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本文以施工企业的角度,阐述了如何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控制好成本,指出了当前施工企业项目成本控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解决这些问题进行了粗浅的探讨。
【关键词】:项目  成本   管理
前言
项目是施工企业效益的源泉。随着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项目的利润空间也越来越小。如何加强项目的成本控制,有效降低工程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已成为企业目前非常紧迫的任务。成本管理的水平,已成为施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施工企业的项目的成本管理,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对业主要认真履行和业主的施工合同,完成合同规定的工作内容,在此基础上通过变更、索赔等手段,增加合同收益;二是严格进行物资设备费用管理和劳务分包费用的管理,降低物资消耗,节约费用支出。
下面以双通项目为例,谈谈对项目成本管理的个人理解,供大家参考。
1.增加合同收益方面
增加合同收益的主要手段是变更和索赔,因此,必须仔细分析、理解透彻与业主的承包合同,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合同条款、利用不平衡报价、变更施工方案等方式,达到增加合同收益的目的。
1.1.利用合同条款找出变更索赔理由
由于竞争激烈,施工企业中标项目的利润已经很小,个别情况下甚至没有利润。在这种情况下,项目实施过程中能否依据合同条款进行有效的变更和索赔,成为项目是否赢利的关键。
承包合同是项目实施的最重要依据,是规范业主和施工企业行为的准则,也是成本造价控制人员应重点研究的项目文件。在合同条款基础上进行的变更索赔,依据充分,最据说服力,成功的可能性也比较大。
以双通高速公路项目为例,合同中有一条条款规定:“施工过程中,可对柴油、钢筋、水泥进行调差”。 此条款属于叙述不严密的条款,按业主的本意,是只能对施工现场施工机械所用的柴油、钢筋、水泥三大材进行调差,碎石、砂等地材是不能调差的。但此条款对哪些设备所使用的柴油没有具体说明。我们可以做出这样的理解:“运输以及开采碎石、砂砾的机械所使用的柴油,也在调差范围以内”。实际上双通项目的地材价格构成中,运输费用要占到60%以上,开采及资源费用只占到30%,调整运输车辆的柴油费用实际是变相的调整了地材费用,该项调差变更一旦批准,将为项目增加900万元的净收入。有了合同条款关于调差的不严密条款后,我们可以以此为依据,和业主据理力争,以争取该部分费用。
因此,成本管理人员必须充分认识到合同的重要性,相关条款要反复研究,仔细推敲,发现漏洞,有效利用。
1.2.利用不平衡报价,合理变更
我们在投标的过程中,为中标后谋取更大的利润,会在投标过程中采取不平衡报价的投标方法。不平衡报价的特点是投标单价中有的施工项目单价利润较低甚至亏损,有的施工项目单价利润比较高。
在施工的过程中,尽量利用设计变更,增加高利润清单细目的工程数量,减少或取消亏损清单细目的工程数量,从而谋取更大的利润。
还是以上述双通高速公路项目为例:在中标单价中,有一个软基换填碎石的清单细目,投标因采用了不平衡报价,清单价仅有58元每方,而项目部光购买材料的单价就要达到73元每方,属于干得多就会亏得多的项目。而另一个风积沙填筑的清单细目,则有着较高的利润。因施工工艺及填料购运等原因,软基换填碎石的施工进度比较慢。经过分析,如果能将换填材料变更利润高的风积沙,业主所最关注的是施工进度可以提前,而项目也可以减少亏损。业主经过慎重考虑,最终同意了将剩余的换填碎石全部取消,变更成换填风积砂。这个变更方案,虽然总合同金额有减少了700万元,但因减少的是亏损清单细目,项目反而因此增加收益约400万元。该项变更能够成功,最主要是抓住了业主想要急切加快施工进度的心理。
因此,合理变更要善于抓住机会,利用不同的施工工艺的特点,达到说服业主的目的。
1.3.技术与经济紧密配合
技术与经济紧密配合应体现在项目实施的各个阶段,在确定项目施工方案的时候尤为重要。制订施工方案的时候,不光要考虑方案的安全性和可操作性,还应从经济方面考虑,看能为施工企业带来多少利润。
如上述的换填碎石变更为换填风积沙的例子,其实换填料还可以变更为砂砾,变更砂砾从施工技术方面来说,起到的效果应该比换填风积沙要好,但换填砂砾在单价上没有优势,即使变更成功,所取得的经济效益与换填风积沙相去甚远。
再举一个双通高速公路项目的例子,业主将底基层和基层边缘的自然边坡及超宽取消,边缘改为从水稳层净宽位置垂直向下,想通过减少水稳数量,达到降低工程造价的目的。这个变更从表面看,似乎只是正常数量变更,但通过与技术相结合,可以发现这样变更后施工工艺也会跟着发生改变。按原设计,铺筑水稳时可以不高支撑,但变更后就必须设了。因此可以提出模板、钢筋支撑、增人人工配合、施工降效等方面的费用补偿。
2.节约费用支出
节约费用支出的重点工作是加强项目材料费用和劳务分包费用的控制。
2.1.材料费用控制
材料费是项目成本管理的重要环节,控制工程成本,材料成本显尤为重要,如果忽视了材料管理,项目成本管理也就失去了意义。材料管理必须是施工的全方位、全过程管理。因此,必须强化材料的严格控制。
材料的采购量和价格应加强监控,在材料采购前,材料采购部门应建立询价小组,小组对市场价格进行调查。材料采购人员所采购材料的价格不得突破询价小组的价格。可以定期召开例会,在例会上由询价小组汇报材料的询价情况,对于钢材、木材、砂石料分别汇报不同厂家的价格和质量,列举出选材使用理由,同时公开厂家的联系方式,以增大监督力度,提高透明度,保证做到“货比三家”优质低价购料。
同时还要强化材料使用的现场管理,使材料的质量有保证、数量能控制。如双通高速公路项目就建立健全了材料管理制度,在大宗料所进料现场设置了地秤、远程网络监控系统,每次进料均保证了至少3人同时在场。通过这些手段,项目总共40万吨的大宗料,没有出现亏料的现象。
对工程项目进行成本分解,对材料实行包干、管用一体的制度,做到职责分明、奖罚兑现。为调动施工队节约材料的积极性,可按施工用量包干,签订材料节超奖罚合同,按节超材料用量的预算价格和合同确定的奖罚比例及时兑现。
2.2.劳务分包费用的控制
劳务分包费用从正常情况来看当然是越低越好,但过低价格往往达不到好的效果。现在劳务市场竞争十分激烈,劳务队伍水平能力也参差不齐,许多劳务队伍根本就不具备承担亏损的能力。部分劳务队伍一旦亏损,就拖欠民工工资,或与施工单位尽力纠缠,利用一切机会提高要价。在这些措施不能奏效、出现无法承受的亏损的情况下,就会消极怠工,拖延进度,甚至停止施工,逼迫施工企业满足自己的要求。
出现这种情况,对施工企业非常不利。项目进度滞后,无法保证工程进度,对自身形象造成恶劣影响,将承受来自业主的巨大压力。
为避免出现这种情况出现,施工企业尽可能采纳比较有竞争力、有信誉的劳务队伍参与施工;不要无原则压低劳务分包单价,要对劳务分包的成本做到心里有数,避免吸纳低于成本价的劳务队伍进场施工;可能的情况下,拿出部分资金用于奖励劳务队伍,规定在施工质量、进度、安全达到较高要求的情况下,劳务队伍可获得奖励,以提高劳务队伍施工积极性,施工企业、劳务队伍达到双赢。
2.3.机械费用及其它费用的控制
项目施工时要充分发挥自有施工机械设备的作用,减少设备闲置,提高设备利用率,可采用闲置设备租赁的方式,对于从外单位租用的机械设备及时使用,及时归还并办理单项费用结算,以降低机械设备的固定费用。
项目部编制施工方案时,必须在满足质量、工期要求的前提下,力求使用机械设备最少和机械使用最短,同时通过施工现场的合理布局和各个工序的合理交叉安排来提高进场机械的综合利用率。
燃料和附属油料要购进符合要求的油料,如果用量较大时要尽可能采用批量和批发购买的形式,同时要严格控制用量,杜绝浪费。
外租设备时,不能只以价格作为选用的唯一标准。现场施工中,很多工作都需要多台设置同时配套施工,如果其中一台发生故障,会导致其余的设备也跟着窝工。选用机况好的设备,不但可以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而且在燃油消耗方面有着不小的优势。
间接费用是施工企业组织施工发生的行政费用、办公费、差旅费、业务费等,涉及的内容较多,较难管理,因此必须严格控制费用开支标准,控制费用支出,尤其是要加强行政费用、差旅费、办公费、业务费的控制力度,克服盲目攀比,乱花钱财之风。
施工项目的成本控制,牵扯到工程施工的方方面面。一个完整的项目成本控制方案,还应该包括与业主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的业务关系协调,项目管理费用的控制,甚至包括与地方的关系处理,这些方面,很多不是以成本控制人员为主导作用的。
 
