关键,如不严格检验,使用了不合格的材料,会直接影响到工程内在质量。因此,监理必须严格把关,加强质量检测、复测,控制好原材料质量,防止不合格材料进场。材料进场须有厂家出厂质量检验单,施工单位对所进场的每一批材料都要严格检查产品出厂合格证、质量保证书,监理应及时抽查。同时,由于材料在贮存、运物等过程中受环境、气候、时间等自然因素影响,材料会发生一些物理、化学变化,另还受厂家的试验手段、设备、人员等因素影响,材料进场后施工单位应按规定要求,另作检测和试验,监理还应按“规范”规定的频数进行复核试验,以证实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土路路基工程施工的质量监理 
  道路基层处在结构层的中间,承受了比路基更大的垂直压应力。因此,监理工程师对道路基层的施工质量进行监理时,要严格掌握其强度、刚性和整体性。 
  (一)路基结构稳定性 
  为更好防止路基结构在车辆行车荷载及自然条件作用下发生整体失稳,发生变形或破坏,要采取相应措施来保障路基结构的稳定性。 
  (二)水温的稳定性 
  路基在地面水和地下水的作用下,强度将会显著降低。特别是季节性冰冻地区,水温状况的变化,路基将会发生周期性冻融作用,形成冻胀和翻浆,使路基强度急剧下降。应保证在最不利的水温状况下,强度不致显著降低,这就要求路基具有一定的水温稳定性。 
  (三)合理选择施工方法 
  目前,多采用机械化施工或综合机械化施工法。综合机械化作业能极大地减轻劳动强度、加快施工进度、提高工程质量和劳动生产率、降低工程造价、保证施工安全。因此,所用的机械必须满足路基工程施工的要求,特别是压实设备合理配备,是保证路基强度的关键。 
  (四)严格施工程序 
  必须认真按规定要求做好组织、物质、技术及现场四个方面的准备工作,小桥涵、挡土墙、盲沟等小型构造物通常是与路基施工同步进行,避免路基填筑后又开挖修建这些构造物。施工技术人员应严格按照施工设计和监理工程师的指令,精心地开展工作。路基土石方施工程序:路堤底部处理――选择填料――确定路堤填(挖)方式――路基压实。 
  三、道路基层、面层施工质量的监理 
  道路基层是路面结构中直接位于面层下的承重层。基层的材料与施工质量是影响路面使用性能和使用寿命的最关键因素。目前大量采用结构较密实、空隙率较小、透水性较小、水稳性较好、适宜于机械化施工、技术经济较合理的水泥、石灰及工业废渣稳定材料做路面基层,以水泥稳定基层为例,其质量控制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调试及拌和是控制水稳层质量优劣的关键 
  总监应安排监理人员在拌合厂监拌、调试并根据出料状况和天气状况随时下达指令调整混合料的水泥和水的用量。 
  (二)测量成果控制 
  摊铺前一是复核底基层高程和平整度,二是按照摊铺测量控制方案进行中心桩、边桩、起始点测量放线,摊铺后碾压前通过高程方格网再次复测,并用路拱板和三米尺沿路方向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碾压。 
  (三)施工机械 
  工序开工前,总监应安排专业监理工程师根据延迟试验审核施工方案,重点落实机械设备以及人力、物力状况能否满足延迟时间要求;正式开机前专业监理工程师应对以上事项进行确认,避免因某个环节配合不当延滞时间超过初凝时间,影响基层的强度和刚度。 
  (四)摊铺和碾压 
  正式摊铺之前应制定摊铺和碾压方案,并通过试验段对摊铺和碾压方案进行调整,使各工序紧密衔接均衡连续作业,缩短延迟时间确保基层强度。按照既定摊铺和碾压方案进行施工,并且严格控制混合料的用水量,不得任意加水,影响局部基层的水灰比。监理人员应检测水泥剂量,并通过筛分试验和灌砂试验对水稳层的压实度进行验证。 
  (五)养生 
