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属钢结构网架屋面结构,建筑面积约为452.16多平方米。建筑高度:主体檐高6.000米,屋脊6.650米;建筑跨度为24米。
网架采用无缝钢管,钢材采用Q235B.钢材表面采用喷丸处理达Sa2.5级,构件完成后涂一道红丹底漆,现场涂刷一道调和漆,漆膜总厚度不小于125微米。
但连接接头的接触面和工地焊缝两侧50毫米范围内安装前不涂漆,待安装后补漆。安装完毕后未刷底漆的部分及补焊、擦伤、脱漆处均应补刷底漆一度,然后刷面漆一度。屋面采用单75厚夹心钢板。
根据拟建厂房的工地地质勘察结果,本地区地势平坦,土质均匀,表土层(耕植土)0.8米以下为粘土层,厚度8-10米,其下为石灰岩地层。粘土层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现场自然地坪绝对标高为31.80米。
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地震分组为一级,加速度为0.10g。
本地区常年稳定地下水位为地表下6-8米。
气象条件:
本地区的冻土层厚度为0.24米。
气温:最冷月平均气温为-1.2°C,最热月(13-14时)平均气温31.9°C,极端最高气温40.1°C。
降雨量:本地区年最大降雨量1297mm,年平均降雨量870.9mm,日最大降雨量213mm,时最大降雨量92.5mm。
风向: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南风,基本风压值为0.35KN/m2,基本雪压值为0.35KN/m2,地面粗糙度为B。
1、工程概况 05
1.1建筑工程概况 05
1.2结构工程概况 05
1.3施工场地周边概况 05
1.4编制依据………………………………………………………………………06
2、施工部署 07
2.1项目组织结构 07
2.2岗位职责………………………………………………………………………08
2.3施工目标………………………………………………………………………10
2.3.1质量目标 10
2.3.2工期目标 10
2.3.3安全与文明施工目标……………………………………………………10
2.4总体施工安排…………………………………………………………………10
2.4.1施工区域的划分 10
2.4.2总体施工顺序 10
2.5施工总平面布置 12
2.5.1出入口及场地内道路布置 13
2.5.2材料堆放场地 15
2.5.3配置线路计算与布置 15
2.5.4临时用水计算与布置 17
2.6施工进度计划 17
2.6.1横道图或网络计划图 17
2.7主要施工机械设备的配备 17
3、钢结构工程(包括基础)主要施工技术 18
3.1施工测量方案 18
3.1.1施测方法及技术措施 18
3.1.2定位放线 …………………………………………………………………21
3.1.3标高施测方法和精度要求………………………………………………22
3.2脚手架工程……………………………………………………………………22
3.2.1工程概况 22
3.2.2搭设方案(可以省去)……………………………………………………22
3.2.3计算…………………………………………………………………………24
3.3钢结构制作……………………………………………………………………26
3.3.1加工制作工艺 26
3.3.2质量控制…………………………………………………………………31
3.3.3涂装、包装发远…………………………………………………………32
3.4钢结构工程…………………………………………………………………33
3.4.1安装前准备工作 33
3.4.2吊机选择…………………………………………………………………35
3.4.3吊机开行路线 及构件布置………………………………………………35
3.4.4网架的吊装及质量控制…………………………………………………35
3.5围护结构安装 37
3.5.1屋面安装…………………………………………………………………37
4、施工进度保证措 37
4.1计划的实施……………………………………………………………………37
4.2计划的检查……………………………………………………………………38
4.3具体措施………………………………………………………………………38
5、施工质量保证措施………………………………………………………………39
5.1质量保证体系…………………………………………………………………39
5.2质量管理制度 39
5.3图纸会审制度 42
5.4质量预控制方案 43
6、施工安全、现场消防和保卫措施 ……………………………………………47
6.1安全管理制度…………………………………………………………………47
6.2安全管理体系…………………………………………………………………47
7、文明施工与环境保护 50
7.1文明施工目标…………………………………………………………………50
7.2文明施工体系…………………………………………………………………50
7.3环境保护措施…………………………………………………………………50
8、总分包管理………………………………………………………………………51
8.1总分包的协调与配合…………………………………………………………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