 
 
 
 
 
 
 
 
 
 
 
6、加强以材料为主体的各项成本管理。施工企业的成本分为人工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和其他直接费、间接费用。<BR>&nbsp;&nbsp;&nbsp; 对于人工费,项目部要实行竞争上岗,合理定岗定员,施工队要根据生产任务,按工作内容合理配置人员,控制人工费成本;建立与责权利相统一的物质激励机制,将项目部全体职工的工作绩效与其切身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建立奖罚严明的考核约束机制,使项目部的命运与职工利益融为一体,是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人工费用的基本保障。如实行固定+浮动工资制,可以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岗位的性质和特点,按不同职工的技术熟练程度与经验、劳动态度、劳动积极性等,给职工规定不同等级的基本系数和浮动系数,然后再按照项目部完成目标利润的情况,按对应的分配值发放职工工作的全部报酬。但是,作为最基本的激励方式,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必须要有相应的制度规定和道德约束机制相辅助,否则再好的激励机制也可能走向反面。 <BR>&nbsp;&nbsp;&nbsp; 材料费是项目成本管理的重要环节,控制工程成本,材料成本显尤为重要,如果忽视了材料管理,项目成本管理也就失去了意义。材料管理必须是施工的全方位、全过程管理。因此,必须强化材料的严格控制。项目施工预算中的主要材料应实行招投标,其他材料由项目部自行采购,采购时应采用“总量订货,分批采购”,避免积压和浪费。材料的采购量和价格应加强监控。在施工过程中发现材料成本超出预算,要及时查明原因,加以分析严格控制材料消耗。同时还要强化材料使用的现场管理,施工项目管理中要使材料的质量有保证、数量能控制,就必须加强材料的现场管理,根据成本分解,对材料实行包干、管用一体的制度,做到职责分明、奖罚兑现。材料的领用、施工的质量、材料的回收等都要建立合理的机制,现场材料量的管理要调动项目部材料管理人员和施工队两方的积极性,按施工用量包干,签订材料节超奖罚合同,按节超材料用量的预算价格和合同确定的奖罚比例及时兑现。具体操作方法是材料进场后施工队和项目部材料管理员共同就进场的材料的数量和质量签收,数量和质量不符合规定并与进料单不符的,双方材料人员有权拒签,该签单作为公司物资部门与项目部材料价款结算的依据。签收后出材料现场的管理和使用均由施工队负责,使得管用一体化,项目部有关人员则依据双方共同认可的施工预算计划用量进行监督、考核,经理部根据考核结果,对项目部材料员和施工队依合同奖罚。这种做法可以划清职责,调动各方积极性,减少材料签收与使用“量”上的漏洞,有利于节约用量,实现材料成本的节约。<BR>&nbsp;&nbsp;&nbsp; 对于机械费和其他直接费的管理,就要充分发挥自有施工机械设备的作用,减少设备闲置,提高设备利用率,可采用闲置设备租赁的方式,对于从外单位租用的机械设备及时使用,及时归还并办理单项费用结算,以降低机械设备的固定费用。要加强自有机械设备的定期保养和检查,发现隐患及时处理与维护保养,延长设备使用寿命,提高设备完好率,降低设备的修理费用。在预算定额中,机械费有折旧费、大修费、经常维修费、安拆及场外运输费、动力费、人工费、养路费及车船使用费组成。在结算时机械费原则上不予调整,因此就需要建筑企业与项目部共同参与机械费的管理协调与控制。在机械设备的购置方面,应在现行的生产规模和预测近期(3~5年)生产发展的基础上统一购置大中型机械设备,以租赁的形式配给各项目部,同时要了解各项目部机械设备的利用现状,通过企业在各项目部之间调配使机械的有效利用达到最高限度。在施工项目组织方案方面,项目部编制施工方案时,必须在满足质量、工期要求的前提下,力求使用机械设备最少和机械使用最短,同时通过施工现场的合理布局和各个工序的合理交叉安排来提高进场机械的综合利用率。从使用费上来说,机械使用费由可变费用和不可变费用构成。其中不可变费用包括基本折旧费、大修费、安装拆卸费及进出场等规定费用,可变费用包括工资、津贴、燃料费、养路费、运管费等。不可变成本应按照有关法规和上级的有关规定如数上缴,但其中的可变费用则是可以控制的,如养路费、车船使用税等地方部门征收的费用,应结合施工项目的具体情况,尽量采用地方和甲方合同有关的条款中的优惠政策;燃料和附属油料要购进符合要求的油料,如果用量较大时要尽可能采用批量和批发购买的形式,同时要严格控制用量,杜绝浪费。<BR>&nbsp;&nbsp;&nbsp; 间接费用是施工企业组织施工发生的行政费用、办公费、差旅费、业务费等,涉及的内容较多,较难管理,因此必须严格控制费用开支标准,控制费用支出,尤其是要加强行政费用、差旅费、办公费、业务费的控制力度,克服盲目攀比,乱花钱财之风。<BR>&nbsp;&nbsp;&nbsp; 7、建立合理的企业内部定额及工程保本点。施工企业一般在施工过程中定额应依据企业的实际施工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进行科学的量化企业的内部定额。内部定额可以指导企业投标以及项目的施工,还可以测算所投标项目的盈亏程度,从而指导企业对投标项目采取策略,而对项目施工来说,内部定额则可以直接汇总项目的预控成本,确定各分项工程的人工、材料、机械进场数量及使用计划,起到事前控制成本管理的作用。施工企业合理预测工程总成本保本点是施工企业在工程中标及承建中如何控制成本,降低成本的关键。预控成本的高低与项目承包基数的测定极为重要,因此,施工企业应进行市场调查,收集资料,并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预测,不能以经验数据估算目标值,预控成本定得过高,项目部能轻松地完成指标,不利于提高企业施工管理水平,降低了企业利润水平,预控成本定的过低,项目部经过努力也难以完成指标,是必会挫伤项目施工人员的积极性,不利于项目成本管理。因此,对工程总成本与保本点的正确预测,将企业利润水平与潜在的风险在企业与项目之间进行合理分配,划分企业管理成本支出与项目施工成本支出,是追寻企业总体效益最佳化的有力保证。<BR>&nbsp;&nbsp;&nbsp; 除此以外,工程竣工后,要及时进行结算,明确债权债务关系,项目部要落实专人,与发包商联系,力争尽快收回工程资金。对一些不能在短期内收回的款项,要通过协商签定还款计划,明确还款时间,制定违约责任,也可采取让利清收等办法,以减轻成本损失。<BR>&nbsp;&nbsp;&nbsp; 综上所述,成本管理是项目管理的核心,工程项目只要有一个合理成本管理的控制目标,一种科学成本管理的控制方法,一个奖惩分明成本管理的制度,一群有责任心的项目管理者和施工队伍,项目工程成本就会按照预定的目标得到有效的控制,最终达到降低成本费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就能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竟争中可持续发展。
 