  水稳基层碾压成型后,一定要按照养生方案进行养生。养生期间路面要始终处于湿润状态,确保水泥水化反应必需的水分;养生一周后洒乳化沥青做下封层,并进入下道工序。 
  (六)面层 
  道路面层是结构层最上一层,是确保整个道路工程质量目标实现的关键。以沥青混凝土面层为例,检查各种测桩是否齐备,控制边线高程,路面高程及平整度。检测到场沥青混凝土外观质量,车上温度,不合格拒绝卸料,检查摊铺、碾压等各道工序及施工工艺流程,控制碾压温度、遍数、碾压密度等。 
  四、沥青混合料质量的监理 
  由于沥青具有良好的粘性、塑性和防水性,因而被广泛用于道路工程,沥青混合料被用作道路面层的材料,如沥青混凝土、沥青碎石等路面,质量监理就是在施工中使原材料混合料的配合比及其性质、油石比等符合规范和设计的要求。 
  目前我国城市道路沥青混凝土面层结构厚度一般均小于15cm,沥青混凝土本身强度无法克服基层反射裂缝,仅能通过提高基层质量,减少基层裂缝的产生来减少面层反射裂缝,对基层质量控制要点已作过分析。现对提高沥青面层的内在质量和表面质量的途径和控制要点提出意见如下: 
  1、优化沥青混凝土路面的配合比,三层或两层路面中至少有一层I型密级配沥青混合料,降低混合料的空隙率,提高沥青路面抗疲劳能力,减少面层裂缝。 
  2、要求编制科学的施工组织设计,精心组织施工,减少横向接头。 
  3、制定科学的碾压方案,提高面层的压实度,减少表面裂纹,提高面层寿命。 
  4、推广采用改性沥青和SMA路面结构提高沥青混凝土面层抗裂缝、抗衰老能力。 
  五、附属构筑物的质量监理 
  道路附属构筑物包括:人行道、雨、污水检查井、收水井、路牙、涵洞等项目,是城市道路不可缺少的部分。从实际情况来看,检查井周围回填是一项重要控制工作。根据经验,已通行道路,使用一段时间后,井周围往往会出现塌陷现象,这是由于井周围回填土不密实所致。因此,对雨、污水井周围400 mm 范围内,根据设计要求回填夯实,监理工作开展当中,可在井位周围取土做压实度试验,用以检测施工质量,从而减少这一质量通病的发生。 
  六、施工易出现的问题及处理方法的监理 
  (一)严格控制不合格的土填入路基。如果把表层土、带草皮的土及腐殖土等不合格的土填入路基,会导致路堤强度不均匀,达不到压实标准,甚至出现路基沉陷等质量问题。 
  (二)施工方法不对,路基的压实度可能达不到设计要求,使路面产生病害。防治办法就是不同的土质不能混填,要分别对不同的土质进行击实试验。应通过铺筑试验路获得相关的技术参数来指导施工,确保压实质量。 
  在施工过程中应经常检验纵横坡度,保证每层土的厚度均匀,压实度均匀。坚持桥头涵洞处规范填土,保证达到压实标准。 
  (三)软土区域注意路基的稳定性。原水塘、水田地区路基,季节性处于过湿状态,致使路基沉陷,产生路面病害。应根据具体情况采用排水疏干、换填水稳性好的土、抛石挤淤等处理措施,使路基具有足够的稳定性。 
  结束语 
  市政工程现场质量控制涉及的内容较多,遇到的问题也是多种多样的,而且贯穿于施工阶段的全过程。只有紧紧抓住关键性措施,才能在工作中做到科学有序,从而有效地控制工程质量,避免不必要的质量事故发生,提升市政工程的整体质量水平。 
  参考文献: 
  [1]孙亦青.市政道路工程质量通病的防治及控制[J].安徽建筑,2004(04). 
  [2]李文.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质量的控制措施[J].长江建设,2003(03). 
  [3]霍庆春,陈军.市政工程项目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J]. 
  [4]聂振海.市政道路工程质量通病的防治及监理[J].建设监理,20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