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水灌溉是目前在农业生产上,降低水资源消耗,增加灌溉效率以及提升作物产量的方法。在我国西部、北部等缺水地区的应用比较广泛。随着我国农业的发展,水资源的日益紧张,该灌溉方式将会大面积的应用。但有一些因素会影响到节水灌溉的效果,本文就这方面的内容做一些阐述。

主要影响节水灌溉的因素大致包括:气候条件、地形地貌和水文地质条件、可利用的地表水资源条件这三方面。同时跟种植的具体情况也有所关联。具体表现形式如下:

1、气候条件对节水灌溉的影响

我国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通常划分为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和干旱地区,随着单调度的递增,农作物对灌溉的依靠程度也相应递增。湿润地区多年均匀降水量大于种植旱作物的田间耗水量,水资源总量有余,只是在干旱季节和部分干旱年份降水量不足,需要弥补灌溉;半湿润地区多年均匀降水量基本合乎种植旱作物的需水量,但因为降水散布不均,干旱年份和干旱季节缺水较多;半干旱地区多年均匀降水量不能满足作物需水量,如果没有灌溉条件,农业生产则极不巩固,这类地区如无灌溉条件,垦荒种地,损坏天然植被,极易引起土地沙化;干旱地区降水疏落,没有灌溉条件就没有农业,这类地区水源奇缺,河川径流主要来自高山降雨和冰雪融水,不仅工农业赖以发展,而且沿河道邻近的天然植被也赖以生存,因此引用河水灌溉,必须顾及天然生态用水。

2、地形地貌和水文地质条件

因为地形地貌和水文地质条件影响雨水的天然分配,所以也会影响节水灌溉的模式。如山区丘陵区地面坡度陡,易产生水土散失和干旱,因此节水灌溉要采取综合办法。一是经过农业耗作栽培技巧和修筑梯田、地埂等,减少坡地水土散失和泥土水分蒸发;二是在冲沟上修筑塘坝,或在恰当地点修筑水窖,拦蓄径流,解决饮水和小面积灌溉用水;三是在大的冲沟和支流上修水库,集中节制径流,经过引水工程将各个孤立的塘坝沟通,形成“长藤结瓜“式的灌溉系统,提高雨水利用率和灌溉用水保证率。

3、可利用的地表水资源条件

平原地区和广阔的山间盆地,水源条件较好,但不同部位也有显然差别。山前倾斜平原地形坡度大,沉积物颗粒粗,径流通畅,地下水补给丰盛,水质优质,有利于开发利用。平原中部地形坡度渐缓,沉积物变细,档次增加,地表因为河流多次泛滥改道,岗洼交错,影响径流排泄,在干旱气候条件下,地下水矿化度升高,泥土会涌现不同程度的盐碱化景象。平原下部湖滨和滨海区,地势低平,土质粘重,地表和地下径流排泄不畅,在干旱气候条件下,地下水矿化度高,开发利用艰巨,泥土盐渍化严重。且这一地区因为位于河道下游,旱季河水断流,雨季受洪水威胁,所以建设在平原区的大中型灌区和井灌区,由于所处的地貌部位不同,其水源条件和与之相伴的旱、涝、盐碱等灾难也因地而异。

以上三方面的内容是对节水灌溉影响最大的因素,其中某些因素可以调控灌溉的时间来避免。依托科学的以及对本地环境的了解,根据作物的生长习性,进行灌溉水的调控,对于促进作物的生长,提升收益有很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