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提出在有条件的地区推进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

 

光伏建筑一体化其实是一种将太阳能发电(光伏)产品集成到建筑上的技术,让建筑成为微型发电厂,即将太阳能光伏发电方阵安装在建筑的围护结构外表面来提供电力,以满足建筑物本身的用电需要。相关数据显示,热电厂发1度电需要排放900克碳,而利用太阳能产品,单晶硅发1度电排放66克碳,用最新的碲化镉发1度电则仅排放11克碳,减碳效果十分明显。作为北京奥运会主场馆之一的国家体育馆,其大面积的玻璃幕墙在闪闪发光的同时,更是隐藏了一座巨大的年发电量97000kWh的光伏发电站,成为我国早期光伏建筑一体化的典型范例。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十四五”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规划》中提出,到2025年,全国新增建筑太阳能光伏装机容量0.5亿千瓦以上。此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批准的《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要求4月1日起,新建建筑要安装太阳能系统,太阳能建筑一体化应用系统的设计与建筑设计同步完成。xx、xx、xx、xx、xx等13省超20地市明确了光伏建筑补贴政策。

不过,作为新兴事物,其规模性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建筑行业的标准体系非常庞大,如屋面、幕墙或针对某一个部位,都有相应工程技术规范和图集支撑。而现行光伏建筑行业标准主要基于原材料类的基础标准,真正用于指导光伏建筑工程应用的标准严重缺失。在今年全国,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建材集团总工程师彭寿如提出,要将光伏材料应用、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发展等强制性要求纳入政策法规体系,明确相关法律责任,完善国家标准体系,为相关产业快速发展提供政策保障与支撑。

除了规范标准外,技术难题也亟需解决。xx省建筑光伏一体化工程技术中心主任卿鹏表示,当下市民使用的窗户、幕墙等是不带电的,但建成光伏建筑后,相关的窗户、幕墙将变成了带电的,如何解决防漏电、用电安全等都需要进行不断深入研究。因此要加强“产、学、研、商、用”全方位对接合作,推动技术成本的下降和产品迭代,提供多元化的产品选择。

此外,光伏行业和建筑行业还缺少点对点的沟通。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太阳能建筑技术研究所所长鞠晓磊表示,传统建筑从方案、到后面施工图、到项目建设过程,不同的阶段有明确的接入点,但是光伏的介入点不能这么前期,到后期介入的时候还需要满足建筑师前期对色彩、材质、尺寸方面的要求,因此建筑和光伏需要进一步深入沟通,建立切实的合作机制。

一段时间以来,一直存在光伏产品与开发商良莠不齐的现象,既损伤行业形象,更打击了百姓的信任度和积极性。针对这一问题,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最近发布实施的《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提出,“光伏系统的使用寿命应高于15年,光伏组件设计使用寿命应高于25年”、“多晶硅、单晶硅、薄膜电池组件自系统运行之日起,一年内的衰减率应分别低于2.5%、3%、5%”。

随着不断发展,光伏建筑一体化将推动建筑从被动节能走向主动节能,实现建筑从耗能型、节能型向产能型的转变,助力实现双碳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