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首先介绍了城市环城绿带的概念及功能,然后探讨了其规划设计理念与设计原则,最后阐述了规划要素与建设模式。    

  一、城市环城绿带的概念及功能 
 
  1.城市环城绿带的概念 
 
  不同领域、不同角度的研究者,对环城绿带的定义不同。本文中的“环城绿带”是指一定规模下的城镇或城镇密集区外围,规划比较多的绿地,建成一定规模、连续的、永久性的绿色开放空间。 
 
  2.城市环城绿带的功能 
 
  (1)城市规划层面。环城绿带的建设可以抑制城市蔓延,控制城市形态结构。刘易斯•芒福德曾说过,郊区的发展一旦不受限制,放任自由,自由式布置的平面图一定会迅速扩张。我国城市化的重要约束在于土地资源短缺,为确保城市形态与格局的形成,一种较有效的方法就是:建设环城绿化控制带。 
 
  (2)城市生态建设层面。一是防治大气污染,调节城市气候。树木的叶片能够吸收大气中的许多悬浮颗粒物,如:氟化氢、二氧化硫、氯气等。绿化率高的城市,能在炎热的夏天产生降温效应,平衡城市的能量辐射,减缓城市的热岛效应。二是涵养水源与防治风沙。城市的环城绿能够提供优质水源。它也可以提高水体的污染净化能力,使河流系统的质量得以改善。作为城市的防护林,它还能降低风沙对城市的影响。三是提高城市生物多样性。城市环城绿带为城市鸟类、兽类和各种昆虫提供了舒适的栖息环境。绿带植被多样的结构,为城镇生物的多样性提供保障。 
 
  (3)城市游憩建设层面。休闲游憩已成为了现代人的基本生活需要。许多旅游学家都认为,“休闲经济”正在快速发展,它终将会成为一项非常重要的产业。城市环城绿带的空气清新,景色优美,交通便捷,是城镇居民亲近自然的好选择。 
 
  二、城市环城绿带的规划设计理念与设计原则 
 
  1.城市环城绿带生态景观设计理念 
 
  (1)天人合一与森林文化。“天人合一”思想,就是所谓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我国城市生态建设应遵循自然规律,只有尊重自然生态法则,大自然才会给予良性的回报。城市环城绿带,作为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元素,在规划中须秉承“天人合一”的理念。 
 
  城市环城绿带的规划,要以地带性植物和自然生态条件为基础,融合传统文化、民俗风情、宗教、历史文物等。城市森林系统的地域、文化特征形态各异。城市环城绿带其实是园林的延伸与扩展,它可选以保护名木和古树的名义,提升其品位与格调,使城市森林更有人文内涵。 
 
  (2)营造人性空间。人性化的设计,可以满足人们视觉舒适,近而使人们心理平衡。城市居民常常在环城绿带休闲游憩,因此, 其设计应该具有乡土感、邻里感,流露出城市生活的舒适感和人情味。 
 
  (3)设计异质性景观。景观异质性的维持与发展是景观生态学的核心。在设计城市环城绿带时,不同区域应选择不同的模式。如:斑块绿地,应搭配灌木、乔木及草本植物。异质性景观,能为城市的发展提供更好的生态服务。 
  (4)合理功能定位。绿地空间的形式及构成取决于它的功能。城市环城绿带的主要功能包括:涵养水源、防治风沙、防治大气污染等,还能保障城市的合理格局,为人们提供游憩场所。在布局城市环城绿带时,要从它的生态功能出发,综合当地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等多方面特点,合理规划,保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2.城市环城绿带的规划设计与建设原则 
 
  (1)以人为本原则。“以人为本”是人类活动永恒的主题,城市绿化建设也应该遵循这个原则。城市化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希望回归自然,去享受蓝天――青山――碧水的和谐。“以人为本”理念以人类本身生存、生活和发展为出发点,巧妙地适应、利用自然。有亲和性、舒适性和文化底蕴的城市绿化带设计才能激起人们亲近的欲望,才能更有效地发挥城市森林的综合功能。 
 
  (2)因地制宜与系统性原则。不同地区、城市的自然条件、绿化基础各不相同。在设计环城绿化时,要合理配置各类型绿地,做到均匀分布、重点突出。使生态、社会、经济实现最大的效益,达到整体优化。同时要重视乡土树种和地带性植被的使用,突出地方特色。 
 
  系统性原则要求城市绿地与城市生态系统和谐发展。充分发挥综合效益。城市环城绿带的规划时必须以市民整体的生存空间和自然过程的整体性为出发点,实现城市绿化功能的提高和优化。 
 
  (3)可持续性原则。城市环城绿带的规划要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这就要求我们保护城市生态资源。城市环城绿带的建设在配置上具有艺术性,生态上要具有科学性,经济上具有合理性,功能上具有综合性,风格上具有地方性。要真正体现“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共存”思想,做到“以绿为主,生态建设”。 
 
