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化场是污泥自然干化的主要构筑物,干化场可分为自然滤层干化场和人工滤层干化场两种。前者适用于自然土质渗透性能好,地下水位低的地区。人工滤层干化场的滤层是人工铺设的,又可分为敞开式干化场和有盖式干化场两种。
简介
干化场是污泥自然干化的主要构筑物,干化场可分为自然滤层干化场合人工滤层干化场两种。前者适用于自然土质渗透性能好,地下水位低的地区。人工滤层干化场的滤层是人工铺设的,又可分为敞开式干化场和有盖式干化场两种。它由不透水底层、排水系统、滤水层、输泥管、隔墙及围堤等部分组成。有盖式的,设有可移开(晴天)或盖上(雨天)的顶盖,顶盖一般呈弓形,覆有塑料薄膜,开启方便。滤水层由上层的细矿渣或砂层铺设厚度200~300mm,下层用粗矿渣或砾石层厚200~300mm组成,滤水容易。排水管道系统用100~150mm陶土管或盲沟铺成,管道接头不密封,以便排水。管道之间中心距4~8m,纵坡0.002~0.003,排水管起点覆土深(至砂层顶面)为0.6m。不透水底板由200~400mm厚的黏土层或150~300mm厚三七灰土夯实而成。也可用100~150mm厚的素混凝土铺成。底板有0.01~0.02的坡度坡向排水管。隔墙与围堤,把干化场分隔成若干分块,轮流使用,以便提高干化场利用率。在干燥、蒸发量大的地区,采用由沥青或混凝土铺成的不透水层而无滤水层的干化场,依靠蒸发脱水。这种干化场的优点是泥饼容易铲除。
脱水特点
干化场脱水主要依靠渗透、蒸发与撇除。渗透过程约在污泥排入干化场最初的2~3d内完成,可使污泥含水率降低至85%左右。此后水分不能再被渗透,只能依靠蒸发脱水,约经1周或数周(决定于当地气候条件)后,含水率可降低至75%左右。研究表明,水分从污泥中蒸发的数量约等于清水中直接蒸发量的75%。降雨量的57%左右要被污泥所吸收,因此在干化场的蒸发量中必须考虑所吸收的降雨量,但有盖式干化场可不考虑。我国幅员辽阔,上述各数值应视各地天气条件加以调整或通过试验决定。
影响因素
影响干化场脱水的因素:
干化场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