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筑华美的外部装饰就像是人体华丽的衣服,他决定着建筑的外观美丽与否;建筑的结构就像是人体的骨骼,决定着建筑坚固与否;建筑中的给排水管网就像是人体的血管,决定着建筑将来的运行好坏与否,决定着将来建筑是否可以很好的为人们提供服务。所以建筑的给排水管网不仅仅要满足供水的水压、水量问题还要合理的布置、较小的噪音。

     关键词: 关键字:给排水、噪声、节能。  

     引言  建筑节能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国策。减少给水排水系统的能耗,建筑给水排水的能耗虽然在建筑能耗中所占的比例不大,但降低其使用能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有利于节约用水、改善设计系统的效率、保护环境。因此,重视建筑给水排水节能的途径,对研究建筑节能将有积极的意义。

     一.给水

      合理确定用水量的定额。严格执行《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中的生活用水量定额标准,并非用水量越高越好。理论设计建筑给水系统。主要可通过下列方法实现:充分利用市政管网的压力,直接供水;合理进行竖向分区,平衡用水点的水压;采用并联给水泵分区,尽量减少减压阀的设置;推荐支管减压作为节能节水的措施,减小用水点的出水压力;合理设置生活水池的位置,尽量减小设置深度,以减少水泵的提升高度;优先考虑水池- 水泵- 水箱的供水方式。推广采用节水的卫生器具,如限制卫生器具的流出水头、红外线感应龙头和便器等,不应采用无控制花管、长流水的小便槽。合理采纳变频调速泵组供水。当采用变频泵供水时,应优先采用变频变压变流量的给水方式,其节能效果要优于变频恒压变流量的给水方式;当采用变频恒压变流量时,工作压力的设定应接近水泵工频运行时高效段扬程的下限;工作水泵应选用2 台或2 台以上,不同级配工作泵的流量宜以1/2 的流量梯变,宜采用大小水泵搭配的形式,并设气压罐小流量给水。当市政条件允许时,宜采用叠压供水设备。具备条件的,应当至少选择一种可再生能源(指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非化石能源),用于建筑物的热水供应。热水水源的利用可采用太阳能、水源热泵、地源热泵技术。在采用水源热泵、地源热泵技术时,不得对水体和土壤造成污染和浪费。如利用地下地温地源自动供暖制冷系统,就是通过表层地下水为载体,或将盘管埋在土壤中以盘管内流动的介质为载体,将这些地温热源输送到水源热泵进行能量转换,冬季输出45 ~65 ℃的热水。在太阳能的利用上,有条件的可采用太阳能蓄热技术,太阳热水系统的工程参数应结合建筑所处的地理位置确定。太阳能热水器的循环可采用强迫式、自然式循环太阳能热水器和直流式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热水器应有温控装置,并应合理控制和设定热水的温度。太阳能热水系统的热能再利用与节水技术还应相互结合。太阳能热水器可作为热水供应的预加热措施,可设在其他热交换器的前端。热水系统宜机械循环以满足用水点的节水要求。合理设计热水供应系统。加强余热的回收和利用(包括工业余热、废热、烟气余热、蒸凝结水、热风能量的回收和梯级利用),有条件的地区可采用城市热网或区域性锅炉房的热水或蒸气作热源。可采用专用的蒸气或热水锅炉制备热源,也可采用燃油、燃气热水机组制备热源或直接供应生活热水。当地电力供应较富裕的地区或鼓励夜间使用低谷电的政策时,可采用电能作为热源或直接制备热水。从技术可靠、经济适用的角度出发,应合理配置组合各种不同热源的比例关系。对集中热水系统远距离的少量供热点可采用局部加热方式;对不同场所可采用不同的热源形式。热水供应系统储水温度宜控制在55~60 ℃。应合理确定热水用水量定额、耗水量、耗热量、供水水温、水质等热水系统的基本设计参数。热水供应管网宜采用同程回水的给水方式。当采用电作为热源时,宜采用储热式电热水器,以降低耗电功率。热水供应系统宜缩短热水的给水时间,增加机械循环,并平衡冷热水的水压。对于适合热电联供技术的工程,应优先考虑。

     二.排水

     排水主要有以下几点:排水应尽量采用重力排水的方式;污废水管道的敷设应就近排放,并应避免压力提升;利用空调凝结水排水;蒸汽凝结水的回收利用;雨水的收集和综合利用。

     三.冷却水和消防给排水  

     冷却水宜循环利用,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在水源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采用江水、河水、湖泊水、海水、地下水等作为循环冷却水,合理选择冷却塔。在空气湿球温度较低的干燥地区,可通过设计计算来适当提高冷却水进出水温差以减少循环水量和循环水泵的能耗,缩小循环管道的管径,合理布置冷却塔,保证冷却塔之间的距离,有良好的气流组织条件,避免影响冷却塔的散热效果。针对不同的循环冷却水水质应采取化学、物理的水处理方法,具有缓蚀、阻垢的水处理功能,减少管道和机组内的结垢、腐蚀。在一定的条件下,设置合用消防水箱,以减少消防水箱的清洗用水。利用消防试验排水,将消防排水返回到消防水池。增加消防水池、消防水箱的水处理设备。 

