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边坡防护对高速公路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施工企业应注重和加强对高速公路工程边坡防护设计工作。文章结合云南省墨江至临沧公路TJ6标段K70+950K71+200左侧滑坡治理工程,提出边坡防护新理念,基于滑坡形成机制探讨边坡防护设计应遵循的原则和具体方案,旨在提高高速公路工程边坡防护设计水平。

关键词:高速公路;边坡防护;双排抗滑桩
1引言
在高速公路工程项目中,其边坡稳定性会受自然因素、人为因素等影响不可避免出现深挖路堑边坡,导致公路边坡失稳。其中,自然因素主要包括工程项目所在区域内的地质条件、地形地貌、大气降水以及地震灾害等;人为因素主要包括边坡的开挖方式、防护设计方案以及养护和绿化等方面[1]。在此背景下,如果边坡防护设计不当,其稳定性就会受到影响,进而给路面的行车安全带来威胁。
2工程概况
在建云南省墨江至临沧公路TJ6标段主线起始桩号K70+950~K84+850,路线全长13.916km。其中,K70+950~K71+200左侧边坡于2019年11月15日开始开挖,2019年11月20日路基左侧第五级边坡开挖完成后,发现边坡坡顶、坡面出现开裂现象。为防止滑坡继续发展,业主及时要求施工单位暂停该段挖方边坡施工,同时要求施工单位在滑坡坡脚反压回填,回填高度≥6m,滑坡发展速度得到暂时有效控制。
3边坡防护新理念
在传统高速公路边坡防护设计工作中,为了实现边坡的稳定性,保证高速公路的运营安全,设计人员往往更注重边坡强度功效,采用混凝土灰色防护,这一防护形式具有投资成本高、工程量大以及单调等特点,且与周围的自然环境不协调,在目前的高速公路边坡防护设计中已逐渐被淘汰。新形势下,高速公路边坡防护新理念提倡以边坡稳定为基础,采用绿色防护新理念,因为绿色防护具有美化环境、保持水土、恢复植被、防护浅层边坡以及完全覆盖岩土边坡等众多优势,既实现了加固和绿化刚柔并剂的效果,又能保证边坡稳定、解决边坡防护与生态环境问题,进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2]。
4滑坡形成机制
高速公路工程边坡是在岩体、土体、自重以及人为等作用下形成的具有一定倾斜度的临空面,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可能会由于不利地形条件、土层及岩土结构,工程施工、大气降雨等因素的影响,使边坡的一部分与另一部分产生相对位移,边坡丧失原有的稳定性,进而形成滑坡。在本工程项目中,滑坡的形成和发展同样受不利地形条件、土层即岩土结构,工程施工、大气降雨等因素的影响。(1)有利地形条件:滑坡处位于单项人工斜坡上,坡度为45°~53°之间,坡度较陡,坡脚路基已超出开挖范围,形成临空面,为滑坡形成提供了有利的地形条件。(2)不利的地层及岩土结构。滑坡所在区域内的边坡主要以全风化的砂岩、强风化的炭质页岩夹砂岩为主,节理裂隙发育,岩体破碎,岩质软,遇水软化速度快,岩体强度下降,自稳能力差,为滑坡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3)工程施工。K70+950~K71+200段为深挖方,路基左侧为高边坡,开挖后由于未及时封闭坡面,其在大气降水、暴晒等自然因素影响下,导致开挖后的边坡强度大大降低,出现失稳、使边坡坡面出现了大量的节理裂缝,导致坍塌。因此,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未及时封闭边坡是造成滑坡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4)大气降水。大气降水一部分随着边坡坡面向坡脚排泄,对边坡造成冲刷;另一部分通过岩体风化裂缝下渗,使坡体含水量增加,岩体和斜坡强度降低。大气降水既是造成滑坡产生的自然因素,也是主要的外在因素。总的来说,K70+950~K71+200段在不利地形条件、不利地层即岩土结构、工程施工以及大气降水等的共同作用下,导致该路段边坡出现变形,从而产生滑坡。
5边坡防护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针对因滑坡造成灾害的路段,需结合其对本工程项目的危害程度、维修难度以及勘察结果进行综合性防护设计[3],并遵循以下设计原则。
5.1综合治理原则
在本工程项目中,由于造成滑坡的影响因素较多、性质复杂、规模较大、危害严重,需要对滑坡路段使用抗滑桩、抗滑挡墙、锚杆(索)等岩土支挡和锚固措施、加强排水等多种手段进行综合治理。
5.2安全第一原则
在设计边坡防护方案时需综合考虑多种客观因素的影响,尤其加强注意本项目所在区域内的地形、地质条件、大气降水、工程施工等不利影响,力争一次完成,不留任何安全隐患,不引发新的灾害,保证本工程项目的安全运营。
