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筑工程预算》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程,只有熟悉现场的施工工艺,掌握《江苏省计价表》,才能更好的做好预算。本文从课程教学体系、教材、教学方法改革等方面,探索《建筑工程预算》的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以适应社会人才需求。 

[关键词]预算 教学改革 学习兴趣 动手能力 
  《建筑工程预算》这门课专业性较强,计算繁琐且枯燥无味。而中职学生年龄大约17、18岁,对就业没有概念,学习上没有压力,只要听不懂、学不会,就放弃了这门课的学习。作为教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掌握预算的技能,笔者从以下几点进行探讨。 
  一、学习专业课之前,安排学生到工地实习 
  一个好的预算人员必须对工程的施工工艺非常熟悉、精通,所以工程实践经验很重要。大部分学生没有去过工地,施工工艺不了解,就连建筑构件的形状都不知道,比如条形基础是什么样?在T形交接处是如何处理的?条基上部斜面是如何做出来的,需要支设模板吗?学生脑子里对建筑没有感性的认识,学习起来非常吃力。只有少部分学生来学校之前在工地实习过一段时间,从而学习起来得心应手,而且越学越会越感兴趣。所以在学习建筑工程预算之前,一定要先安排学生到工地实习,让学生积累一定的现场经验,为编制抽象的工程预算奠定基础。 
  二、编制实用性强的教材 
  中职《建筑工程预算》教材普遍采用的规范是《全国统一建筑工程预算工程量计算规则》,教材内容繁多,面面俱到,计算规则和《江苏省计价表》有区别,影Ⅱ向学生在工程预算方面就业的实用性。为使教学更贴近实际,我校由工程造价资深教师牵头,结合本地区江苏省定额,把教材中的内容融人到任务中,细化到做任务的过程中,编制了既适合江苏建筑市场需求又符合学生现状的教材。  
  三、改革教学方法  
  在预算教学中,要克服“填鸭式”教学的弊端,充分体现以老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授课方法,增强课堂互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教学中以能力为本位,充分发挥双师教师具有丰富的工程经验的特长,将理论教学与实际工程相结台。比如:在施工现场拍摄照片,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优化教学模式。实行模拟现场教学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生动、形象,全面调动学生感觉器官,使学生既学到了理论知识又增加了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既要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又要有很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因此,教师需要不断的学习充实,深入企业一线,参与工程实践,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综合实力。   
  四、以任务引领,提高学习兴趣  
  中职学生学习《建筑工程预算》的兴趣不仅来源于这门课本身的重要性,更多的是来自于预算课程教学活动的形式。这就要求必须从任务设计着手:设计内容贴近学生实际生活;设计目标解决工程实际问题。 
  很多学建筑的学生,他们的家长也搞建筑。比如:某同学家长经常承包工程,有一次,他家长准备承接某水利用的一层房屋,建筑面积40m2,甲方要求2万元一次包死,那位家长叫该同学给算算是否能承包?能挣多少钱?结果,这位同学一下就懵了,仅仅一张图纸, 
  “图纸虽少,五脏俱全”该如何下手呢?这位同学当时认为自己真是丢人,一个小图的预算都不会。于是我把这张图纸复印给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来参与做实际的工程。就这样激发学生的好胜心,向自己挑战。 
  不断完善并推广“一图贯穿、螺旋式递进”教学法,即学生每人发一套生产图纸并与教学紧密联系,图纸贯穿专业课程的整个教学过程,每次课讲完书本理论知识后,紧接着增加课堂实训内容,提高专业技能。以练带讲,讲练结合,把知识变为能力,把“寓教于乐”、“循序渐进”、“潜移默化”融入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从而使教学内容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层层深入螺旋式递进,学生在边学边做中完成一套完整的施工图预算。   
  五、组织预算比赛   
  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操作水平,活跃学生课余生活,组织学生进行手算、电算比赛,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操作技能。以每年一次的“预算技能大赛”为手段,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预算、电算操作水平,然后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江苏省造价员考试,为零距离上岗做好准备。   
  六、结束语 
  《建筑工程预算》是工程管理类专业中的重要课程,根据职业技能,更新教学内容,体现知识的先进性,能力训练的适用性,增强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强化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训练,使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熟练掌握工程造价员必备的职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