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农药对环境的影响

  现代农业生产中,农药是不可缺少的防病、防虫、防草手段之一,在农药的使用过程中,通过喷洒、扩散、挥发等方式使农药直接进入大气、水源和土壤之中,对自然环境造成污染。另外农药的用量不断增加,在使用时不仅对病虫草害产生影响,同时也会杀死一些病虫害的天敌,破坏生态平衡,会以各种形式残留在农产品、农作物及大气、土壤、水源之中,不仅破坏农业环境,对整个自然环境都有影响。
  1.1农药污染空气
  农药在使用和生产过程中都会对空气产生污染。在使用时,多数都是在病虫害发生时,而这时多数都是高温天气,在喷洒时挥发较快,如果遇有风天气,农药会随风长距离飘散,对周边的空气产生污染,污染范围较大。在生产农药时,农药厂不断排出大量废气,直接污染大气。
  1.2农药污染水体
  在农田喷洒农药,一部分农药会附着在土壤中,在雨季时,雨水的冲刷会使农药随水流进入排水体,通过来自使用农药区的径流、不规范地处理农药容器等途径污染水体,导致水体的理化性质改变,影响人类及其他生物的生存。
  1.3农药污染土壤
  在直接施用农药时,农药会洒落到土壤,另外在农业生产中浸种、拌种也都会导致农药进入土壤。喷洒时进入空气中的农药,在降雨和降尘的作用下,最终也会落到地面进入土壤,使土壤受到污染,成为污染物的汇集地。
  1.4 农药对农作物及其他动植物的危害
  每种农药往往都只是针对一种病虫害或几种病虫害,但在使用过程中,除了对目标病虫害起作用外,也会对其他作物或虫害的天敌产生药性,导致一些水生生物、飞禽、动物和植物受到危害。

  2 减少农药对环境污染的保护措施
  2.1减少使用化学农药,推广生物农药
  受目前的生产条件和水平限制,化学药剂仍然是防治病虫害必须使用的方案。随着技术的发展,生物农药近些年得到长足发展,生物农药具有高效、无毒、无污染、专一性、不伤天敌、选择性强等许多优点,是一种细菌农药,相对化学药剂是十分理想的防治病虫害方案,但操作要求极为严格,需要自然条件适当及操作严格规范,对生产者、操作者及经济条件都要求较高,难以短时间大面积普及应用,但减少化学药剂,推广生物农药是一个发展趋势。
  2.2禁止农药包装随意丢弃
  在农药的使用过程中,存在很多不规范的地方,特别是对包装废弃物的处置,很多农户用完后,随意将之丢弃在田间地头,这些包装物中都有一定的农药残留,会扩散到空气、土壤、水中,造成污染,对畜禽、水产养殖以及人的生命安全都产生威胁。所以有关部门要加大对农药包装物的回收利用管理,加强人们的环境意识。另外在农药包装管理上,要尽量加大容量,减少包装,加强生产企业与流通企业的合作,尽可能节省能源和原材料,减少污染源头。政府主管部门,要加大管理、行政干涉力度,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农药包装的管理,减少农药包装废弃物对生态环境的污染。
  2.3减少农药的使用和残留
  推动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及无公害新型农药。做好农药的残留监测工作,大力推广生物降解技术,利用动植物及微生物的作用,将大分子有机物分解成小分子化合物,降低农药在环境中的残留量。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不得用于蔬菜、瓜果、茶叶和中草药材。农药的使用应遵循经济、安全、有效、简便的原则,避免盲目施药、乱施药、滥施药。
  2.4 科学、合理、规范地使用农药
  在实际农药使用中,很多农户都不能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操作,在施用结构、使用方式及用量上都存在不科学、不合理的现象,随意性很强,这不但不能发挥最佳药效,而且还存在极大的浪费,同时也带来巨大污染。所以在施用农药时,一定要综合病虫草害的发生情况,确定最佳的农药种类,采用合理的喷洒方式,以最佳的用量进行防治,避免盲目用药。尽可能在早、少用药的情况下,达到最佳的防治效果。
  2.5加强农业环境保护的监测工作
  采用先进的方法和科学技术,加强对环境污染的评价和监测工作。在环境管理中,环境影响的评价能真实客观地反映环境的质量情况,为管理提供全面的资料,以促使环境管理从治理向预防转变,防患于未然。而环境的监测工作,是最终对环境影响做出评价的基础依据,监测工作的质量直接影响到评价的质量,也影响到环境管理的决策及质量。环境现状监测数据的准确性、代表性、完整性、可比性对于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的正确与否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3结语
  农业环境的质量好坏,对于食品安全影响巨大。在农药管理方面,要大力推进法制化和规范化,对农药的生产、经营及使用,都要全方位地进行监督管理。建立统一配送制度、强化对高毒性农药的管理、健全农药使用的政府补贴制度、加强对农作物农药残留的监测、加强对农药包装废弃物的管理等,确保农业、林业的生产及生态环境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