1、材料数量控制
首先是进料数量上的控制,特别大宗料的控制,在双通高速公路项目,为了控制好
 
 
笔者建议采用的材料消耗数量控制方式为:根据项目特点分块,以块进行消耗量控制,块的范围不能过大;要求工长在提出材料计划的时候进行材料计划数量的计算,并附上计算书,供成本控制人员审核。成本控制人员审核的主要内容是工程数量是否正确,以及材料损耗的额度是否合理。其中,损耗额度的审核比较简单,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和工长加强协商就可以了。但审核工程数量是否正确的工作就比较烦琐了,消耗时间比较长,不利于施工材料的及时进厂。笔者建议项目成本控制人员提前抽时间集中突击计算各个部位的工程数量,并按照部位编制成表格形式。当工长提出材料计划的时候,把工长计算的工程数量和表格对比,如果符合就通过,如果差别较大就校核一遍,确定正确结果。这样,审核材料计划确定材料消耗额度的工作就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了。
当然,材料消耗数量的控制必须配套一定的奖惩措施,节约了要进行奖励,非必须原因超耗浪费要承担损失,以提高大家节约材料的积极性。具体的奖惩措施各个项目可根据实际情况制订。
2、材料设备购买单价控制
施工企业为杜绝物资管理的漏洞,现在普遍实行了大宗物资设备采购招标,杜绝了物资管理中的较大漏洞,笔者认为物资招标制度是值得提倡的,但在实践中必须注意不能使物资招标流于形式,要广泛征集投标厂家,避免暗箱操作给企业造成损失。成本控制人员必须参与招标过程,必要的时候根据项目中标情况提出材料设备参考价,以便相关部门进行正确决策。小宗物资材料的购买现在基本延续以前的物资部门独自负责的情况,笔者建议成本控制部门定期进行材料单价比较,并参考项目中标单价情况提出费用比较清单,以便于掌握市场材料单价波动情况,做到心里有数,亦有利于形成部门之间的相互协调、相互监督。
(二)劳务分包费用的控制
纯粹的劳务分包费用在项目成本中的比例比较低,通常情况不超过15%。但因为劳务分包在实践中通常会包含一部分施工企业不易进行控制的小型机具和易耗材料费用,所以,劳务分包费用总额有时也比较可观。施工企业进行劳务分包的时候,除了劳务谈判确定分包队伍外,劳务招标也是经常采用的方式。笔者赞成招标方式确定劳务队伍,这样对施工企业以合理低价选择优秀的劳务队伍是有利的。但笔者在这里要强调合理低价。劳务市场现在竞争十分激烈,甚至某些方面竞争比建筑市场更激烈。并且劳务市场发育不成熟,劳务队伍水平能力也参差不齐,许多劳务队伍根本就不具备承担亏损的能力。为生存下去,许多竞争能力不足的劳务队伍被迫进行低价投标,并且是低于成本价投标以维持运转。劳务分包本身利润空间就较小,劳务队伍在其中的回旋余地不大,低价中标后,为完成合同,或者尽力压低劳务人员工资,造成劳务人员劳动积极性低下,或者与施工单位尽力纠缠,利用一切机会提高要价。在这些措施不能奏效、出现无法承受的亏损的情况下,劳务队伍只能消极怠工,拖延进度,甚至停止施工,逼迫施工企业满足自己的要求。
出现这种情况,对施工企业和劳务队伍两败俱伤。施工企业项目进度滞后,无法保证工程进度,对自身形象造成恶劣影响,将承受来自业主的巨大压力;劳务队伍出现亏损,无法兑现对施工企业的承诺,生存空间被进一步缩小,成为社会不安定因素。
为避免出现这种情况,笔者建议:一、施工企业尽可能采纳比较有竞争力、有信誉的劳务队伍参与施工;二、不要无原则压低劳务分包单价,要对劳务分包的成本做到心里有数,避免吸纳低于成本价的劳务队伍进场施工;三、可能的情况下,拿出部分资金用于奖励劳务队伍,规定在施工质量、进度、安全达到较高要求的情况下,劳务队伍可获得奖励,以提高劳务队伍施工积极性,施工企业、劳务队伍达到双赢。
施工项目的成本控制,牵扯到工程施工的方方面面。一个完整的项目成本控制方案,还应该包括与业主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的业务关系协调,项目管理费用的控制,机械使用费用的控制,甚至包括与地方的关系处理,这些方面,很多不是以成本控制人员为主导作用的。限于篇幅,笔者在此不一一叙述。但需特别指出的是,项目管理费用中,项目管理人员特别是技术人员的工资费用,控制要适度,不能控制过紧。要尽量找到即能充分调动技术人员工作积极性,又能满足项目成本控制需要的结合点。原因很简单,再好的项目管理制度,也需要具体的管理人员执行。技术人员工作积极性低下,不利于项目的顺利实施。一项充分优化的施工方案,可能给项目带来几万,甚至几十万、几百万的利润。
上述几点看法,是为抛砖引玉,供各位同行参考,不严谨之处,请指正。本文原创,若有引用,
 
