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房率并不是越高越好!这个“度”在哪里?

买了多大面积的房子,不一定就能住上多大面积的房子,得房率的高低一直是购房者心中的一道坎。

它和购房者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很多购房者把高得房率作为买房的重点考查内容,认为只有高得房率的房子才是性价比最高的,真是这样吗?我们下面详细分析一下。

得房率一般是指可供住户支配的面积(也就是套内建筑面积)与每户建筑面积(也就是销售面积)之比。

其中套内建筑面积=套内使用面积+套内墙体面积+阳台面积。销售面积(也称套型建筑面积)=套内建筑面积 +分摊的公用建筑面积(俗说“公摊面积”)。

一般多层的建筑物得房率为88%,高层的建筑物得房率为72%,而办公楼为55%。

我们先来看一个案例:

业主自测面积大幅缩水,该不该算开发商违约呢?

“我买的这套房子建筑面积有89平方米,可是我自己去测量了一下,发现只有55平方米”朱先生很委屈的说道。

朱先生在交房前,还特意去新房看了看,一走进房间就吃了一惊,89平方米怎么就这么一点面积?

第一次测量,朱先生得出的数据是49平方米。“我是把各个房间的室内面积相加得出来的,后来听朋友说这样测量不对,还得加上室内墙体的占地面积。”

于是朱先生又特意跑了一趟,前前后后仔细又测量了一下,计算出来的面积还是只有55平方米。

朱先生原先住在一套48平方米的老房子里,他也特意测量了一下,室内面积足有42平方米。两者一对比,差别实在太大,他不禁怀疑开发商在面积上动了手脚。

根据购房合同上的约定:建筑面积89.52平方米,套内建筑面积63.81平方米。那么为何朱先生测量出来的却只有55平方米?

原来套内建筑面积与朱先生所理解的套内面积不一样。朱先生自己测量的室内面积,并未包含外墙占地面积。

根据房产测量规范,外墙也要计算面积,但跟内墙有别,只计算一半面积。然而朱先生仍有疑虑,即便套内建筑面积有63.74平方米,照此算下来得房率也只有71%,这样的得房率是不是太低了?

该怎样维权呢?得房率到底是怎样规定的?

很多购房者很在乎实际的得房率,对于大幅削减的面积很是不解、满是不悦。那么遇到这种问题如何维权呢?如何尽量保证自己的利益呢?

得房率最重要的是要搞清楚“公摊”面积,目前的购房合同都写明了套内建筑面积和公摊面积,但是公摊面积组成清单却没有,非专业人士一般很难搞清楚,甚至连房产销售员自身也未必能答得上来。

开发商有义务保障购房者的知情权,但同时购房者也必须做好功课,尽可能保障自己的权益。

得房率并不是越高越高!那这个“度”在哪里呢?

得房率和公摊面积有着直接联系,与小区的相关配套密不可分,如果得房率过高,相对的公共部分的面积就会越少,那么就有可能会影响到楼梯的宽度、大堂的舒适度、电梯间的数量等,所以楼盘的得房率也需要一个度。

如果一套房子的得房率是100%,那这套房子肯定是没有楼梯和走道的。这样的房子如何住人?还会有人要吗?所以,不能片面地看待所谓的高得房率,主要还得看公摊面积设计得是否科学合理。

得房率过低当然性价比不高,得房率过高又会导致业主的公用面积减少,这样居住起来就会感觉拥挤、压抑、不便。

比如高层住宅为减少公摊面积而只设一部电梯,上下班高峰期人们就要长时间等电梯;

比如为了提高得房率,将过道、走廊造得非常狭窄,业主搬家时搬运家具、大家电等大宗物品就会很不方便;

比如有些楼盘为了提高得房率,压缩了消防通道的空间,这样会对业主造成潜在的安全隐患。一旦发生火灾等特殊情况,狭窄的通道会阻缓人流通过的速度,使人们无法迅速疏散。

有些开发商会通过其他方式提高得房率,在不额外增加公摊的程度上,从户内设计方面尽量扩大使用面积,撒手锏就是半封闭阳台和大飘窗。

通常情况下,这部分赠送面积是不计入得房率的。但是在购房时业主还要咨询清楚赠送面积是否计入得房率,以免在交房时因公摊引起不必要的纠纷。

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的不断追求,购房者已经渐渐改变从牺牲配套而提高得房率的观点,而是在美观、实用、安全方面提高要求,预计在住宅产品成熟时,得房率不再是购房者的第一考虑要素,高品质生活正在慢慢走入千家万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