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大多数垃圾处理厂都需要对垃圾产生的渗滤液进行处理,这出现了一个较大的渗滤液处理市场,然而,由于处理技术不适用、成本过高、监管不严等多种原因,导致当前大多数处理厂无法按照排放要求处理渗滤液,甚至会出现一些偷排、漏排的现象。那么,为何渗滤液达标处理如此之难呢?

我们认为其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  处理技术不能够满足达标出水要求。

由于渗滤液成分复杂、污染物浓度高等,导致处理难度大,在渗滤液处理项目运营后可能会出现很多运营方面的问题。并且由于一些渗滤液处理项目上马时,没有做好前期调研工作,由于渗滤液水质、水量变化等原因使得原有配套的处理工艺不能够满足实际运营要求,导致垃圾处理厂污水超标排放。

2、  处理成本过高。

导致企业不堪成本压力,采取偷排、漏排等方式排放渗滤液。由于垃圾处理厂的运营收入费用单一,然而在实际运行情况下,需要的运行支出费用较高,这使得垃圾处理厂一般都处于维持现状的情况,不愿意拿出多余的经费用于支付高额的渗滤液处理费用。这种情况下,垃圾处理厂对渗滤液处理不达标就排放,甚至通过偷排、漏排等方式逃避处理责任,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也频频发生。

3、  监管不严。

政府对于垃圾处理厂排放情况监督不到位,对日处理场日常情况不够了解,这在客观上给了处理厂钻空子的机会,更有一些地区对于执法监管部分责任不明确,出现环境问题后,各个管理部门互相推诿,推卸责任,这也更加助长了当地垃圾处理厂不按照标准排放废水的气势,使环境问题更加严重。

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技术

渗沥液处理工艺按流程可分为预处理、生物处理、深度处理和后处理(污泥处理和浓缩液处理)。应根据渗沥液的进水水质、水量及排放标准选择具体的处理工艺组合方式。主要的组合方式有以下几种:

预处理包括生物法、物理法、化学法等,处理目的主要是去除氨氮和无机杂质,或改善渗沥液的可生化性。

生物处理包括厌氧法、好氧法等,处理对象主要是渗沥液中的有机污染物和氨氮等。

深度处理包括纳滤、反渗透、吸附过滤、高级化学氧化等,处理对象主要是渗沥液中的悬浮物、溶解物和胶体等。深度处理应以膜处理工艺为主,具体工艺应根据处理要求选择。

后处理包括污泥的浓缩、脱水、干燥、焚烧以及浓缩液蒸发、焚烧等,处理对象是渗沥液处理过程产生的剩余污泥以及纳滤和反渗透产生的浓缩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