 
 
 
 
 
 
 
 
 
1、工程成本预测。工程成本的预测是项目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的一项重要手段。它克服了传统意义上成本管理依靠财务部门决算报表所带来的时效性滞后的弊端,避免了一旦反映在财务帐面上成本失控,已是既成事实的现象。工程开工前,应通过划小核算单位,搞好施工图预算,测算出费用消耗指标;对各种技术方案、措施可能产生的经济效果进行评价,寻找降低成本的各种途径,从而确定目标成本。在我们项目部组建之初,我们组织了所有管理人员,根据项目情况和各自的岗位编制出部门控制成本及降本增效的措施,并进行讨论汇总,形成了项目成本管理办法。
2、签定合理周密的分包和供货合同。工程成本的确定,最终通过合同形式来实现。在选择分包商和供货商时,要采取公开招标的方式,加强评审,共同决策,以调动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合同定稿前,实行内部审阅制度,充分发挥每位管理人员的智慧和经验。在签定合同时要考虑全面、细致。对进度、质量、安全、文明施工都要有相应经济制约手段;工作范围及价格要封闭;一些大宗主材(模板、方木、钢筋、砼)、易耗材料(铁丝、铁钉、扣件、回形销、螺杆)经测算后均要有量化指标并列入合同。合同签定后,要对有关管理人员进行合同交底和会签,使相关人员都能了解合同内容,做到层层把关,人人控制,以确保成本指标的完全实现。
 二、施工中的成本管理
1、认真做好图纸会审工作。其实图纸会审并不单纯是寻找图纸上存在的设计问题,对施工企业而言,我认为更重要的是,在图纸会审时,从方便施工、利于加快工程进度、能确保质量、同时又能降低资源消耗、增加工程收入几方面着手,积极提出修改意见;对一些明显亏本的子目,在不影响质量的前提下,提出合理的替代措施,争取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的认可。因此,图纸会审也是增加收入减少损失的一个重要途径。
2、优化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不同,工期就会不同,投入也不同。因此,施工方案的优化是工程成本有效控制的主要途径。编制出技术上先进、工艺上合理、组织上精干的施工方案,均衡地安排各分项工程的进度,选择最适合项目施工的施工机械,在最大可能地满足施工要求的同时,着重考虑经济性。综合考虑租赁费、进退场费和设备基础费用,同时严格控制进退场时间;合理调度周转材料,杜绝积压、闲置、浪费;现场精心布置,避免材料二次搬运和水电重复布线,临设要考虑生产高峰时需求,一步到位。在制定方案时,进行适当的“文字处理”,为今后的结算和造价调整打下伏笔。
3、确定适宜的质量成本。工程所达到的最佳质量水平,并不是工程质量越高越好,而是指工程建设总成本最低的质量水平,要符合合同或国家标准的要求,在提高工程质量的同时,把质量成本控制在某一水平。经过综合考虑质量成本各方面因素,使工程项目的质量既符合工程标准要求,又具有经济性和可操作性。同时在施工过程中,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充分利用规范允许的正负偏差,节约材料的使用量,降低项目成本。
4、合理安排进度,降低工期成本。合理的进度,对项目的成本同样很重要,进度的滞后,势必造成钢设备租赁费用及管理费用等的增加,同时造成企业信誉成本的增加。
5、抓好进度结算,转嫁资金风险。根据合同条款约定,按时编制进度报表和工程结算资料,报送建设单位并收取进度款;同时对分包商和供货商提出相当的垫资要求,降低资金使用成本。
6、及时办理签证。由于工程工艺等的变更,导致合同承包范围、工程包干造价随之发生变化,而许多业主在变更时,不是在口头上就是会议上要求变更,往往很少发出书面通知,项目部应主动将其间发生的工程变更从自身角度出发,写出核定单,办好相关签字手续,并纳入当月工程款计收。对由于建设单位原因,造成工程延误及损失,项目部应书面报建设单位确认,作为工程竣工工期核验依据,把双方可能引起争议的空间压减到最低。在实际操作中不能只顾埋头苦干,而缺乏书面签字确认意识,克服“服从甲方,不办签证”、“分包违约,没有追偿”等的弊端。
7、严格分包及材料供货费用的审核,及时进行总结。在合理周密的合同基础上,严格审核结算/帐单,从一线施工、材料部门到经营部门层层把关,减少项目不应有的开支,止住项目成本的“出血点”。 在合同履行过程中,不断总结,对出现的问题,在以后的合同中及时进行调整和修改,使合同尽可能的严谨、详细,让分包商和供货商无空子可钻。
8、加强材料成本管理。在工程建设中,材料成本占整个工程成本的70%-80%,有较大的节约潜力,往往在其他成本出现亏损时,要靠材料的节约来弥补。因此,首先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坚持“阳光采购”、从“廉”采购,杜绝“灰色收入”;第二,根据施工程序及工程形象进度,周密安排分阶段的材料计划。这不仅保证工期与作业的连续性,而且用好用活流动资金,降低库存成本,在资金周转困难时尤为重要;第三,加强现场管理,合理堆放,减少搬运和倒运损耗;第四,要严格执行材料消耗定额,对周转材料及大宗材料,如钢材、方木、九夹板等包死基数,以限额领料来落实;第五,对各种材料,坚持余料回收,废物利用。这是材料成本不可忽视的最终环节。
9、密切关注市场动态,设法提高甲方确认价,及时调整采购价。对市场价格上涨的材料严格按合同价执行,对价格下调的材料实行重新定价或更换供应商或分包商,节约成本,减少支出。
三、竣工前后的成本管理
1、竣工验收资料的准备。合同条款对工程竣工验收有十分明确的界定,以完工交付验收截止期作为衡量工期履约与违约的基本原则。因此,要做好工程验收资料的收集、整理、汇总,尤其应明确各分包单位提交阶段性竣工资料名称、数量和时间,并进行分析、归档,以确保完工交付竣工资料的完整性、可靠性。
2、加强竣工决算管理。在竣工决算阶段,项目部有关施工、材料部门必须积极配合预算部门,将有关资料汇总、递交至预算部门,预算部门将预算、材料实耗清单、人工费发生额进行分析、比较,查寻决算的漏项,以确保决算的正确性、完整性;与此同时,将合同规定的“开口”项目,作为增加决算收入的重要方面。
3、提高索赔意识。加强索赔管理是获得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之一。收集施工中保存的各种与合同有关资料,如施工日记、来往信函、气象资料、会议纪要、备忘录、工程声像资料等,为索赔提供详尽的证明材料。利用建设单位变更设计图纸,增减工作量等时机,在补充合同中争取主动,必要时,可进行索赔,以拓宽利益空间。
4、加强应收帐款的管理。工程竣工以后,要及时进行结算,以明确债权债务关系。项目部要落实专人,与建设单位加强联系,紧盯不放,力争尽快收回资金。对一些不能在短期内偿清债务的甲方,通过协商签定还款计划,明确还款时间,制定违约责任,以增强对债务单位的约束力。对一些收回资金可能性较小的应收帐款,可采取让利清收等办法,以减轻成本损失。
 
