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对在建设工程施工企业中应用信息资料管理软件的必要性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竞争优势;资料管理;信息技术
信息时代的到来,标志着一种新的生产力的出现,其主要生产工具就是计算机系统,新生产力的出现必然导致新的生产关系,即企业管理不再是对人、财、物的某一单方面的强化管理,而是发展到对人、财、物、信息等资源的全面综合管理。建筑业只有尽快提高自身的信息化应用,才能提升竞争力,才能满足服务于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
1信息技术的应用是时代发展必然趋势
一是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把政府管理信息化和电子政务建设与政府管理体制创新相结合,大力推进电子政务,提高行政效率。从各部门的具体业务入手,通过信息网络技术,重组、规范和优化行政流程,既加大了政务透明度,又转变了管理方式,加大了管理力度。例如,建设部市场管理司、质量安全监督司和部信息中心正在推行的全国建筑市场监管信息系统,从某一具体项目的招投标、开工许可证等建筑市场的活动主体进入市场到建造过程中对各市场主体的质量安全行为监督直至竣工备案后进入消费市场的全过程监管,既共享了信息资源,提高了效率,又可以将管理的结果向社会公开,增强社会服务功能,同时将监督查处的结果列入已建的各市场责任主体的不良记录数据库中,成为诚信建设的重要基础。
二是信息化施工更多的基于互联网为平台。很多开发商已经把互联网平台的网络概念彻底引入进来,这也是我国建筑业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
三是便于高效管理。随着建设工程项目的类型和特征的日趋复杂化,工程服务方式的多样化、市场化的进程,使得各类业主对项目管理的精益程度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管理手段很难实现精确、高效的项目管理,因此建筑业将信息技术用于复杂工程的项目管理,把发展信息化技术作为提升行业竞争力的重点。
2管理模式创新提升建设工程施工企业竞争优势
重视信息化是企业提升建筑业的竞争力或服务能力的必然趋势,我们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来理解:
第一,现在的建筑产品已逐步步入精细生产阶段,建筑产品已成为精细产品,需要精细加工,对建筑业生产管理方式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另外在精密生产的同时,实际上建造速度也比传统工期大为提前。
第二,随着产业模式的发展,对总承包的需求越来越多。服务模式的转变,也意味着项目管理方式的调整,设计施工一体化已成为一个很现实的需求。这对管理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三,现在建设部和各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正在大力推行项目管理公司和政府投资方式的改革。长期以来,我国的政府投资工程管理方式比较落后,由传统的筹建处等非专业人士和机构去搞项目管理,实际上也意味着业主项目管理水平的低下。如果业主自身项目管理水平不高的话,承包商水平越高,非专业机构或人员越觉得难以管理控制承包商,承包商有再高的项目管理水平也是无用武之地。因此,业主的非专业化的低水平项目管理实际上极易抑制行业的发展。所以说只有提高了业主项目管理的水平,或者说政府投资的工程更多的采取一些专业机构来进行管理的方式,才能真正的为好的承包商发挥自身优势创造一个更好的市场环境,这些改革工作实际上已经起步了。像上海、深圳等都在试点,深圳是成立了工务局,上海搞的是业主代建制。随着WTO的加入,随着市场机制的建立,这方面发展的势头会越来越快。
第四,项目风险管理控制的重要性日益突出。现在的房屋工程,施工技术和组合社会资源的方式及市场途径都比较成熟了,再体现的竞争优势,比较多的是集中在成本优势上,怎么去降低成本。但是如果要搞土木工程的话,技术难度和管理难度都极大,特别是在技术上有众多不可预见因素,这种风险远不同于保险公司所要去承担的风险,那些风险是可预测的,只不过要计算好风险的赔付概率就可以控制风险。因此风险管理在土木管理当中尤为突出,但在很多项目管理当中可能许多国内施工企业的感受还没有那么强烈或没有非常直接的感受,这因为国内大多数基础设施、土木工程是由政府投资的。因为政府投资的项目管理的方式变革的滞后,这里面的风险通过国内通常的管理方式,例如定额等等化解掉了。但要真正采用国际惯例的话,这个风险就马上凸现出来。因此加强风险管理不论是对承包商还是对业主都是特别要突出重视的,因此必须依靠信息化建设提高自身的集约化管理水平。
第五,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得微观决策宏观化,宏观决策微观化。因此社会结构、经济结构的变化,将促使建筑业进一步加速采用信息技术的步伐。面对市场激烈的竞争,企业组织机构必须具有灵活应变的弹性才能适应业主服务个性化、柔性化的需求,这必然改变传统的建立在等级分明基础上的决策架构,形成组织机构的扁平化,这时必须使整个团队对于工作目标又清晰的理解,全体能针对目标作出快速的反应。网络化社会的形成又促使许多传统管理手段、管理方式派不上用场,这就促使必须利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特别是信息技术进一步来提高我们的管理水平,来构筑核心竞争能力。
3采取有效措施推动企业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施工资料管理
建设工程施工资料是工程施工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是有关各方面在建设管理、质量控制以及技术措施等方面的原始记录,是工程竣工验收的重要依据之一,也是对工程进行检查、维护、管理、使用、改建和扩建的原始依据,任何一项工程如果技术资料部符合标准规定,则可判定该工程不合格,对工程质量具有否决权。因此,建筑施工资、施工安全资料和市政施工资料的收集、整理和管理工作直接反映了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管理和施工安全管理的水平。
应运而生的施工企业资料管理软件以国家现行的规范、标准及强制性条文为基础,结合国家与各省、市地区的有关法律、法规和行政规章等,参照行政主管部门对工程资料管理的具体要求,在应用过程中规范了施工技术资料和施工安全资料的收集和整理,确保了工程资料的完整性,有助于各施工企业实现工程质量目标,减少安全隐患,提高施工质量和安全管理水平。用信息化的手段实现了工程施工和安全资料管理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加快了建设行业信息化发展进程。
那么,应采取那些措施有效推动企业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施工资料管理呢?
一是各级建设主管部门制定相关政策,采取措施从行政角度加以推动。推进建筑业信息化建设,是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都要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提出明确的工作思路,加大工作力度以提高我省建筑业整体水平。通过不断加快电子政务的发展,促进企业尽快实现信息化,以对接政府各部门的工作,如网上申报资质和年检、网上招投标、网上统计、网上竣工备案等。同时,政府主管部门对应用软件测评的登录、管理等方面进行研究,通过软件测评,淘汰质量低劣的软件产品,鼓励优秀软件的开发和优秀软件企业的发展。通过企业的率先垂范,探索企业信息化的方向和道路,并以其成功的经验和信息化模式,示范、启迪、引导其他企业的信息化建设。
二是软件开发要坚持走市场化道路。实践证明,软件开发是一项耗资大、周期长、需要不断积累的工作,各类软件开发要坚持走市场化道路。各级行政主管部门要在规范市场,建立优胜劣汰机制方面发挥作用,公示不符合标准、软件测评不合格的产品,且应向行业积极推荐经测评的优秀产品。
三是企业领导要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到企业技术创新和信息化建设对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作用。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来自技术的创新、制度的创新,企业信息化建设要与企业管理方式、生产经营方式、企业组织的改革、改造、提高结合起来。利用信息化的手段,实现对于传统管理和生产经营方式的改造,实现企业创新。
就施工企业来说,其信息化的思想本质是:针对自身管理的需求,开发符合自身需要的系统,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下,即时、准确、有效的进行信息的收集、传递、反馈,为经营决策部门提供真实、准确、客观的业务数据,从而制定出科学决策,最大限度的降低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