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项目造价管理各阶段工作中,分析了项目前期技术经济编制的重要性,提出了合理编制技术经济指标应该注意到各种问题,目的是提高对整个项目工程造价的控制能力。 

  关键词:工程造价,项目前期造价,技术经济指标分析 
 
  1.技术经济指标的重要性 
  建设项目投资本身具有投资额大,投资周期长的特点,决定了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管理必须建立一个全过程,全方位的管理系统,各阶段彼此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然而在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工作中,全寿命周期造价管理中各阶段造价管理体系的发展是不平衡的,一方面施工阶段的造价确定与控制体系得到较为充分的发展,另一方面其他阶段特别是建设前期的造价控制体系则相对薄弱,造成建设工程全寿命周期造价控制工作难以全面展开。 
   长期以来,对于建设工程造价的控制,主要或者说绝大部分是在建设项目实施阶段,人们普遍忽视建设前期造价管理和设计阶段的造价管理,错的认为工程施工阶段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控制施工的费用支出也就控制了工程造价。其实在项目前期,项目尚处于模糊状态,可调整的余地最大,通过科学选择项目方案,如选址、 项目规模等等,可以大幅度的调整造价;设计阶段次之,可通过设计方案比选,合理选择项目工艺等,较大幅度调整造价;而施工阶段,则只能在设计规定下,通过优化施工技术及组织,适当降低施工成本,造价控制的调整空间最小。因此,建设前期的造价控制工作队整个建造成本的控制,起着关键的作用,技术经济指标是项目前期造价控制的重要租车部分,本文讨论通过编制合理的建设工程技术经济指标,来弥补目前建设前期造价控制体系的不足。 
  2.技术经济指标编制的现状 
   工程项目建设一般可分为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阶段,初步设计阶段,施工图设计阶段,合同实施阶段等几大阶段。反映了项目从决策到实施,由粗到细,由模糊到清晰的形成过程。各阶段为有效控制实施造价控制,分别需要编制对应的造价文件,如估算、概算、预算等,与工程建设各阶段相适应,造价文件也经历了从粗略到精细的过程。在我国,各阶段的工程造价分别为下一个阶段造价控制的约束条件。 
  目前我国在施工期的成本管理体系已经做得很充分,不论是政府工程还是私人企业的项目中,都广泛建立了采购及发包阶段的招投标制度,实施阶段的监理制度,结算阶段的审计制度等;计价依据比较完备,计价规范,各地消耗量标准,预算定额体系基本齐全;材料机械市场信息定时更新,使用比较方便,成果比较准确。 
  然而我国的项目前期造价管理工作相对滞后,很难编制科学、合理的技术经济指标,大多依靠计价人员自身经验,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和随意性,受到编制机制的影响,计价人员目前对类似工程案例的调查研究局多限于编制期间前后一个小时时间内。而从宏观上看,工程项目的建设则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不同类型的工程项目此起彼伏。仅仅对其中一个期间进行调查,显然不能全面掌控工程项目的变化与发展。另外计价人员对技术经济指标研究不够,使其在设置子目,确定计算规范时受预算定额影响较大,而没有充分考虑估算编制的实际特点。这是造成技术经济指标未能满足实际使用需要的重要原因。 
  在采用非定额体系造价管理模式的国家,如英国、美国,对已建工程案例的分析,构成其对待工程估价的最主要依据。香港测量师在处理项目估算时采用从案例的工料指标与当前工料机价格相结合,就可以得到比较合理的技术经济指标。香港政府多个部门都发布主要工料价格指数,以供快速调整价格,编制合理的技术经济指标。反观内地的工料价格信息只有适合施工阶段计价的详细内容,其分类的细化与种类的繁多难以适应估算编制的要求。 
  3.合理编制技术指标注意的问题 
  估算方法主要包括单位生产能力估算法,生产能力指数法,系数速算法比例估算法,指数估算只能采用历史案例数据作为依据,然而相对定额管理的强势,我国在采用历史案例数据作为依据。然而相对定额管理的强势,我国在采用历史案例数据为依据进行造价估算方面显得相对薄弱。案例的积累,分析与使用等各方面缺乏深入研究,指标发布存在很多不尽合理之处,估算中各种调整系数,指数的标准缺乏。本文拟对此进行初步探讨,以改进现有估算计价体系,达到初步解决实际估算工作问题的目的。 
  技术经济指标是根据既往工程的造价和技术数据,通过一定的规则进行费用或者工料消耗量分解,再与相应的建筑部位规模相除得到。对这些指标值进行统计汇总就得到一套估算指标。经济指标可以简单理解为费用分解并分摊得到的单价,而技术指标可以简单理解为工料消耗量分摊得到的单位消耗量。上述单位随不同的指标分解单元而可能不同,最常见的单位是总建筑面积。 
  技术经济指标运用时,一般都需要根据案例工程与待建工程的差异进行调整,每个工程项目都有其特定的存在背景,如地质气候条件,设计风格,市场情况等,有特定的建筑设计,如结构类型,平面布置,材料设备选择。根据详细的背景情况和建筑特征描述,我们找出与待建项目之间存在的差异,并对技术经济指标的进行修正。 
  3.1根据案例工程与待建工程本身的性质的差别调整,建筑本身的特点是决定建筑造价的主要因素,不同功能,构成和结构的建筑,造价相差很大,在分析造价时需要分类处理。比如说污水处理厂的不同单位之间的构造差别很大,即使在同一单位,地面以上技术经济指标和地面以下的技术经济指标差别也很大,在编制技术经济指标时,要分类处理。 
  3.2 根据案例工程与待建工程环境不同调整,这里所说的建筑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指地质,水文,气候以及场地已有附着物等条件,比如说在广州南沙经济开发区修建的道路工程与在广州天河区修建的道路工程相比,技术经济指标相差很大,因为广州市南沙区修建的工程地质条件差,普遍存在较厚的淤泥层。社会环境则包括劳动力,材料和机械租赁市场变化情况以及合同竞争状况等。同样的建筑,置于不同环境之下,技术经济指标可能呈现相当大的差别。 
  3.3根据案例工程与待建工程施工方法的区别调整,施工手段包括设计采用的施工工艺,承包商的施工组织设计中采用的施工方法等。比如,同样的管道敷设,采用顶管施工和开挖敷设,施工成本存在很大的差异。技术经济指标要根据不同的施工方法来调整。 
   建设工程的周期一般很长,涉及的方方面面的因素很多,所以工程造价的管理需要考虑因素也很多。这些因素相互交织在一起,共同作用的结果,使得建设工程的造价呈现多样性。因此建设工程技术经济指标也应该考虑各种不同的影响因素来调整,使其满足项目前期估算的要求。 
   4.总结和展望 
   近年来,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企业单位,都越来越重视决策阶段的科学化,在工程建设领域更是如此,工程项目决策的科学性以估算编制的准确性为前提,因为估算编制的重要性得到提升。因此,我们应在分析我国指标体系方面的优点,优化调整现有技术经济指标体系,使技术经济指标得以适应估算编制的内在特点,从而更好的为估算编制提供依据。目前的经济技术指标中虽然包括了技术指标,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得到充分利用,而是仅仅局限于经济指标的简单套用。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加强对技术指标的控制。 
  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经济高速发展,新材料新工艺层出不穷,但是传统定额测定周期漫长,测定成本过高,影响力实际工作开展,未来在定额编制的方法中可以考虑将传统的测时法与历史案例技术经济指标统计法结合起来,在满足一定准确度要求的前提下,尽量缩短编制周期和减少编制成本,以达到及时更新,反映新工艺,新材料变化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