     其次,在优化给水排水系统时,应处理好以下各种问题:

     1. 给排水管道敷设问题 

     设计人员应改变上一层的卫生间管道在下一层楼板顶安装的旧做法;倡导本层的管道在本层敷设的原则:1) 卫生间统一做成下沉式卫生间,按过去的老做法把下水管道统一布置在地坑内;2) 卫生间地板面不下沉,而使用后出水式坐便器,地漏采用侧墙式,洗脸盆、浴缸等排水管道在地面以上敷设并与立管相接,厨房取消地漏或用侧墙式地漏,把洗菜池的排水管放在地面以上接入立管,这样做可以使下水管道每层水平分隔开,如有漏水则不影响下层住户,检修时也可以独户进行。另外,设计时尽量把排水管立管设于建筑物内墙阴角,有条件的最好在卫生间内设置管道井。这样做可以使室内卫生间、厨房水平与竖向均没有明管,空间宽敞、洁净,把污染源———污水隔绝在外,避免由于管道频繁穿越楼板引起上下层漏水的现象。

     2. 水表户外设置问题 

     水表设在户内,不但抄表的工作量很大,而且使住宅的安全性和私密性大大降低。故住宅的分户水表或分户水表的数字显示宜设在户外。多层住宅水表户外设置有以下几种形式:远传水表、磁卡式水表、普通水表设在户外。

     3. 空调冷凝水排放问题 

     近几年,空调逐渐进入千家万户,空调冷凝水无组织排放污染建筑物外墙,已是影响生活区美观的一个重要问题。建筑给排水设计时应考虑空调冷凝水的有组织排放。 

     4、其他问题 

     (1)地漏与存水弯的配合问题 

     规范上没有规定排水地漏一定要设存水弯,但这确实影响用户的使用效果。因此,凡是室内接有污水的排水系统的地漏,均应再配套安装P 型存水弯,水封深度要保证在60 mm~80 mm之间,否则应增加一节短管来加大水深,这样可有效地防止串味现象。

     (2)洗脸盆和洗涤盆下的存水弯    将S 型存水弯安装在楼板的上方(但不能同时串接两个存水弯) ,这样住户在自己家内随时可以方便清通。但要提醒用户,存水弯不能随意取消,而且在安装好器具后一定要做好接头的密封工作。

     (3)大便器下的弯头   在大便器下用90°弯头与横支管连接是不妥的,水力条件没有45°弯头的好,若用90°弯头安装,则最好带检查口。正确的安装方法是采用一个45°弯头与横支管连接。

     (4)横管与立管的连接问题    在一些建筑排水中,出户横管与立管的连接均采用一个90°弯头,这种做法堵塞率较高,合理的安装方法是采用两个45°的弯头连接或者用90°斜三通。排水管道的横管与横管、横管与立管的连接,宜采用45°三通、45°四通、90°斜三通,也可采用直角顺水三通或直角顺水四通等配件。

     (5)管道穿过楼板、墙面    管道穿过楼板后,有些施工人员为方便省事,不进行土建支模,仅进行简单遮挡后用水泥砂浆填塞孔洞,加之硬聚氯乙烯管外表比较光滑,与混凝土粘结不是很牢固,因此非常容易造成严重的楼板渗水现象,影响住户正常使用。正确的做法是:预先加套管,管道安装结束应配合土建进行支模,并应采用C20 细石混凝土分二次浇筑捣密实。浇筑结束后,结合找平层或面层施工,在管道周围应砌筑成厚度不小于20 mm ,宽度不小于30 mm 的阻水圈。  管道穿过墙壁和楼板设置金属套管(外墙) 或塑料套管时,安装在楼板内的套管其顶部应高出装饰地面20 mm ,安装在卫生间及厨房内的套管其顶部应高出装饰地面50 mm ,且套管底部应与楼板底面相平;安装在墙壁内的套管其两端与饰面相平,穿过楼板的套管与管道之间缝隙应用阻燃密实材料和防水油膏填实且端面光滑;穿墙套管与管道之间缝隙宜用阻燃密实材料填实且端面应光滑,管道的接口不得设在套管内。

     最后总之,建筑给排水节能措施和施工的质量要求,对城市的正常运转、城市功能的充分发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等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只有加强每一个环节的质量控制与管理,才能防止各种通病的发生,才能使建筑给排水系统更加完善,建筑的给水排水更加科学。

     参考文献:  

     《给水排水工程》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组编,中国水利水电出版设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第六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基于室内给水管道的噪声分析》闫志勇  北京侨信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北京100062  

     《建筑节能技术》机械工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