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环境管理学包括了自然科学、工程学、管理学等多学科的知识,为了保证课程的教学效果,需要结合社会的发展改革教学方法。基于环境工程项目管理的环境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实现了教学与项目管理的结合,有利于保证教学的实践性、针对性,可以为培养复合人才创造条件。

关键词:环境工程;项目管理;环境管理;课程改革

1基于环境工程项目管理的环境管理学课程教改的优化

1.1保证了教学效果

在环境管理学课程的教改中,基于环境工程项目管理,学校会结合环境工程项目管理的特点,结合社会对环境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特点进行教学调整。此外,还可以充分借助学校与项目重审两种完全不同的环境组织教学,有利于保证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教改。学生在参与项目管理中,借助岗位实践,可以体验环境管理的真实情景,可以近距离了解到环境管理方法,学生具备实践操作能力有助于学生走向社会后个人的发展。

1.2利于扩展学生的实践内容

高校要培养出具有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需要借助多样化的实践作为支撑,而基于环境工程项目管理的环境管理学课程教改可以发挥推动作用。为了帮助学生更快、更全面地掌握环境管理方法,学校可以结合教改的实际调整环境管理专业教学内容,完善教学体系。学校还可以结合环境管理学的发展,调整教学与实践的教改方式,教改内容可以实现多样化,扩展了学生的实践内容。

2基于环境工程项目管理的环境管理学课程教改要解

2.1教育理念上的制约

让学生掌握专业技能,为职业发展创造条件是教学发展的出发点。但是当前基于环境工程项目管理的环境管理学课程教改的教育没有考虑到环境管理学的特点,没有紧密结合复合人才的培养,由于教育理念上的制约,对于采用什么教学方法缺少配套的条件,对于教改缺少深人认识。而基于环境工程项目管理的环境管理学课程教改体现出对专业技能的突破,如果缺少保证条件,难以为学生专业技能的提升创造条件。

2.2课程设置存在缺陷

当前高校的课程调序基于专业教育,为的是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但是基于环境工程项目管理的环境管理学课程教改,也需要有相应的课程作为支持,使学生掌握环境工程项目管理的方法。当前高校的课程设置主要是针对专业教育,没有考虑到基于环境工程项目管理的环境管理学课程教改需要教学内容,教学在总体安排上存在缺陷,没有结合项目管理,课程设置难以保证教学效果。

2.3教师力量不足

教师的能力是保证教学效果的重要基础,教师在教学中发挥着引导作用。但是当前高校在基于环境工程项目管理的环境管理学课程教改存在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基于环境工程项目管理的教学需要教师具有多方面的能力,既要掌握教学方法,还要熟悉项目管理,还要有专业知iR,因此需要复合型教师。但是当前高校的许多教师缺少项目管理的实践经验,由于教师力量不足,制约着教改的效果。

3基于环境工程项目管理的环境管理学课程教改方向

3.1突出职业技能

针对高校的教改机制创新要突出职业技能。高校为了保证教改效果,要突出教改的功能性,要采取相应措施推动课程建设,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生在教改的学习中可以获得专业技能的提升,这是提升职业能力的需要。学生只有具备了多方面专业知识,掌握了具有实用型的技能,才可以更好地融入社会。所以高校针对教改机制创新要注重职业技能,教改内容要结合专业,让学生在教改过程增强个人的职业能力。教改机制要实现课程内容的转变,这也是职业能力提升的要求。因此教改机制创新要突出职业能力,要将理论知识和职业能力融为一体。

3.2动态化的教学方式

教改的实现要采取动态化的方式,要结合环境管理学的发展与社会用人标准的变化,要考虑到当前社会对专业人才需求变化,以帮助学生提升适应社会的能力。此外,教改还要结合学生将来发展需要的能力。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是一个不断提升的过程,课程建设也要处于动态中。特别当前环境管理的发展对于项目管理更加注重,社会发展中管理方法也在变化中,因此教改机制创新也要考虑到社会的发展变化。因此课程内容要系统化,安排要合理。课程建设要考虑到学生职业素质的提升实施必要的教学改革。

4结束语

当前,环境管理学专业基于产教的教改具有多方面的优势,这一模式符合当前高校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学生将来走向社会创造了条件。针对教改,还要结合存在的问题创新教学机制,发挥教改在提升学生素质方面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范晓梅,李艳,杨会娟.体验式教学在课堂上运用方式的探讨[J].科技文汇,2010(2).

[2]李书香,张文山?地方院校社会工作专业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J].教育与职业,2016,35(3):105-106.

[3]周林萍.高校院校产教教改深度教改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6,78(3)-.9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