 
 
关于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几点看法
 
 
上传时间:2005-7-13 点击次数:12
  
 
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通常强调三大控制:质量控制,工期控制,成本控制(近年因生产安全形势比较严峻,据闻又增加一安全控制)。其中成本控制是项目建设过程中的一个比较重要的环节。成本控制效果如何,不仅关系到项目能否顺利完成,而且还直接影响到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本文力图从施工企业项目管理的角度阐述成本控制的几点看法。
一个工程项目的成本控制,概括的讲就是“开源节流、增收节支”。
作为施工企业的项目管理部,对上要认真履行和业主的施工合同,完成合同规定的工作内容,在此基础上争取最大收益,是为开源;对下,要严格进行物资设备费用管理和劳务分包费用的管理,提高施工质量,降低物资消耗,节约开支,是为节流。工程项目特点的单一性和复杂性,决定了每个工程项目的成本控制措施不尽相同,无定式可言。笔者结合曾参与的某基地公路项目,谈谈对项目成本控制的个人理解,供大家参考
一、开源、增收
开源、增收措施的业务对象是业主单位,笔者认为要以三个方面为重点:承包合同、优势单价、技术与造价有效结合。重点强调这三个方面的目的,是为变更索赔提供有效依据,争取最大收益。
1、合理利用承包合同中有利条款
承包合同是项目实施的最重要依据,是规范业主和施工企业行为的准则,也是成本造价控制人员应重点研究的项目文件。国内建筑市场的饱和以及建筑企业之间的激烈竞争,造成了现在国内建筑市场为卖方市场的现状。卖方市场的表现之一就是业主取得了市场优势地位,比施工企业更具有发言权。在这种情况下,承包合同条款通常更多的体现业主的利益,并使施工企业在竞争中处于较为不利的地位。但这并不是说成本控制人员在合同条款有效利用方面无所作为。合同的基本原则是平等和公正,汉语语义有多重性和复杂性的特点,这造成了部分合同条款可多重理解或者表述不严密,个别条款甚至有利于施工企业。这就为成本控制人员有效利用合同条款创造了条件。在合同条款基础上进行的变更索赔,依据充分,最据说服力,索赔成功的可能性也比较大。
因招投标制度在国内建筑市场的广泛实施,特别是最低价中标原则的实行,施工企业中标项目的利润已经很小,个别情况下甚至没有利润。在这种情况下,项目实施过程中能否依据合同条款进行有效的变更和索赔,成为项目是否赢利的关键。缺乏合同依据的费用索赔不能为项目带来利润,甚至会造成利润流失。
笔者曾参与施工的某基地公路项目,其特点是基地与外界联系只有这一条道路,车流量比较大,要进行拓宽改造,提高道路等级,需边通车边施工。合同中有一条条款规定:“施工过程中,保障公路通车的安全措施费用由业主承担”。依据此条款,项目技术人员和成本控制人员认真制定了安全通车保障措施,包括路边预制钢筋混凝土护墩、荧光灯、夜间照明临时路灯、道路指挥人员、道路指示标牌等,经业主修改批准后进行了实施。此公路项目路线长度2公里,施工工期一年,利用该合同条款,增加了安全防护措施投资近一百万元,并且达到了55%的毛利润。实际上,经业主批准实施的安全保障措施中,许多是现场安全文明施工的措施,其费用已经包括在项目相关取费中,应由施工企业自行承担的,但依据合同中的这项不严密条款,施工企业成功的进行了费用转移,提高了项目收入。
该项目另有一合同条款规定:“施工单位在公路施工过程中,必须保证达到道路通车条件,并保证车流畅通”。此条款属于叙述不严密的条款,业主单位的本意是约束施工单位,要求施工单位做到道路贯通,车流通畅。但此条款对道路通车达到什么具体要求没有说明。我们做出的理解是:“大小机动车辆可顺利通过,无交通堵塞即可”。在施工过程中该业主提出道路路面不够平整,小型车辆通过颠簸厉害,要求我们进行路面处理。我们在和业主沟通的过程中指出:首先,此工程边施工边通车,完全消除路面颠簸现象不现实。其次,合同中要求我们承担的车流畅通义务我们已经完全达到,业主的其他更高要求需业主承担相应的费用。经反复协商,业主最终同意将路面处理作为合同外委托项目处理,采用石渣填筑碾压的方案,为项目增加了约70万的合同外委托收入。
举证上述两个例子,是为了说明,成本控制人员必须充分认识到合同的重要性,相关条款要反复研究,仔细推敲,发现漏洞,有效利用。
2、合理利用优势单价
优势单价是指中标项目中利润空间比较大的合同单价。众所周知,我们在投标的过程中,为中标后谋取更大的利润,会在投标过程中采取不平衡报价的投标方法。不平衡报价的特点是投标单价中有的施工项目单价利润较低,有的施工项目单价利润比较高,特别是施工过程中工程量变更增加可能性比较大的项目。这些利润比较大的合同单价就是我们的优势单价。
合理的利用优势单价,就是在施工的过程中,尽量利用设计变更,增加优势单价的工程数量,从而谋取更大的利润。我们知道,工程施工中实现设计意图可以有多种方式,它们各有优缺点,常常是多选一的问题。比如基础工程,我们可以采用浆砌块石工艺,也可以采取浆砌片石,甚至可以采取干砌块石,当然也可以采取片石混凝土浇筑、混凝土浇筑、钢筋混凝土浇筑等,都可以达到设计要求的基础强度。当然上述方案有的造价高,有的造价低,有的施工速度快,有的施工速度慢。具体到项目的成本控制人员,考虑工程造价高低是次要的,因为是业主单位埋单,成本控制人员考虑的重点是如何多赚取利润。
