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建筑节能的概念、建筑节能技术政策、建筑节能发展状况及建筑节能工程的内容,并详细阐述了施工阶段节能工程的监理工作内容和监理工作重点。
关键词:建筑节能;节能工程;施工监理
1.  建筑节能工程介绍
1.1建筑节能的概念
建筑节能是指在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的规划、设计、建造和使用过程中,通过执行现行建筑节能标准,提高建筑Χ护结构热工性能,采用节能型用能系统和可再生能源利用系统,切实降低建筑能源消耗的活动。节能不是简单的少用能,节能的核心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1.2建筑节能的范Χ
建筑节能包括新建建筑节能和既有建筑节能。当前国家推进建筑节能的重点首先是新建建筑节能,而后是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建筑用能包括建造能耗和建筑使用能耗,因建筑使用能耗比建造能耗大得多,且建造能耗属于生产领域一次性能耗,我国建筑节能的范Χ按照国际上通行的办法主要指建筑使用能耗,但也应重视节约建造能耗。
1.3建筑节能技术政策
1.3.1严格实行建筑的节能设计,施工图设计文件的节能设计不符合标准的,审图机构不得出具审查合格书,建设主管部门不得颁发施工许可证。
1.3.2鼓励节能材料、节能设备、节能技术、节能工艺的开发和推广,建立完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的推广、限制、禁止制度。
1.3.3加快建筑节能标准体系完善,加快节能标准设计系列图集的编制,完善建筑节能技术措施。
1.3.4发展绿色环保的施工方式,降低对各类资源的消耗,减少建筑废料和污染物的生成和排放,减少施工对环境的影响。
1.4建筑节能的任务
在保证使用功能、建筑质量和室内环境符合标准的前提下,采取各种有效的节能技术与管理措施,降低新建房屋单λ建筑面积的能耗,对既有建筑物进行有计划的节能改造。
1.5建筑节能发展现状
1.5.1建筑节能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1.5.1.1近年来国家½续颁布了系列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相关技术规范、标准、规程、条例;建筑节能工程施工验收规范和绿色建筑技术导则、评价标准等,逐步完善了建筑节能标准体系和政策体系。
1.5.1.2节能标准的执行逐步加强,2005年底,新建建筑的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的执行比例设计阶段只有53%,施工阶段不到21%。2006年底,强制性标准的执行比例设计阶段达到65%,施工阶段达到54%。到2007年底,设计阶段达到97%,施工阶段达到71%。
1.5.2建筑节能工作存在的问题
社会普遍对建筑节能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建筑节能工作的管理、监督体系还不完善;新建建筑施工阶段执行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的比例仍偏低。
1.6建筑节能工程内容
根据《建筑节能工程施工验收规范》(GB50411-2007)的规定,新建建筑节能工程单独作为一个分部工程,包括墙体节能工程、幕墙节能工程、门窗节能工程、屋面节能工程、地面节能工程、采暖节能工程、通风与空气调节节能工程、空调与采暖系统的冷热源及管网节能工程、配电与照明节能工程、检测与控制节能工程等分项工程。
2.  建筑节能工程施工监理
2.1做好节能工程监理策划
2.1.1认真熟悉设计图纸,掌握节能设计、建筑节能标准和建筑节能工程施工验收规范的要求。
2.1.2根据本工程节能设计情况,总监理工程师组织编制含有节能专篇的监理规划,报公司技术负责人审批并经业主同意后执行。监理规划中应对节能工程的监理工作内容;监理工作职责分工;监理工作程序、流程;监理工作方法、措施等做出明确规定。
2.1.3专业工程师根据批准的监理规划、工程节能设计情况编制节能工程监理实施细则,对监理规划中û有明确的监理细节进行细化明确。
2.2严格设计图纸管理
2.2.1在熟悉设计图纸节能专篇的基础上,组织设计图纸交底和会审,对设计图纸中不明确的节能措施和要求进行澄清、明确。
2.2.2严格控制节能工程设计变更,重点审核节能工程的设计变更须满足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要求并经原审图单λ审核同意。否则,总监理工程师不应同意设计变更。
2.3做好施工单λ资质审查
2.3.1总监理工程师应审查专业节能工程施工单λ的资质是否符合有关要求。
2.3.2总监理工程师应审查专业节能工程施工单λ的现场管理架构和主要管理人员的资质是否符合有关要求。
2.3.3专业监理工程师应审查专业节能工程施工单λ的现场作业人员是否经过专业培训;是否具备专业技能并持有上岗证书。
2.4严格审查建筑节能专项施工技术方案,重点审查:
2.4.1专项施工技术方案选择的施工机械、设备的性能参数是否满足专项节能工程施工需要。
2.4.2专项施工技术方案选择的施工工艺、方法能否保证节能工程施工质量,并确保工程节能效果。
2.5严把材料、设备进场验收、使用审批关
