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处理技术:  四川地震灾害发生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除积极响应农业部号召向灾区捐款捐物外,还针对灾区养殖特点及养殖设施等受损情况,组织发动全院相关领域专家研究撰写了渔业抗震救灾应急技术,力求帮助灾区养殖户将损失降到最低,并尽快恢复生产,相关技术将于近期陆续发布。

  渔业抗震救灾应急技术之一:

  水产养殖救灾应急处理技术


  (一)功能与用途

  用于灾区池塘、水库等水产养殖受灾紧急处理技术。

  (二)技术要点

  1、预防次生灾害泥石流对水库养鱼网箱的损坏,需要将网箱迁移到较为安全的水区。

  2、为了防洪和和排除水库堰塞,疏通排水溢洪,需要增设简易网片或钢筋栏栅拦鱼,防止水库逃鱼造成损失。

  3、防止倒塌房屋及人畜尸体等所形成污水流入池塘,以免引发鱼病和酿成泛塘事故。为此,需要疏沟排开污水;一旦发现不同程度污染,在有良好水源条件的地方,应加入新水,或排出部分污水,换入新水;否则,可用“二氧化氯”或“强氯精”每立方水体用药0.2~0.3克化水全池泼洒消毒,或用“漂白粉”每立方水体用药1克化水全池泼洒消毒。

  4、因地震造成养鱼设施损毁,水漏死鱼,如果鱼体变质不可食用,应就近掩埋,防止食后中毒和污染水体引发鱼病;如果水位明显下降,应及时修复设施,加水恢复水深。

  5、防止泥石流水体流入流水养鱼池;如果泥水流入池塘,应及时阻断泥水和换入清水;否则应将池鱼转入安全池塘。

  6、如果缺乏水源,水质变坏,应注意趁机引入天然雨水的径流,扩大水体,增加水深,并结合机械增氧(经常开增氧机,或用抽本塘水曝气增氧),预防缺氧泛塘。一旦出现浮头和严重浮头,除机械增氧外,还可用30%的工业用“双氧水”救鱼,每亩(667平方米)用药0.5~1升加水稀释泼洒,或用“增氧粉”或水质改良剂救治(用量参照说明书)。
 

  灾后死鱼无害化处理技术及疾病预防技术


  (一)功能与用途

  强烈地震发生后,由于鱼池渗漏或泥沙浸入等原因,容易导致大量养殖鱼类死亡。目前正值高温季节,死亡的鱼类如不能及时清捞处理,会很快发生腐烂,对养殖水体和周围环境造成污染,污染水的蔓延还可能造成鱼类疫病的传播、流行。因此,需对震后的死鱼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并采取措施预防病害的蔓延。

  (二)技术要点

  1.死鱼的无害化处理

  首先对死鱼及时清捞,再运送到远离水源、河流、养殖区和居住区的地点,进行集中处理。处理方法一般采用深埋法,掩埋时先在坑底铺垫2厘米厚生石灰,然后将死鱼置于坑中,最后撒一层生石灰,再用土覆盖,土层厚度应不少于0.5米,并使之与周围持平,注意填土不要太实,以免尸腐产气造成气泡冒出和液体渗漏。有条件的地方,可采用焚烧炉焚烧的方法集中处理死鱼。如出现疑似疫病或其他不正常的情况,则必须采用焚烧的方法。

  2.预防传染病的蔓延

  对于发生了大量死鱼情况的池塘,必须进行清塘消毒处理,可用每立方米水体20克漂白粉(或200克生石灰)全池泼洒。使用的工具也应进行药物消毒处理,或在阳光下曝晒。

  对于目前还出现异常情况的池塘,除加强病害监测工作外,还需做好传染病的预防,包括药物预防和免疫预防。鱼类的一些常见病毒性和细菌性疾病,可采用免疫的方法进行预防。

  若一旦发生传染性疾病,应及时向主管部门报告,不应将其出售或转移,应集中掩埋。其水体也不能随便排放,应做药物消毒处理,以免进一步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