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高大模板工程施工方案编制中存在的问题,从方案编制的依据、施工计划、施工安全措施、劳动力安排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针对性的修改建议,使高大模板工程的施工方案更加完整。

1概述
 
为加强对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的安全管理,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于2009年5月13日下发了《关于印发〈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的通知》(建质[2009]87号),通知中明确规定了安全专项方案编制内容。
 
2009年10月26日,建设部为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对建设工程高大模板支撑系统施工安全的监督管理,特制定了《建设工程高大模板支撑系统施工安全监督管理导则》(建质[2009]254号),对高大模板支撑系统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的编制内容进行了进一步细化,但在实际编制过程中,仍存在较多问题。
 
2高大模板支撑系统安全专项方案编制中存在的问题及修改建议
 
2.1工程概况不明确、不具体
 
高支模专项方案在编制过程中针对性不强,容易模糊工程概况的重点,只说明工程基本概况,而非高支模分部分项工程的概况。高支模专项方案工程概况应重点突出该分部分项工程的概况,应详细说明高大模板工程特点;施工要求、气候环境、周边环境和技术保证条件;支模区域、标高、高度;支模范围内的梁板截面尺寸、跨度、板厚;混凝土强度等级及浇筑方法;支撑的地基情况;施工平面及立面布置等。
 
必要时,可用图表表示。此外,工程概况还要求说明施工要求和技术保证条件。这里的施工要求一般是依据设计要求提出的,也可以是依据高支模工程施工环境、工程特点等特殊因素提出的。技术保证条件指针对施工要求应当满足的技术保证措施,如管理制度、管理人员配置、机械设备及材料供应条件、施工技术条件等情况简要说明。
 
2.2编制依据不全面或范围太广、针对性不强
 
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等编制依据应紧密结合方案本身,方案中涉及的内容必须有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等作为依据;方案中未涉及的,则不应列出,并且列举时,名称及编号应具体正确,为现行有效版本。编制依据还应包括国标图集、设计文件及施工组织设计等,不应遗漏。
 
2.3施工计划未与高支模工程紧密结合
 
施工计划主要包括施工进度计划、材料与设备计划两部分内容,在要求内容全面、可行的同时,更应注意与高支模工程的结合性。施工进度计划并不是指全部工程内容的进度计划,而是指该分部分项工程实施这一阶段的进度计划,不应涉及其他施工阶段。
 
可以采用时标网络图或时标横道图表示,并附必要文字说明。材料与设备计划宜采取表格的形式,说明材料与设备的名称、规格、单位及数量等内容,所列内容应与施工工艺、保证措施等相一致,不应出现该高支模工程未涉及的,也不应缺失应采用的。
 
2.4施工工艺技术编制过程常见问题
 
施工工艺技术内容是专项方案编制的重点、核心内容,该部分编制内容多、难度大,应重点从搭设技术参数、工艺流程及施工方法、材料的力学性能指标、构造设置、模架支撑系统的基础处理、模板安装质量要求及检验、模架的分阶段检查验收等方面进行阐述、说明。
 
1)技术参数不具体,直接引用规范的原文,没有明确的数值。比如针对梁模板支撑体系,应结合工程实际明确说明梁位置、梁宽度、梁高度、支模高度;面板材料、规格、尺寸、间距;梁侧次楞、主楞材料、规格、尺寸、间距;梁侧模穿梁螺栓直径、间距;梁底次楞材料、规格、尺寸、间距;立杆沿梁长方向间距、梁宽方向间距;梁底立杆根数;水平杆步距;扫地杆设置;顶层水平杆设置;剪刀撑设置的间距、夹角、位置;底座或垫板材料、规格、尺寸等,避免直接引用规范的原文,没有明确的数值,否则方案的可操作性、针对性不强。
 
2)工艺流程及施工方法中忽略混凝土浇筑相关内容。在编制工艺流程及施工方法内容时,经常忽略混凝土浇筑的内容。混凝土浇筑的时机、顺序、方法、速度、分层分段的厚度和宽度等浇筑措施内容与模架体系安全息息相关,应明确相关内容,确保施工质量及施工安全。
 
3)构造设置忽略拉结构造等措施。在方案编制过程中,构造设置往往只体现立杆、水平杆、剪刀撑等的设置,忽略架体与周边柱及结构的连接构造,如抱柱措施、连墙装置、架顶钢丝绳拉结措施等,应体现并细化拉结构造,如抱柱数量、位置、拉结间距及节点图等。
 
4)未明确模架体系的分阶段验收及各阶段验收内容、要求。模架体系验收应分阶段进行,一般包括模架搭设过程中、模架搭设完成后、模架使用过程中三个阶段,各阶段验收内容、要求应结合工程实际情况进行编制。同时应明确架体搭设的技术要求、允许偏差与检验方法;模板安装质量要求等。
 
