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审计机关在政府投资审计中,对资金的使用规范性和效益型审计时,发现不少政府投资项目普遍结算价超合同价的现象,概算大幅超值,究其原因离不开低价中标的症结,如何有效杜绝此行为,有效预防呢?今天,我们来交流一下。

低价中标高价结算的后果

1. 直接增加了工程造价

按照规范,合同价应是工程的造价。结算价超过合同价的部分,都属于管理不善。

2. 低中标行为直接导致优汰劣胜

现行招标投标制度实行最低价中标,但不得低于成本价。理性的施工单位,依靠管理水平获取利润的施工单位,几乎不可能中标。如果低中标但能高结算,其直接后果是,投标人只要拿到项目,就不会亏损。这种现象会导致大量的投标人入场,甚至出现中标人多次转手买卖的现象,导致劣币必然驱逐良币。因此,只有杜绝了高结算的现象,低中标行为得不到补偿时,才能为施工单位营造良好的建筑市场秩序,招标投标时才会出现良性竞争局面。

3. 工程质量造价隐患

工程管理流程式特点,决定了与工程活动各方有关的成本,会全部体现在工程量最终造价上,或者降低工程质量。低中标项目,造价不增加,质量不降低,施工单位只有亏损。工程造价加强管理后,工程质量保证措施必须同步跟上。否则,极易造成工程隐患或质量不达标。

4. 容易造成廉政风险

从财务角度看,施工单位增加造价,必须经建设单位同意。低中标项目,施工单位要弥补亏损或转亏为盈,其动机非常强烈,会采取各种手段达到其获利目的。建设单位需要加倍的廉政措施才能防护。

解决之道

在当前大投资大建设环境下,存在技术管理人才缺乏、前期工作存在欠缺、工期要求紧等情况。这些问题难免发生,也不可能完成避免。关键是如何在当前环境下,抓住关键环节,从而解开“低中标、高结算”的困局,建议从下列环节加强管理:

1. 加强设计变更实时审批

工程施工是控制造价的关键阶段,设计变更则是节约成本的关键环节。在加强前期工作的同时,对工程的变更实行实时审批制。既要加强审批,又要及时审批。

2. 加强中介质量管理力度

在委托设计、委托招标代理及清单编制的合同上明确质量管理要求及违约责任,明确清单编制单项或整体工程量的差错达到一定百分比需要承担一定的违约责任,同时可以通过设计单位内部自审及招标答疑和招标补充文件的形式,尽量减少图纸不明确之处,把图纸互相矛盾的地方解决在招标工作开展之前,减少施工过程中的变更,有效控制工程结算价。具体涉及三个方面:

第一,对监理公司要明确监理职责,规范监理行为,在监理合同中明确对违约责任的相应约定,规范现场监理签证行为。

第二、加强中介机构的管理,建立了招标代理机构备案制度,对失信中介组织给予通报,限期整改,建立信用红黑名单;推行建筑市场法人和自然人违法违规档案制度,并在相关招标投标平台上进行公布。

第三、完善不良行为办法,将工程建设项目高估冒算不良行为载入工程建设监督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纳入本地信用系统。

3. 加强标后监管

施工环节是工程管理的重头戏。建设单位针对施工单位的种种手法,应加强学习,提高及时化解的能力。充分发挥政府法律顾问的作用,提高合同管理、依法管理意识,有效维护政府利益。对低中标工程、拖延工期、质量管理中出现低劣行为等现象,质量主管部门要及时介入处理,给建设单位以充分支持。

4. 加强工程质量验收管理

加强管理以后,施工单位亏损且无计可施时,必定会在工程质量上动心思。所以,确保工程质量,是建设工程领域的最关键环节。工程质量存在问题,直接影响财政或国有资金的使用效益。

5. 建立统一结算审计中心

结算审计是控制结算价的关键环节。目前,财政、审计各辖一个结算审计中心,对咨询中介的管理制度。质量控制措施也不尽相同。

6. 建设信息化管理平台

利用信息化技术,将全部建设项目、建设全过程纳入信息平台管理,所有参与主体全部使用同一平台。从立项、概算、招标投标、设计变更、工程监管、资金支付进度、验收、结算等环节,全部使用标准化管理。

总之,每一项工程建设都是一项系统工程。流程多,参与主体多、利益主体多。管理制度多,需要有关部门通力合作,加强配合,明确标准,及时发现制度漏洞,及时弥补不足之处。只有这样,才能最终化解“低中标、高结算”的困局,实现工程管理效益大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