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域救援风险辨识与评估
(一)从类型、形态、流速、水温四个方面对水域危险情况进行识别评估。 (二)观察现场天气,判断是否存在大风、雨雪、冰雹等不利于救援开展的情况。 (三)识别现场环境中潜在的危险,包括涵洞、水下暗流倒吸、触电、杂物缠绕、建筑坍塌、高空坠物、触礁等。 分区管控 (一)作业区:该区域仅救援人员和紧急救援小组才能进入,且必须经过水域救援专业培训,掌握水域救援专业技术,佩戴符合激流救援防护等级的全套个人防护装备。 (二)管控区:该区域人员为现场指挥员、安全员、辅助人员等其他支持人员,需要掌握一定的水域救援技术,且要按照岗位分工穿戴相应的个人防护装备。 (三)警戒区:该区域内人员为可为公安、医护等其他联动单位人员,围观群众必须控制在警戒区之外,在不进入作业区和管控区的前提下,防护装备配备不作要求。 人员设置 (一)现场安全员:在救援现场设置安全员1人,负责协助指挥员做好现场危险评估、安全管控、安全提醒和紧急救援等工作。 (二)上游观察员:在上游约100米处部署观察员1人,担任上游警戒观察任务、封锁河道,防止上游外来事物影响救援任务,发现危险后要第一时间吹响高音哨或者利用对讲机报告指挥员。 (三)下游拦截员:在下游约30米处设置岸上拦截员2人,一旦有救援人员或是被困者落水时,能够在下游处迅速地以抛绳立即将其救起。 (四)下游拦截艇:在下游约50米处设置紧急救助小组(拦截艇)1艇3人,担任紧急救援任务,一旦在救援过程中出现意外情况,能第一时间响应、快速施救。 管控程序 (一)危险管控。设置上游观察员、现场安全员,识别危险,第一时间发出预警。 (二)区域管控。根据评估情况划分工作区域,落实警戒管控措施。 (三)方案检查。根据救援方案的难易程度和安全风险级别选择最优方案,并制定备用救援方案。 (四)作业前检查。按照“三查”要求,对现场救援装备依次开展个人自查、团队互查、下水作业前的安全员检查。 (五)过程管控。对环境危险动态监测,对救援环节进行动态评估、落实针对性管控措施。 紧急避险与救援 (一)发生紧急情况,救援人员应立即通过对讲机、高音哨、手语发出求救信号,提醒遇险人员采取防御姿势漂浮,不断观察下游位置,避开障碍物。 (二)岸上拦截员迅速利用身上佩带的绳包进行抛绳施救。 (三)在岸上拦截员救援失败的情况下,下游紧急救助小组(拦截艇)迅速利用舟艇实施快速营救。 救援安全提示 (一)根据现场情况选择合适的防护装备,激流救援环境下,救生衣浮力一般不低于150N。 (二)根据水况和任务要求选择合适的舟艇,并匹配相应的船外机,在激流救援环境下,要严格执行“荷载减半”原则,即“救援人员+被救者≤舟艇最大荷载×50%”,避免出现“超载”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