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工程项目初步设计文件进行概算编制是合理控制工程项目总投资的重要环节,文章对影响概算编制准确性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提高概算编制水平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项目;初步设计;概算 
   
  一、初步设计概算定义 
 
  初步设计概算是指工程建设项目在初步设计阶段,概算编制人员根据项目初步设计总说明、图纸、各项费用定额、设备材料预算价格及相关取费标准,编制工程项目所需的全部费用。 
 
  二、影响概算编制的因素 
 
  1.初步设计文件质量不高。工程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文件是编制概算的依据,设计文件的质量会直接影响概算编制的准确性。设计文件质量不高的原因,一是受部分设计院水平限制,设计人员未能按照现行的设计规范和
标准进行设计,错项、缺项、漏项严重,设计文件深度不够,达不到住建部《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要求》;二是由于部分设计人员责任感不强,在设计准备阶段缺乏认真的调研与研究,不负责任,敷衍了事,严重影
响初步设计文件的水平;三是为了满足业主单位的需要,部分项目设计时间短,内容粗糙,设计文件存在较多问题。 
 
  2.概算编制忽略动态因素。一是物价上涨因素,近年来,建筑工程人工费、材料费和机械台班费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若编制初步设计概算时不考虑这些因素,会对初步设计概算产生影响;二是贷款利率因素,固定资
产投资项目,特别是政府投资项目,投资数额一般较大,贷款利息较多,变化的利率会影响概算的准确性;三是随着全球化的进程,人民币升值预期日趋加快,在编制概算书时,也应对外汇风险予以考虑。 
 
  3.设计人员和概算编制人员配合度不高。随着项目设计终身负责制的实施,且目前尚未有健全的制度或者激励措施来调动设计人员节约成本的积极性,部分设计人员在进行初步设计时,仅从项目安全性角度进行考虑,
出现了“多用钢筋,少动脑筋”的现象。而概算编制人员仅机械地按照设计图纸进行概算,不能用技术经济指标反过来指导、优化和平衡初步设计方案。设计人员和概算编制人员配合的欠缺,严重影响概算的编制质量。 
 
  4.设计费用取费标准的影响。目前我国的设计取费标准的基价是项目总投资。设计费用和项目总投资成正比,总投资越高,设计费用就越高。这样就致使部分设计者不自觉的增加多余的工程量,人为地提高投资,从而
增加设计费用。 
 
  三、提高概算编制水平的措施 
 
  1.组织集中学习培训,有效提高设计院的设计水平和责任心。设计方案对投资影响较大,据西方统计,工程设计方案对工程投资的影响度占到百分之七十五以上,较低的设计水平和不负责任的态度会导致初步设计方案
质量不高,甚至出现重大设计失误,直接影响概算的编制。有关部门应积极组织培训工作,真正有效地提高设计院的水平和责任心。 
 
  2.做好项目预审工作,严把项目评审关。项目(尤其是政府投资项目)的技术评审一般是由发展改革部门的投资项目评审中心完成。只有通过评审中心严谨、高效、负责地对项目进行预审,把不够工程设计资质的、不
符合项目要求的、质量低下的设计筛选出评审的范围,就会大大提高评审质量,把好投资,特别是政府投资的质量关。 
 
  3.设置弹性系数,将动态因素纳入考虑。由于受初步设计阶段深度的限制,项目的具体方案还存在不确定性。概算编制人员在编制工程概算的过程中应将物价上涨、贷款利率变化、外汇风险等动态变化因素考虑在内,
在概算编制中设置一定的弹性系数。此外,业主单位也应加快工程项目进度,以免工程因实施时间过长,造成不确定因素的增多,被动增加投资。 
 
  4.采取激励措施,做到技术和经济相结合。在工程设计阶段,最优方案不一定是造价最高的方案,同样的,造价最高的方案不一定是最优方案。做到技术与经济的统一是合理确定和控制工程造价的重要环节,我们既要
反对为节约项目投资,忽略技术上的合理要求,使项目达不到使用要求;又要反对重技术,忽经济,造成设计浪费的行为。要采取激励措施,充分调动设计人员和概算编制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在遵守设计规范的基础上,积
极配合,敢于创新,进一步提高设计的经济性和合理性。 
 
  5.改革设计取费标准。新的设计取费办法,应使设计单位在业主建议的投资限额内,在保证工程安全和设计要求的前提下,对项目方案进行设计。对初步设计概算总投资较业主建议总投资节约或超出的部分,应按一定
比例给予相应的奖励或罚款。只有奖罚分明,利益挂钩,才能更有利于调动设计人员的积极性,控制工程投资。    
 
  参考文献: 
 
  [1]程俊武、李洁、李殿敏.政府投资项目投资控制对策研究.陕西综合经济[J],2006(06) 
  [2]林武、高巍.加强初步设计阶段的概算控制.山西建筑[J],2008(21):239. 
  [3]曾德梁.浅析工程建设项目初步设计阶段的概算控制.绿色财会[J],2006(7):22-23. 
  [4]郑君瑜.探讨初步设计概算的编制工作[J].建材与装饰,2008(7):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