还是以上述公路项目为例:在中标单价中,基础砌筑主要有两个单价,一个浆砌块石,一个是片石混凝土。其中,浆砌块石的特点是材料单价低(山区,块石来源丰富),劳动密集型项目,消耗人工数量很大,施工进度比较慢。业主和设计单位基于造价的考虑,采用浆砌块石基础的数量很大。施工企业基于有利于中标的考虑,浆砌块石的投标单价比较低,基本是保本单价。片石混凝土造价高,业主和设计仅在重点部位采用,数量比较少,投标单价比较高,利润空间也很大。
施工过程中,为迎接上级领导视察,业主单位要求施工单位路基成型工期大幅提前,进行赶工,并要求当成政治任务来完成。按照原来的设计以及施工进度,在要求的工期内完成路基成型可能性不大,必须配合进行设计修改,特别是基础施工。项目成本控制人员充分利用这个有利的时机,通过详细的方案论证提出:因工作面狭小,浆砌块石施工机械化程度低,消耗人工巨大,块石运输存在很大的困难(需通过这条唯一的公路进行运输),施工进度缓慢,无法在工期内完成路基成型。片石混凝土采用混凝土集中搅拌,混凝土运输车运输,机械化程度较高,浇筑同样数量的基础施工速度比浆砌块石快一倍,基本可保证在工期内完成任务。建议业主单位和设计单位采用片石混凝土浇筑方案。业主经过慎重考虑,最终同意了将大部分浆砌基础修改为片石混凝土基础的变更方案。这个基础施工方案的修改,增加了五千多立方毛石混凝土,相应减少了同数量的浆砌块石,施工单位却增加了七十多万的利润。
合理利用优势单价,特别要注意抓住设计变更的有利机会,利用不同的施工工艺的特点,尽力说服业主,增加优势单价项目工程数量,增加赢利。
3、技术人员与造价控制人员紧密配合
技术与经济的合理配合一直是成本控制领域重点强调的问题,但根据笔者的工作经验,这个问题在实践中远远没有达到制度化的程度,实际工作过程中也存在严重的脱节。
技术与经济紧密配合应体现在项目实施的各个阶段,但确定项目施工方案的时候尤为重要。技术人员因本身工作特点的限制,对施工成本方面的了解不足,编写施工方案的时候,偏重于考虑方案的安全性和可操作性,对方案是否体现了本单位的利益要求往往忽视。很多时候,提出的施工方案虽然能够完成设计要求,但从经济方面考量,却不是最优化的,甚至在完全没有必要的情况下,大大的缩小了施工企业的利润空间。
另外,设计单位因为在具体的工程施工经验方面与施工单位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所以在遇到复杂地貌或恶劣施工环境的时候,他们为确定合理的设计变更方案,也要充分的征求施工单位技术人员的意见,甚至会要求施工单位技术人员首先提出设计思路,这就为施工单位影响设计从而为自己谋取合理利益提供了条件。
在这些情况下,成本控制人员应积极参与施工方案的制订,在确保达到设计要求的前提下,为项目谋取更大的利润。技术人员应提出能够达到设计意图的几套方案给成本控制人员进行比较论证,并将论证的结果作为确定施工方案的量化依据。施工单位提出的施工方案,应便于施工且利润空间较大,应避免自己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情况出现。最优化的方案提出后,技术人员应充分利用施工工艺的特点,全力强调该方案的优点和对工程项目的适用性,提高业主单位通过的可能性。这种技术与经济的结合效果是最为显著的。上述的建议业主采用片石混凝土浇筑基础的例证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
二、节流、节支
节流节支的重点工作是加强项目材料费用和劳务分包费用的控制。其中,成本控制人员对材料费用的控制是难点。
(一)、材料费用控制
材料费用控制是指对项目施工消耗的物资材料进行数量和价格控制,将物资材料费用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一个项目的材料费用在项目成本中占有较高的比例,通常情况下不低于50%,所以,材料费用的控制是项目成本控制的重点。
材料费用控制有两个重点,一个是材料消耗数量的控制,一个是材料购买价格的控制。材料消耗数量的控制是成本控制人员的工作内容之一,本文进行重点阐述。材料购买价格的控制是物资部门的工作内容,成本控制人员是参与性质,无法起到主导作用,所以,本文仅进行简单阐述。
1、材料消耗数量控制
施工企业现在对材料消耗数量控制的主要措施是“限额领料”。即根据项目的工程数量,确定材料消耗的额度,并根据此额度分阶段控制材料消耗数量。限额领料中的“额”,通常都理解为定额,即根据定额数量确定消耗数量。笔者认为这种理解比较片面。材料消耗数量当然要参考定额消耗量,但不能也无法完全机械套用。首先,施工项目的差异性决定了定额无法全面反映不同的工程特点,其次,定额是社会劳动力综合平均水平的表现,管理水平不同的施工企业,相应的材料消耗水平也是有区别的。所以,定额的材料消耗数量甚至材料种类不是适用所有具体的施工企业和施工项目,不同的企业、不同的项目还可能差别很大。所以,作为一个成本控制人员,应根据企业自身的管理水平和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参考定额数量,合理确定材料消耗额度,进行成本控制。照搬照套定额消耗量的限额领料措施,是无法顺利施行的。