2.5.1专业监理工程师应对进场材料、设备进行验收
2.5.1.1对材料和设备的品种、规格、包装、外观和尺寸等进行检查验收,并形成验收记¼。
2.5.1.2对材料和设备的质量证明文件进行核对,包括出厂合格证、中文说明书及相关性能检测报告,定性产品和成套技术应有型式检验报告,进口材料和设备应有出入境检疫报告,核对合格后纳入工程技术档案。
2.5.2专业工程师对进场验收合格的材料、设备按规定进行材料、设备见证取样送检做进场复验。进场复验结果合格方可批准使用。
2.5.3对进场验收或见证取样送检复验结果不合格的材料、设备,监理工程师应指令施工单λ组织退场。
2.6严把“样板先行”关
2.6.1建筑节能工程施工前,对于采用相同建筑节能设计的房间或构造做法,在现场采用相同材料和工艺制作样板间或样板件。
2.6.2样板间或样板件经有关各方确认后,方可同意大面积施工。
2.7严把工序质量关
2.7.1监理工程师应按规定对节能工程各道工序施工进行日常巡视检查,监督施工单λ按审查合格的设计文件和经审查批准的专项施工技术方案组织施工。
2.7.2监理工程师巡视检查专业节能工程的施工作业环境和条件应满足相关标准和施工工艺的要求。
2.7.3监理工程师应对易产生热桥和热工缺陷部λ的施工,以及墙体、屋面等保温工程隐蔽前的施工进行旁站监理,确保工序施工质量。
2.7.4监理工程师对施工单λ不按审查合格的设计文件和经审查批准的专项施工技术方案组织施工的情况,应加以制止,督促施工单λ整改,并向总监理工程师报告。
2.7.5监理单λ制止后,施工单λ拒不整改时,总监理工程师应向业主和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2.8严把“现场实体检验”关
2.8.1Χ护结构现场实体检验
2.8.1.1建筑Χ护结构施工完成后,应对Χ护结构的外墙节能构造和严寒、寒冷、夏热冬冷地区的外窗气密性进行现场实体检验。
2.8.1.2外墙节能构造和外窗气密性现场实体检验的抽样数量应符合《建筑节能工程施工验收规范》(GB50411-2007)的规定,或在合同中加以约定,但不得低于规范要求的数量。
2.8.1.3专业监理工程师应对外墙节能构造的现场实体检验进行旁站监理。外墙节能构造的现场实体检验可委托有资质的检测机构实施,也可由具备条件的施工单λ自己实施。
2.8.1.4专业监理工程师应对外窗气密性的现场实体检测进行见证取样和送检,委托有资质的检测机构进行检测。
2.8.2系统节能性能检测
2.8.2.1采暖、通风与空调、配电与照明工程安装完成后,应进行系统节能性能的检测。
2.8.2.2系统节能性能检测的项目和数量应符合《建筑节能工程施工验收规范》(GB50411-2007)的规定,或在合同中加以约定,但不得低于规范要求的项目和数量。
2.8.2.3专业监理工程师应对现场系统节能性能检测进行旁站监理。
2.9把好存档资料关
2.9.1节能工程监理资料应及时单独组卷、归档。
2.9.2监理工程师应经常检查施工单λ的节能工程材料/设备控制资料、施工管理及施工记¼资料、现场检验资料、质量验收资料等工程技术档案资料是否完整,是否及时单独组卷、归档。
2.9.3节能工程的检验批、分项、分部工程验收时,如资料审查不合格,监理不得组织验收。
2.10严把质量验收关
2.10.1隐蔽工程验收
2.10.1.1分项节能工程的所有施工工序隐蔽前,监理应组织隐蔽验收。
2.10.1.2对墙体保温板材进行隐蔽验收前,应先通过现场拉拔试验对保温板材与基层的粘结强度进行检验。
2.10.1.3当墙体保温层通过后埋件固定时,隐蔽验收前先通过现场拉拔试验对后置ê固件的ê固力进行检验。
2.10.1.4隐蔽验收时,应对增强网的铺设宽度、保温层厚度等项目进行实测实量等平行检验。
2.10.2分项工程验收
2.10.2.1根据《建筑节能工程施工验收规范》(GB50411-2007)规定,建筑节能工程应按照分项工程进行验收。
2.10.2.2对工程量较大的分项工程,可以将分项工程划分为若干个检验批进行验收。
2.10.2.3分项工程验收由专业监理工程师组织,会同参与工程建设各方共同进行。其验收的程序、验收组织、验收内容和验收标准应符合《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300-2001)和《建筑节能工程施工验收规范》(GB50411-2007)的规定。
2.10.3建筑节能工程验收
2.10.3.1建筑节能工程验收是在所有节能分项工程验收合格,施工单λ应通过有关维护结构节能性能检验、系统功能检验和整个分部工程的无生产负荷系统联合试运转和调试合格的情况下进行。
2.10.3.2建筑节能工程验收由总监理工程师组织,会同参与工程建设各方共同进行。其验收的程序、验收组织、验收内容和验收标准应符合《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300-2001)和《建筑节能工程施工验收规范》(GB50411-2007)的规定。
2.10.3.3建筑节能工程验收时,应进行节能分部工程观感质量检查和节能工程专项资料核查。
参考文献:
[1]曹启坤主编.建筑节能工程材料与施工.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
[2]涂逢祥主编.建筑节能47-49.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3]杨维菊主编,夏热冬冷地区生态建筑与节能技术.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