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针对近年来医院给排水设计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总结了设计前期准备工作的一些工作经验,并对排水设计中某些有歧义的国家规范条文进行探讨。 

  关键词:医院给排水;设计;总结 

  1  前言 

  一般设计流程有方案阶段、扩初阶段及施工图阶段。在正式施工图之前,需要做好前期工作,了解业主需求。在做前期收集资料了解业主需求阶段,有以下问题需要注意。 

  2  关于市政供水压力问题 

  业主提供的压力数据要保守采纳。像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滨江院区)一期设计时,市政压力可以供到4层,但用水高峰三四层用水压力不足。由于水厂供水要满足消防要求,所以一般建议市政压力按0.2MPa设计,市政直供到2层。 

  3  关于市政雨、污水接口位置的问题 

  一般建议雨水分两路排入市政雨水管网。选择排入市政雨、污检查井时要考虑施工时对市政道路的影响。如杭州市儿童医院原计划把一期雨水跟二期一起改至文晖路排放,但由于市政雨水管井在文晖路上,影响较大,最终只能放弃一期雨水的改造。 

  4  关于纯水需求的问题 

  一般建议大中型医院按集中纯水进行设计,预留纯水机房(考虑机房排水)。为后期做集中纯水预留条件。 

  5  关于热水需求的问题 

  热水需求一般指关于门诊医技这种用水比较分散,但用水量不小的地方是否要采取集中供热;热水是定时供应还是24小时供应及其他特殊需求。比如像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滨江院区)二期工程业主提出:病房楼病人用热水是定时供应,医务人员用水是24小时供应。这在设计时就需要设计两套管网,两套循环泵共用制热设备。 

  对于门诊医技这种用水比较分散的,干管比较长,热量损耗大,且支管比较长,出水时间慢。建议采用小厨宝加热。因为干管一般敷设在走道上吊顶内,支管接至诊室台盆。而每增加1米支管长度,出水时间则延长1.7S(按支管管径DN15,台盆出水流量0.2L/S计),所以如果采用集中供热干管循环,支管不采取措施,大部诊室都会出现手洗完,水才热的现象。若造价允许,采用集中供热时建议采用干管循环,支管做电伴热的做法。 

  6  设计污水处理站时,关于床位数的问题 

  像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滨江院区)二期设计时,业主提出要求740的设计床位数,按900床位数考虑,一二期污水处理站按1800床考虑。 

  接下来我们主要对医院排水中一些相关条文进行探讨。 

  (1)排水设计时,各种不同的规范都有相应规定,不同规范间衔接的不是很好,会让设计师们有些不知所措。如:GB50325—2019《民用建筑设计统一标准》中6.6.1第二条“在餐厅、医疗用房等有较高卫生要求用房的直接上层,应避免布置厕所、卫生间、盥洗室、浴室等有水房间,否则应采取同层排水和严格防水措施。”条文解释说“随着技术的发展,采取有效的措施可以避免渗漏,因此进行了适当的放宽。如果采用双层板的做法,下层楼板必须做防水,并且当上层楼板发生渗漏时,应能及时发现和检修。” 

  此规范涉及建筑及给排水两个专业,而且条文及其解释有点不一致,解读起来有点费劲。这个防渗漏是防止楼板渗漏还是管道渗漏。一种可能是为了防止楼板渗漏。若是防止楼板渗漏,同层排水的楼板也会渗漏,而且还存在管道破裂积水反而加剧楼板渗漏。条文解释中的双层板做法也是为了防止上层楼板渗漏。二种可能是为了防止管道渗漏;建筑专业的专家考虑的就不是很周全了。做给排水专业的同行应该都有体会,排水设计时,卫生间排水横管不只敷设在卫生间范围内,而规范只规定卫生间做同层排水。且给排水相关规范没有规定排水横管不能穿越医疗用房(诊室之类的普通医疗用房)。排水横管不穿越普通的医疗用房实际操作上也比较困难,尤其遇上像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余杭院区(浙江大学邵逸夫医疗中心)这种大型医院,只能采取提升或者大面积降板了。个人建议提醒建筑避开医疗用房,从源头避免;若建筑改不了,则要建筑、结构、给排水、电气及暖通专业一起参与讨论决定。 

  关于同层排水的个人经验是尽量不穿梁。提降板资料的时候可以跟结构商量小次梁可不上翻的尽量不要上翻,降板范围比所需范围大一点,走出所需的降板范围后下翻到下层,而不是穿梁进入下层。若果选择穿梁,建议把套管画好提给结构,让结构在图纸上体现上去。因为相对于大型医院,由于工程复杂性及利益分配等原因,会导致漏埋套管的事情。比如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余杭院区(浙江大学邵逸夫医疗中心)项目过程中就出现了这种情况。 

  (2)通气相关规范的探讨。我们主要探讨下如下几个问题。 

  ①多根环形通气管合并后管径要怎么取?可否接入其他通气立管,接入的话管径如何取值? ②6根DN100的排水立管的通气部分汇合成DN150后接入其他通向屋面的通气立管时,管径怎么取值? 

  个人认为通气管有两个作用,一个作用是防止负压破坏水封,此时只需与大气联通即可。如:同样一个台盆及6个大便器的情况。根据GB50015—2019《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标准》中4.7.3规定,此处应设环形通气管。根据GB50015—2019《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标准》中4.7.7.1及4.7.13规定:如果排水管起端只有一个台盆,排水管径取DN50,环形通气管管径一般取DN32。但如果如果起端接大便器,环形通气管管径则需取DN50。个人推断此处环形通气管的作用仅起到了防负压的作用。根据GB50015—2019《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标准》中表4.5.7可知:相同管径的排水立管,仅升顶通气时比设置了通气立管时的排水能力要小,且结合通气管每层连接及隔层连接排水能力也与差异。因此推断通气管的另一个作用是补充空气保持排水流态,增大排水流量,这时需要足够的通气量才行。因此,对于首层多根出户横管做环形通气管的时候,多根环形通气管合并后管径的取值问题:在确保没根排水横管排水能力够的前提下,可以根据最大一根排水管管径确定通气立管管径,再选择一根合适的升至顶层的通气立管,其余不大于通气立管管径的环形通气管在造价合理的情况下均可接入该通气立管。如果想增大排水管的排水能力,环形通气管可以在排水横管的中间(大管径部分)位置设置,但管径建议按通气立管的原则取值。此时建议合并后按汇总通气管的方法計算合并后的通气管道。像排水立管的通气部分汇合后接入其他通气立管内,通气立管管径的取值问题情形相对复杂。但主要从排水能力的角度出发考虑。如果排水立管只接一层排水,可以把通气部分汇合后直接接入不小于汇合通气管的通气立管内,排水立管按升顶通气计算排水能力。如果所有排水立管所接楼层不止一层,可以分情况:比如1#污废水管共用DN150的1#通气管,其余2~7#DN100污水立管通气部分汇合后想接入1#通气立管。如果所有排水立管(包括1~7#污水立管及1#废水管)接的排水量大于两根DN150且设有专用通气管的排水立管的排水能力时,通气立管需放大一级,否则可以保持原管径不变。按相关计算软件计算结果可知,设置专用通气立管的DN150得排水立管排水能力达到25L/s。即一般情况下只要汇合通气管管径不大于DN150,均可接入DN150的通气立管内。但2~7#排水管排水能力只能按升顶通气考虑。 

  参考文献: 

  [1] GB50015—2019.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标准[S]. 

  [2] GB50325—2019.民用建筑设计统一标准[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