计算材料消耗额度的工作量很大,工作也很烦琐,因为每实施一个工序前,成本控制人员都需要计算此工序的材料消耗数量,并根据现场情况进行调节,工序施工完毕还需要进行比较,以确定是节约了还是超耗了。这个工作对成本控制人员的要求很高,要求成本人员除了熟悉定额和熟悉现场情况外,还需要了解施工工艺,所以常常出现成本控制人员人手不足的情况。现在通常采用的解决措施有两个,一个是将材料消耗量的计算工作转移到工长,一个是分主要部位进行材料消耗数量控制。材料消耗数量的计算工作转移到工长一来解决了成本人员人手不足的问题,二来也促使工长将部分注意力转移到施工成本方面,增强了材料节约意识。但也存在工长为避免施工材料紧张,影响施工进度,将材料消耗额度放的比较大不利于材料消耗控制的问题。分主要部位进行材料消耗数量计算是将工程分成几个主要部分,比如房屋建筑按照楼层分成几大块,以这几大块进行材料消耗控制。以这种方式对限额领料进行简化,减少了成本人员工作量,但控制工作不够细致,易造成材料消耗超耗,所以必须配套现场检查措施,杜绝明显浪费现象。
笔者建议采用的材料消耗数量控制方式为:根据项目特点分块,以块进行消耗量控制,块的范围不能过大;要求工长在提出材料计划的时候进行材料计划数量的计算,并附上计算书,供成本控制人员审核。成本控制人员审核的主要内容是工程数量是否正确,以及材料损耗的额度是否合理。其中,损耗额度的审核比较简单,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和工长加强协商就可以了。但审核工程数量是否正确的工作就比较烦琐了,消耗时间比较长,不利于施工材料的及时进厂。笔者建议项目成本控制人员提前抽时间集中突击计算各个部位的工程数量,并按照部位编制成表格形式。当工长提出材料计划的时候,把工长计算的工程数量和表格对比,如果符合就通过,如果差别较大就校核一遍,确定正确结果。这样,审核材料计划确定材料消耗额度的工作就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了。
当然,材料消耗数量的控制必须配套一定的奖惩措施,节约了要进行奖励,非必须原因超耗浪费要承担损失,以提高大家节约材料的积极性。具体的奖惩措施各个项目可根据实际情况制订。
2、材料设备购买单价控制
施工企业为杜绝物资管理的漏洞,现在普遍实行了大宗物资设备采购招标,杜绝了物资管理中的较大漏洞,笔者认为物资招标制度是值得提倡的,但在实践中必须注意不能使物资招标流于形式,要广泛征集投标厂家,避免暗箱操作给企业造成损失。成本控制人员必须参与招标过程,必要的时候根据项目中标情况提出材料设备参考价,以便相关部门进行正确决策。小宗物资材料的购买现在基本延续以前的物资部门独自负责的情况,笔者建议成本控制部门定期进行材料单价比较,并参考项目中标单价情况提出费用比较清单,以便于掌握市场材料单价波动情况,做到心里有数,亦有利于形成部门之间的相互协调、相互监督。
(二)劳务分包费用的控制
纯粹的劳务分包费用在项目成本中的比例比较低,通常情况不超过15%。但因为劳务分包在实践中通常会包含一部分施工企业不易进行控制的小型机具和易耗材料费用,所以,劳务分包费用总额有时也比较可观。施工企业进行劳务分包的时候,除了劳务谈判确定分包队伍外,劳务招标也是经常采用的方式。笔者赞成招标方式确定劳务队伍,这样对施工企业以合理低价选择优秀的劳务队伍是有利的。但笔者在这里要强调合理低价。劳务市场现在竞争十分激烈,甚至某些方面竞争比建筑市场更激烈。并且劳务市场发育不成熟,劳务队伍水平能力也参差不齐,许多劳务队伍根本就不具备承担亏损的能力。为生存下去,许多竞争能力不足的劳务队伍被迫进行低价投标,并且是低于成本价投标以维持运转。劳务分包本身利润空间就较小,劳务队伍在其中的回旋余地不大,低价中标后,为完成合同,或者尽力压低劳务人员工资,造成劳务人员劳动积极性低下,或者与施工单位尽力纠缠,利用一切机会提高要价。在这些措施不能奏效、出现无法承受的亏损的情况下,劳务队伍只能消极怠工,拖延进度,甚至停止施工,逼迫施工企业满足自己的要求。
出现这种情况,对施工企业和劳务队伍两败俱伤。施工企业项目进度滞后,无法保证工程进度,对自身形象造成恶劣影响,将承受来自业主的巨大压力;劳务队伍出现亏损,无法兑现对施工企业的承诺,生存空间被进一步缩小,成为社会不安定因素。
为避免出现这种情况,笔者建议:一、施工企业尽可能采纳比较有竞争力、有信誉的劳务队伍参与施工;二、不要无原则压低劳务分包单价,要对劳务分包的成本做到心里有数,避免吸纳低于成本价的劳务队伍进场施工;三、可能的情况下,拿出部分资金用于奖励劳务队伍,规定在施工质量、进度、安全达到较高要求的情况下,劳务队伍可获得奖励,以提高劳务队伍施工积极性,施工企业、劳务队伍达到双赢。
施工项目的成本控制,牵扯到工程施工的方方面面。一个完整的项目成本控制方案,还应该包括与业主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的业务关系协调,项目管理费用的控制,机械使用费用的控制,甚至包括与地方的关系处理,这些方面,很多不是以成本控制人员为主导作用的。限于篇幅,笔者在此不一一叙述。但需特别指出的是,项目管理费用中,项目管理人员特别是技术人员的工资费用,控制要适度,不能控制过紧。要尽量找到即能充分调动技术人员工作积极性,又能满足项目成本控制需要的结合点。原因很简单,再好的项目管理制度,也需要具体的管理人员执行。技术人员工作积极性低下,不利于项目的顺利实施。一项充分优化的施工方案,可能给项目带来几万,甚至几十万、几百万的利润。
上述几点看法,是为抛砖引玉,供各位同行参考,不严谨之处,请指正。本文原创,若有引用,
 