2.5施工安全保证措施编制过程常见问题
 
该项内容涉及内容较多,包括管理人员组织机构、施工技术安全措施、监测监控措施、文明施工与环保措施、应急救援预案等,而且每项内容中又可细分为很多小项,应结合项目具体情况进行编制。
 
1)施工技术安全措施不全面、针对性不强。施工技术安全措施中容易缺失模板拆除安全技术措施、季节性施工安全技术措施、防火、防雷措施等内容。而且,当引用相应的规范、标准时,应避免相关规定区间值的引用,明确为具体数值,否则针对性不强。
 
2)监测监控措施不具体。监测监控措施是指针对涉及专项施工安全的相关数据或信息的监测,如模板支撑系统在搭设、钢筋安装、混凝土浇捣过程中及混凝土终凝前后模板支撑体系位移的监测监控措施。编制内容应明确监测目的、监测要求、监测仪器及方法等,并有相应的图示及说明。
 
3)应急救援预案不明确。应急救援预案应做到“三个明确”,即:明确职责、明确程序、明确能力和资源。明确职责应明确现场应急救援小组成员及其所担负的职责;明确程序应明确完成应急救援任务所包含的程序及各程序之间的衔接和配合,并对各应急程序能否安全可靠地完成对应的应急救援任务进行确认;明确能力与资源应明确项目部现有的可用于应急救援的设施设备的数量、分布位置及项目部应急救援能力、外部救援资源等。
 
2.6劳动力计划不全面
 
劳动力计划要求确定工程用工量并编制专职安全管理人员配备表、特种作业人员计划表,同时应注意与应急预案人员的要求相一致。
 
2.7计算书及相关图纸编制过程常见问题
 
1)荷载取值有误。计算模板及脚手架的荷载,分为荷载标准值和设计值。计算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变形时,应采用荷载标准值。计算模板及支架结构或构件的强度、稳定性和连接强度时,应采用荷载设计值。荷载设计值以标准值乘以相应的分项系数计算求得。
 
永久荷载的分项系数:当其效应对结构不利时:对由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应取1.2;对由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应取1.35;当其效应对结构有利时:一般情况应取1;对结构的倾覆、滑移验算,应取0.9。可变荷载的分项系数:一般情况下应取1.4;对标准值大于4kN/m2的活荷载应取1.3。
 
2)计算书中所取参数、构造措施中相关参数、施工现场实际搭设数据三者之间不一致。如项目部采购或租赁的支模材料质量参差不齐,计算时没有充分考虑材料质量、截面不足等不利因素的影响,材料强度取值不当,与实际不符;现场施工拟采用立杆加上下可调托架的,计算书则用钢管扣件受力形式,但高支模,尤其是梁截面大、荷载大的高大支模,不应采用钢管扣件受力而应采用立杆上加U形顶托形式。
 
3)计算时应考虑施工的可行性。如木方常规长度为2m,按三等跨连续梁计算时,跨度不得大于650mm。如跨度为900mm,则只能按两等跨连续梁计算。4)未验算立杆基础承载力。高大模板支撑系统搭设前,对需要处理或加固的地基、基础应明确处理方法,并对其承载力进行计算。当立杆支撑在地基上时,应验算地基土的承载力。
 
在验算过程中,应按JGJ130—2011第5.5款选择地基承载力调整系数。当立杆支承在楼面上时,只验算楼板的抗冲切强度,这是不全面的,必须验算楼面结构的承载力(抗弯强度、抗剪强度、局压等)。对于本层浇筑区域下层搭设模板支架的情况,应对下层模板支架的承载力和变形进行确认,明确下层结构模板支架的拆除时间,必要时保留下层支架,确保结构安全。
 
5)高支模工程附图缺失,制图不全面、不规范。高支模工程附图经常缺失,仅有平面图,不附立面图、剖面图,或不附剪刀撑布置图等。而且,每幅图都有应标明的内容、数据等,如平面图、立面图和剖面图应结合梁、板结构的布置、实际尺寸,标明立杆、水平杆、竖向剪刀撑、水平剪刀撑、扫地杆及可调顶托等的设置形式、位置尺寸等,制图过程中容易出现标示不清、表达不明,制图不严谨、规范的现象。图与图之间、图与计算书之间应相互一致,不矛盾。
 
6)细部节点图缺失。对局部需明确表示的部位,如抱柱、连墙、架顶钢丝绳拉结等节点部位、不同断面梁的支模节点部位等,需细化相关节点构造,补充相应的节点构造详图。
 
3结语
 
在高大模板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编制中,应重视上述存在的问题,根据工程具体情况编制有针对性的、完整的、正确的专项施工方案,确保施工质量及施工安全。
 
参考文献:
 
[1]徐建明,沈建明.模板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的编制[J].建筑安全,2003(3):57-59.
 
[2]董保业,王建峰.编制模板工程施工方案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门窗,2003(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