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通病:
1、 梁端箍筋加密长度不够,间距偏大。
梁箍筋加密区长度不够,规范要求不小于1.5倍梁高(一级抗震为2倍梁高)
↓梁箍筋加密长度及间距符合要求,正确做法
↓图集做法:
2、主次梁节点处,主梁两侧附加箍筋设置不符合要求。
↓主次梁相交处,主梁两侧设置附加箍筋的数量和间距均不符合要求。
↓下图附加筋个数不够,附加箍筋是在梁正常设置的箍筋基础上增加的箍筋,不能代替梁的正常箍筋
↓图集正确做法
3、梁端第一个箍距起步距离太大。
↓梁第一个箍筋(下图中右侧)距节点的距离太大,不符合要求
↓正确做法,如下图所示主次梁节点起步筋距离50mm
4、主次梁节点范围内主梁未正常配置箍筋
↓正确做法:主梁箍筋正常设置,次梁可以不设置
图集做法:
5、 梁箍筋与主筋不垂直,梁受力截面减小。
↓下图所示:梁钢筋歪斜、与梁主筋不垂直绑扎,造成梁主筋安装位置偏移较大,安装不到位也不牢固
防治措施:
① 按设计要求的尺寸正确制作成型箍筋,以保证钢筋绑扎不偏位。
② 梁支座处的箍筋从梁边或墙边50 mm处开始设置。
③ 梁端箍筋加密区长度及箍筋间距要严格按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要求。
④ 严格钢筋的隐蔽验收,不符合要求不能浇筑砼。
合格标准:
① 主次梁相交处加密箍筋为每侧3个间距50 的同直径箍筋。
② 梁端箍筋加密区长度为不小于1.5 倍梁高(一级抗震为2 倍梁高),且不小于500 ㎜。
③ 有抗震要求的梁箍筋带有135°弯钩,且在梁中交错布置.
④ 箍筋安装与梁纵向受力筋垂直,间距符合设计要求,绑扎牢固。
箍筋叠合处在梁中交错布置,绑扎牢固
参考规范:
16G101-1至3
18G901-1至3
GB50666-2011《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