 
 
 
 
 
工程项目成本的过程管理
 
 
上传时间:2005-7-13 点击次数:25
  
项目是企业形象的窗口和效益的源泉。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工程质量、文明施工要求不断提高,材料价格波动起伏,以及其他种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得项目运作处于较为严峻的环境之中。因此,如何作好项目成本管理是决定企业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企业经营能否长期良性循环的关键环节。 
成本管理的关键是实现成本的过程控制。项目成本管理必须紧紧围绕影响成本变化的各个环节,事先预测、事中控制、事后总结。成本管理对象除生产成本外,应逐渐扩展到预测成本、施工方案成本和质量成本、安全成本等,将成本管理的触角伸展到项目每个领域和过程,由计划经济下的生产经营决定成本,向成本干预生产经营方向发展,以真正适应市场经济。
一、 施工前的成本管理 
1、工程成本预测。工程成本的预测是项目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的一项重要手段。它克服了传统意义上成本管理依靠财务部门决算报表所带来的时效性滞后的弊端,避免了一旦反映在财务帐面上成本失控,已是既成事实的现象。工程开工前,应通过划小核算单位,搞好施工图预算,测算出费用消耗指标;对各种技术方案、措施可能产生的经济效果进行评价,寻找降低成本的各种途径,从而确定目标成本。在我们项目部组建之初,我们组织了所有管理人员,根据项目情况和各自的岗位编制出部门控制成本及降本增效的措施,并进行讨论汇总,形成了项目成本管理办法。
2、签定合理周密的分包和供货合同。工程成本的确定,最终通过合同形式来实现。在选择分包商和供货商时,要采取公开招标的方式,加强评审,共同决策,以调动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合同定稿前,实行内部审阅制度,充分发挥每位管理人员的智慧和经验。在签定合同时要考虑全面、细致。对进度、质量、安全、文明施工都要有相应经济制约手段;工作范围及价格要封闭;一些大宗主材(模板、方木、钢筋、砼)、易耗材料(铁丝、铁钉、扣件、回形销、螺杆)经测算后均要有量化指标并列入合同。合同签定后,要对有关管理人员进行合同交底和会签,使相关人员都能了解合同内容,做到层层把关,人人控制,以确保成本指标的完全实现。
 二、施工中的成本管理
1、认真做好图纸会审工作。其实图纸会审并不单纯是寻找图纸上存在的设计问题,对施工企业而言,我认为更重要的是,在图纸会审时,从方便施工、利于加快工程进度、能确保质量、同时又能降低资源消耗、增加工程收入几方面着手,积极提出修改意见;对一些明显亏本的子目,在不影响质量的前提下,提出合理的替代措施,争取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的认可。因此,图纸会审也是增加收入减少损失的一个重要途径。
2、优化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不同,工期就会不同,投入也不同。因此,施工方案的优化是工程成本有效控制的主要途径。编制出技术上先进、工艺上合理、组织上精干的施工方案,均衡地安排各分项工程的进度,选择最适合项目施工的施工机械,在最大可能地满足施工要求的同时,着重考虑经济性。综合考虑租赁费、进退场费和设备基础费用,同时严格控制进退场时间;合理调度周转材料,杜绝积压、闲置、浪费;现场精心布置,避免材料二次搬运和水电重复布线,临设要考虑生产高峰时需求,一步到位。在制定方案时,进行适当的“文字处理”,为今后的结算和造价调整打下伏笔。
3、确定适宜的质量成本。工程所达到的最佳质量水平,并不是工程质量越高越好,而是指工程建设总成本最低的质量水平,要符合合同或国家标准的要求,在提高工程质量的同时,把质量成本控制在某一水平。经过综合考虑质量成本各方面因素,使工程项目的质量既符合工程标准要求,又具有经济性和可操作性。同时在施工过程中,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充分利用规范允许的正负偏差,节约材料的使用量,降低项目成本。
4、合理安排进度,降低工期成本。合理的进度,对项目的成本同样很重要,进度的滞后,势必造成钢设备租赁费用及管理费用等的增加,同时造成企业信誉成本的增加。
5、抓好进度结算,转嫁资金风险。根据合同条款约定,按时编制进度报表和工程结算资料,报送建设单位并收取进度款;同时对分包商和供货商提出相当的垫资要求,降低资金使用成本。
6、及时办理签证。由于工程工艺等的变更,导致合同承包范围、工程包干造价随之发生变化,而许多业主在变更时,不是在口头上就是会议上要求变更,往往很少发出书面通知,项目部应主动将其间发生的工程变更从自身角度出发,写出核定单,办好相关签字手续,并纳入当月工程款计收。对由于建设单位原因,造成工程延误及损失,项目部应书面报建设单位确认,作为工程竣工工期核验依据,把双方可能引起争议的空间压减到最低。在实际操作中不能只顾埋头苦干,而缺乏书面签字确认意识,克服“服从甲方,不办签证”、“分包违约,没有追偿”等的弊端。
7、严格分包及材料供货费用的审核,及时进行总结。在合理周密的合同基础上,严格审核结算/帐单,从一线施工、材料部门到经营部门层层把关,减少项目不应有的开支,止住项目成本的“出血点”。 在合同履行过程中,不断总结,对出现的问题,在以后的合同中及时进行调整和修改,使合同尽可能的严谨、详细,让分包商和供货商无空子可钻。
8、加强材料成本管理。在工程建设中,材料成本占整个工程成本的70%-80%,有较大的节约潜力,往往在其他成本出现亏损时,要靠材料的节约来弥补。因此,首先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坚持“阳光采购”、从“廉”采购,杜绝“灰色收入”;第二,根据施工程序及工程形象进度,周密安排分阶段的材料计划。这不仅保证工期与作业的连续性,而且用好用活流动资金,降低库存成本,在资金周转困难时尤为重要;第三,加强现场管理,合理堆放,减少搬运和倒运损耗;第四,要严格执行材料消耗定额,对周转材料及大宗材料,如钢材、方木、九夹板等包死基数,以限额领料来落实;第五,对各种材料,坚持余料回收,废物利用。这是材料成本不可忽视的最终环节。
9、密切关注市场动态,设法提高甲方确认价,及时调整采购价。对市场价格上涨的材料严格按合同价执行,对价格下调的材料实行重新定价或更换供应商或分包商,节约成本,减少支出。
三、竣工前后的成本管理
1、竣工验收资料的准备。合同条款对工程竣工验收有十分明确的界定,以完工交付验收截止期作为衡量工期履约与违约的基本原则。因此,要做好工程验收资料的收集、整理、汇总,尤其应明确各分包单位提交阶段性竣工资料名称、数量和时间,并进行分析、归档,以确保完工交付竣工资料的完整性、可靠性。
2、加强竣工决算管理。在竣工决算阶段,项目部有关施工、材料部门必须积极配合预算部门,将有关资料汇总、递交至预算部门,预算部门将预算、材料实耗清单、人工费发生额进行分析、比较,查寻决算的漏项,以确保决算的正确性、完整性;与此同时,将合同规定的“开口”项目,作为增加决算收入的重要方面。
3、提高索赔意识。加强索赔管理是获得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之一。收集施工中保存的各种与合同有关资料,如施工日记、来往信函、气象资料、会议纪要、备忘录、工程声像资料等,为索赔提供详尽的证明材料。利用建设单位变更设计图纸,增减工作量等时机,在补充合同中争取主动,必要时,可进行索赔,以拓宽利益空间。
4、加强应收帐款的管理。工程竣工以后,要及时进行结算,以明确债权债务关系。项目部要落实专人,与建设单位加强联系,紧盯不放,力争尽快收回资金。对一些不能在短期内偿清债务的甲方,通过协商签定还款计划,明确还款时间,制定违约责任,以增强对债务单位的约束力。对一些收回资金可能性较小的应收帐款,可采取让利清收等办法,以减轻成本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