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针对建筑防火设计的目的和重要性,分别从耐火等级的确定、防火分区、疏散楼梯、安全疏散、灭火器配置等几个方面论述了民用建筑防火设计应该注意的问题,避免设计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防止火灾的发生,保证人身和财产安全。

关键词:民用建筑,防火设计,安全疏散,安全隐患,耐火等级
1 引言
火灾是自然灾害中最危险、最常见、最具毁灭性的灾害之一。近些年来,民用建筑的火灾常有发生,使得防火设计成为建筑设计的一项重要内容。火灾发生的大部分原因是由于疏散和扑救等方面的问题,导致火灾的扩大,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严重损失。
针对建筑防火问题,国家也相继修订了有关的设计规范,严格了管理体制,强化了监督审查机能。根据建筑防火设计的原则:预防为主、防消结合。本文将从耐火等级的确定、防火分区、疏散楼梯、安全疏散、灭火器配置等几个方面论述了民用建筑防火设计应该注意的问题。
2 建筑物耐火等级的确定
建筑的耐火等级是衡量建筑物耐火程度的标准,由组建筑物的重要性、组成建筑物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的最低值以及火灾发生时室内人员安全撤离的疏散时间来决定。其中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分为非燃烧体、燃烧体和难燃烧体;建筑构件的耐火极限是指任一个建筑构件在规定的耐火试验条件下,从受到火的作用时起,到失去支持能力或完整性破坏或失去隔火作用时为止的这段时间。
当确定了建筑物耐火等级后,可以划分建筑防火分区,布置各层平面图,也为水、电等消防设施的设计提供了依据。有关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在设计中应当注明,如果某部位构件不能满足规范规定的耐火极限,需要在防火专篇中详细说明,并注明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来保证其满足规范规定的耐火极限要求。
3 划分防火分区
防火分区是指当建筑物发生火灾时,用具有一定耐火能力的墙、楼板作为分隔的构建,在一定时间内把火灾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以确保室内人员能安全疏散,为消防扑救工作创造了条件。
根据建筑物的耐火等级、建筑层数以及建筑物功能来确定防火分区的大小。根据位置关系,可以将防火分区分为横向防火分区和竖向防火分区。横向防火分区主要是防止火灾在水平方向的蔓延,防止扩大火灾的面积,使建筑物的其它部位免受损坏。它的主要分隔物有防火墙、防火门窗,它们都能有效地阻止火灾的蔓延,当建筑物需要较大空间时,防火墙就会影响房间的连续性,这时就不能设置防火墙,可以采用防火卷帘以及水幕来代替,来补救因为不能设防火墙而出现的火灾危险。竖向防火分区的目的是防止火灾沿竖向井道迅速向上蔓延,一直到屋顶,分隔物主要有防烟楼梯间,封闭楼梯间以及耐火性能很好的楼板等。
建筑平面设计需要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的耐火等级、平面功能、层数、面积、使用性质、楼层所处上下位置以及是否设置火灾自动灭火系统等因素而确定。建筑耐火等级越高,越能较好的限制火势蔓延,利于疏散扑救。
4 安全疏散
疏散通道是发生火灾时楼内人员逃生的必经之路。如果疏散通道不畅通,在发生火灾的情况下,就会造成严重后果。安全疏散路线一般是从室内经过走道、楼梯到达室外。
4.1疏散楼梯
疏散楼梯主要有室外疏散楼梯、非封闭楼梯间、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等几种,进行防火设计时,应根据建筑物使用功能确定。在设计时,要保证都有明确的指示标志,使起火层以上人员安全疏散。
室外疏散楼梯的设计是为了便于楼内人员的应急疏散,另外消防队员可以从室外直接进入建筑物内,快速到达起火层,进行火灾扑救。为了防止楼梯楼梯过窄、其倾斜度过大或者是栏杆扶手过低而影响安全,所以要求室外疏散楼梯倾角可不大于60。,净宽可不小于80cm,栏杆扶手的高度应不小于1.1m。
封闭楼梯间是采用防火墙和防火门将楼梯与走道分开的楼梯。又分为带前室的楼梯间和不带前室的楼梯间。带前室的楼梯间,可以设置排烟道,利用机械排风,或者是利用高空风力将烟吹散;不带前室的楼梯,用防火门封闭。
楼梯设计的基本要求有
  (1)楼梯间及前室的内墙上除开设通向公共走廊的疏散门外,不应开设其他门窗洞 。
 (2)疏散楼梯间在各层的位置不应改变,底层应有直通室外的出口。
 (3)弧形、螺旋形楼梯不能作为疏散楼梯。
 (4)地下室、半地下室与地上不宜共用楼梯间。
 (5)封闭楼梯间的设计规定:靠近外墙,并能直接采光和自然通风;设乙级防火门,并向疏散方向开启。
4.2疏散门
民用建筑疏散用门应向疏散方向开启。疏散门不应该采用侧拉门和转门,因为在人群拥挤的紧急疏散情况下,侧拉门和转门无法保证安全迅速疏散,同时公共场所的出口不应该设置门槛,疏散门的宽度还应满足规范要求,一般要≥1.4m。另外,安全出口还应有事故照明和疏散标志。
4.3安全出口
要结合走道、楼梯布置安全出口,一般情况下每个防火分区的安全出口不能少于两个,如果建筑规模很小,可以根据建筑物的面积、疏散人数、层数等因素,只设置一个安全出口,但需要在防火专篇中阐述这样做的理由,并且列出所相应的条款。当建筑里人员比较密集时,要控制每个出口的人数。
4.4安全疏散距离
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根据建筑物的耐火等级,使用性质以及房间所处的位置等多个不同的因素都做了比较详细的规定。《建规》规定:相邻的两栋建筑物,如果相邻外墙是不燃烧体,而且没有外露的可燃烧体,而且面积之和小于或等于该外墙面积的5%时,这时防火间距可按规定相应地减少。防火设计时还应该根据具体的情况,分别说明各部位的安全疏散距离是否满足规范的限定值。
5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
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火灾危险性、可燃物的数量以及火灾蔓延速度和扑救的难易程度等因素来确定建筑灭火器配置场所的危险等级。火灾的种类需要根据物质及其燃烧特性来划分。是否设置消火栓及灭火系统需要根据计算结果确定,而且要在设计平面图上标明类型、规格、数量以及设置位置。还要完善和优化自动灭火系统,开发智能探测器,能够从光、眼、热三种感应异常,发出信号;另一种是计算机智能化,探测火灾、发布警号并进行自动灭火。
6 结论
建筑防火设计是防火设计的根本,要根据“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原则,正确理解防火规范,妥善处理好“使用功能”和“防火疏散”之间的矛盾,从耐火等级的确定、防火分区、疏散楼梯、安全疏散、灭火器配置等方面做出可行的设计方案,采取防火措施,防止和减少火灾危害,保障生命安全和财产损失。
 
参考文献:
【1】 曲丽波,赵冬梅,尹轶.浅谈多层民用建筑防火设计【J】.低温建筑技术,2003,(3)
【2】 朱学军,顾正军. 新建规关于民用建筑防火设计有关条文的探讨【J】.武警学院学报,2007,23(8)
【3】 马燕玲,多层民用建筑防火设计应注意的问题【J】.南北桥,2009,(4)
【4】 王宗存,非承重墙的耐火等级极限欲开口面积【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07(8).
【5】 王文林,于晓青,李约汉,严泉. 浅析高层民用建筑防火设计【J】.河南建材,2011(4)
【6】 梅治桥. 有关民用建筑总平面防火设计的几点思考【J】.建筑设计管理,2010,2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