5.3施工便利原则
全面考虑工程项目施工的便利性、方案的可行性以及方案实施的可操作性。同时,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不断健全与完善安保措施,保证施工人员的生命不受威胁。
5.4经济合理原则
应当结合实际情况,采用成熟的岩土工程治理技术,防范灾害的发生,做到因地制宜,合理解决经济性与安全性之间的矛盾,确保工程项目顺利推进。
5.5环保美观原则
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尽量做到不破坏原坡体上既有的植被,并对边坡的开挖部位进行绿化,使工程环保美观,以此增加公路的运行能力,提高驾乘人员的舒适程度。
5.6动态设计原则
由于受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和勘察钻孔局限性的影响,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应当加强对滑坡地表的监测和巡视,随时掌握和了解滑坡动态,保证施工的安全性。另外,将信息化施工运用到其中,遵循动态设计原则,一旦发现局部滑面与方案设计不一致时及时向上级领导反馈,并优化和调整设计方案。
6边坡防护设计方案
6.1双排抗滑桩支挡
(1)刷坡减载。将第2级边坡坡脚位置作为清方起点,向上按照设计坡率1∶1.25~1∶4,再根据调整后的边坡坡率清除部分滑坡体,减小滑坡推力。(2)抗滑支挡,为保证边坡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应在K70+991~K71+231段第1级边坡平台处设置41根尺寸为1.8m×2.4m抗滑桩进行支挡(前排桩),桩长18m,桩间距6m;K71+030~K71+180段在坡顶距主线中桩65m处设置26根桩径为1.8m×2.4m和2.0m×3.0m的两种桩,桩长为22m~24m,抗滑桩全部采用C30混凝土钢筋混凝土浇筑,桩间采用C30钢筋混凝土挡土板,并结合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在K70+950~K71+300段主线坡脚位置设置路堑墙。抗滑桩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3)为防止边坡出现局部滑移,在第1级边坡处设置路堑墙,墙顶采用锚索框架防护;第2、4级边坡处设置抗滑桩段落外,其余全部采用锚索框架植草加固;第3级边坡K70+950~K71+200段采用三维网喷播植草防护,K71+200~K71+300段采用锚杆框架防锚杆框架护;第5级边坡采用三维网喷播植草防护。(4)排水工程。①截水沟:在距离挖方坡顶外的5m处设置尺寸为40cm×40cm的坡顶梯形截水沟,并采用C20现浇混凝土浇筑;②排水沟。在每一级的边坡平台处分别设置尺寸为40cm×40cm的平台排水沟,并采用C20现浇混凝土浇筑。
6.2单排抗滑桩+坡面强防护
由于本工程项目滑坡产生的位置为者整村下方,清方困难。因此需要对已产生滑动位置进行抗滑支挡。(1)刷坡减载。将第2级边坡坡脚位置作为清方起点,向上按照设计坡率1∶1.25~1∶6,根据调整后的边坡坡率清除部分滑坡体,减小滑坡推力。(2)抗滑支挡。为确保滑坡的稳定与安全性,K70+972~K71+182段在坡顶距主线中桩73m处设置36根抗滑桩,桩径为1.8m×2.4m、2.0m×3.0m两种,桩长为22m~25m,抗滑桩均采用C30钢筋混凝土浇筑,桩间采用C30钢筋混凝土挡土板,部分抗滑桩顶面以下1m、2m分别设置预应力锚索,采用6束Φ15.2mm高强度低松弛钢绞线(1860MPa),锚固段长度10m,单孔锚索设计锚固力340kN,锁定锚固力272kN。如果继续开挖施工,滑动面势必会出现下移,因此需要在K70+975~K71+230段主线坡脚位置设置抗滑挡墙,K70+950~K70+975段、K71+230~K71+300段主线坡脚位置设置路堑墙。(3)边坡防护。第1级边坡坡脚设路堑墙,墙顶采用锚杆框架防护;第2、3级边坡采用锚索框架防护(6束Φ15.2mm钢绞线),锚索设计荷载650kN,锁定荷载480kN;第4级边坡除设置抗滑桩段落,K71+182~K71+230段采用锚杆框架防护外,其余坡面采用三维网喷播植草防护;第5级边坡采用三维网喷播植草防护。(4)排水工程。①截水沟:在距挖方坡顶外不小于5m处,设置尺寸为40cm×40cm坡顶梯形截水沟,并采用C20现浇混凝土浇筑;②排水沟:在每一级边坡平台处设置尺寸为40cm×40cm的平台排水沟,采用C20现浇混凝土浇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