  (4)生态化及生态经济原则。城市环城绿带的规划中,要遵循共生互利和相克相生原则,要尊重自然,保护自然景观。有机结合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使景观多样性。达到城市――市民――绿化之间生态平衡。环城绿带可以通过发展观光农业、花果业、林业、旅游业、立体水面养殖等方式发展绿色产业。推广市场稀缺的经济植物,实现水、陆、空的生物多样化,使水资源和绿带土地实现最佳经济效益。 
 
  三、城市环城绿带的规划要素与建设模式 
 
  1.城市环城绿带的形态结构与尺度 
 
  (1)环城绿带的形态结构 
 
  环城绿带的形态结构是多种多样的,通常取决于城市自身的地理因素(如地形、水文、气候等),历史文化特征,以及城市的空间结构。一般地,总体结构可以分为环绕状、嵌合状、网状、绿心加环绕和带状这几种类型。 
 
  (2)环城绿带的尺度 
 
  不同国家的环城绿带尺度不同。一般来讲,环城绿带若满足最小宽度,越宽越好。环城绿带的尺度可以用生态学原理来衡量。不同的生态功能对绿带的宽度要求不同。为了更好的环城绿带规划时,在规划前期应做以下的调研:周围土地的利用方式,当地污染物的类型与强度;当地动物利用绿带的方式;环城绿带联接的大型生态节点。 
 
  此外,规划环城绿带的尺度时,还应遵循下列的几个原则:具有足够的宽度,力争减小边缘效应;要照顾环城绿带中的最敏感物种;环城绿带生境的多样性,并涵盖最高质量的生境;维持植被的复杂性,增加绿带的覆盖度。 
 
  2.城市环城绿带的绿地分类与整体布局 
 
  (1)城市环城绿带的绿地可分为以下几类: 
 
  ①环城绿带中的斑块。绿色斑块主要是由公共绿地、生产绿地等绿色地块,分布城市景观的各个部分中,它有特殊的边缘。绿色斑块可以改善、美化环境,也具有较高的生物多样性。它注重生态效益,也注重社会效益。 
 
  ②环城绿带中的廊道。廊道在环城绿带中主要指水系绿带。绿色廊道可以帮助通风,也联系着大、中、小斑块。它促进能流、物流、信息流的运输,也是城市的氧气库。廊道的绿化应综合考虑树木的景观效应、生产功能。 
 
  ③环城绿带中的基质。景观基质指的是环城绿带中的生态林区,即绿色斑块和廊道所占的广大区域。它的林木覆盖率超过70%,连接度居于最高,是最强的景观要素。 
 
  (2)环城绿带的整体布局 
 
  环城绿带的系统布局要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因素,如坡地、荒山、河道等,在景观生态学的指导下,在布置城市外缘的生态屏。应成片保留郊区的农田、优质菜田,合理建设综合游园、森林公园、生态保护区等。布局城市环城绿带的景观时,应注重连通性,维护自然过程的连续性以及城市的生态安全。 
 
  3.城市环城绿带生态林的营建模式 
 
  按照城市绿地“天人合一,以人为本,生态优先”的设计原则,城市环城绿带的营建模式以下几种: 
 
  (1)生态环保型林带模式。生态环保型林带的目标是:利用某些树木吸收有毒气体的生理功能,净化空气。在生态环保型林带的规划中,强调绿地植物的生态环保功能,合理选择配置能吸收污染物质的植物。为了形成良好的小气候,要使用高大单一的乔木或复合乔灌木,以增强环保效能。 
 
  (2)生态观光型林带模式。观光林带主要目标是形成优美的景观观赏面。为了实现林带模式在生态功能与观赏功能的统一,要仔细分析绿化植物的色彩美、形态美、动态美、韵律美等自然特性,还要注意职务植物的季相变化。 
 
  (3)生态经济型林带模式。城市环城绿带的生态经济林既要有利于当地的生态环境,所生产的果品(产品)又要符合绿色食品的要求。为了经营管理方便,多采用乔林――果园模式,或混种经济树种。 
 
  (4)生态防护型林带模式。生态防护型林带的生态功能目标是降低风速、防风固沙、改良土壤、保护农田等,使城市的运行正常。此外,还能净化空气、美化城市、增加经济等。 
 
  (5)生态文化型林带模式。生态文化型林带是为了要突出城市的文脉,彰显森林文化的绿地景观。为了提高城市森林的整体格调和品味,在生态文化林的构建中,应融合传统文化、民俗风情、历史文物等。 
 
  四、结束语 
 
  总之,城市环城绿带能较好地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有效控制城市过度扩展,促进城市健康可持续发展,广大城市规划设计者一定要充分重视城市环城绿带的作用,并遵循以上设计原则和要点,合理进行城市环城绿带的规划设计工作。 
 
  参考文献: 
 
  [1] 欧阳志云,李伟峰,大城市绿化控制带的生态结构和功能[J].城市规划.2004(4). 
  [2] 赖胜男,郭宏慧,我国环城绿化控制带建设探讨[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5(2). 
  [3] 彭镇华,中国城市森林[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