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庞大的建筑能耗, 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巨大负担。因此建筑行业全面节能势在必行。建筑节能从促进能源资源节约和合理利用, 缓解我国能源资源供应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表现。本文从建筑节能的基础出发,对建筑节能设计方面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建筑节能,设计,研究
1、建筑节能现状
随着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 我国的建筑能耗逐年大幅度上升, 已达全社会能源消耗量的3 2 % , 加上每年房屋建筑材料生产能耗约13 % , 建筑总能耗已达全国能源总消耗量的45%。因此建筑行业全面节能势在必行。
建筑节能一词的词义先后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叫“建筑节能”(Energy Saving);第二个阶段叫“在建筑中保持能源”(Energy Conservation),即减少能量在建筑中的损失;第三个阶段叫“提高建筑中能源利用效率”(Energy Efficiency)。其中第三阶段的叫法更为积极。这表明,人们对建筑节能的认识已从单纯的抑制需求、减少能耗量,发展为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即利用相同的能耗,为人们提供更为健康舒适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我国建筑节能工作起步较晚,始于80年代初,根据先居住建筑后公共建筑,先北方后南方,先城镇后农村的原则,我国先后制定和颁布了一系列的节能技术法规和标准规范。随着新材料、新技术的发展,现有的节能技术和方法已不能满足新的要求。并且,在办公建筑中,随着人们对居住环境舒适度要求的提高,现有的节能措施已明显不足。故需要研究一套符合时代要求的理论来支持新时代的建筑节能设计。
目前大部分的建筑节能措施主要是针对建筑的围护结构,而建筑选址、规划布局、建筑体型、自然通风和采光及新能源利用等一系列手段所产生的节能效应,及由此产生的指导原则和要求,长期以来却被人们忽视。故需要研究一套符合时代要求的理论来支持新时代的建筑节能设计。
2、建筑节能设计
2.1合理设计建筑平面布局
合理的建筑平面布局使建筑在使用上带来极大的方便,同时也能有效的提高室内的热舒适度,并有利于建筑的节能。从建筑热工环境角度来看,建筑平面布局的设计主要考虑以下两个方面:合理分区与设置温度阻尼区。
门窗的保温隔热能力较差,门缝隙是冷风渗透的主要通道。在我国东北地区,门窗所消耗的能量约占采暖能耗的1/2 以上,改善门窗的保温性能,是建筑节能的关键。门窗节能主要从减少渗透量、减少传热量、减少太阳辐射能三个方面进行
2.2使用纳米透明隔热涂料。
纳米透明隔热涂料是新近问世的一种可以让玻璃既保持高透光性同时又有较好的隔热效果的高科技产品。在冬季,隔热涂膜的特殊金属膜呈透明型、引进可视光,长波长的暖气能在室内反射,使室内的暖气(远红外线)约90%不外流。
2.3注重墙体节能。
多年以来,我国建筑墙体一般采用单一材料,如空心砌块墙体、加气混凝土墙体等。根据复合材料与主体结构位置的不同,墙体保温包括内保温、外保温、夹芯保温等。
2.4太阳能技术
我国具有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太阳能以其清洁、储量巨大、成本低、无地域限制和能源质量高等众多优点成为可再生能源利用的首选资源。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虽然其成本高,但随着技术成本不断降低,也将在太阳能建筑上得到更大的发展。
(1)太阳能光热技术。
太阳能热水器是光热利用最成功的领域。太阳能热水器没能与建筑完美的结合,给景观和安全带来了不利效果,甚至出现了先安后拆的现象,给太阳能热水器产业的进一步发展造成很大障碍。所以提倡集体安装、统一设计对于住宅楼利用太阳能热水器是非常必要的。
(2)太阳能采暖技术
太阳能用于建筑物供暖有两种方式:被动式太阳能采暖系统和主动式太阳能采暖系统。
被动式太阳能采暖系统是太阳能采暖中最简单的一种形式,使建筑物在冬季能够充分利用太阳赋予的热量,以达到采暖的目的。
主动式太阳能采暖系统是使用常规能源,利用水泵或风机等动力设备,将热水或热空气从太阳能集热器输送到储热器或采暖房间内,系统中的各部分均可控制而达到需要的室温。
(3)太阳能空调技术。
太阳能空调的实现有两种方式,一、是先实现光-电转换,再用电力驱动常规制冷机进行制冷;二、是利用太阳的热能驱动进行制冷。
从太阳能系统和制冷热源工作温度的高低来分,目前国内外太阳能空调系统大致可以分为三类:高温型、中温型和低温型。国外实用性系统多为中温型,也有高温型的实验装置,国内目前只有后两种。
2.5采暖规划设计
采暖建筑节能规划设计技术主要通过合理选择建筑选址、分区、建筑布局、道路走向、建筑方位朝向、建筑体形、间距,适当利用季风方向、太阳辐射和建筑外部环境达到改善建筑气温舒适度,节约能量。在建筑布局中要充分考虑夏季有利的主导风向(通风致凉)和避免冬季不利的主导风向(避风保暖),综合考虑采光、通风、保温和防晒等因素,合理安排群体布局和建筑朝向。
3、结束语
总之,节能建筑是我国建筑业近年来一直努力的目标。我国居住建筑的节能设计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通过有效的组团规划、单体设计,从朝向、间距、体形上保证建筑物有足够的太阳辐射,并组织有利的自然通风;改善采暖和空调系统的运行效率和管理手段,减少设备能耗。
参考文献:
[1] 李智耿,肖立. 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有关问题的探讨[J].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3) .
[2] 陆建勇,马晓东,田立奇. 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技术研究[J]. 陕西建筑, 2008,(01) .
[3] 李家克. 建筑节能的必由之路——绿色建筑[J]. 中国建设教育, 2006,(07) .
[4] 毕宇欣. 建筑节能理论与设计应用[J]. 新疆化工, 2006,(02) .
[5] 马越. 建筑节能在几个阶段的概述[J]. 陕西建筑, 2007,(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