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导读:结构转换层是一个建筑物中不同结构形式相连结的关节点,它既是下部结构的封顶,又是上部结构的“空中基础”,在整个建筑物结构体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连结纽带作用,转换层具有传力直接、受力明确、造价较节省的优点,在实际中得到了较广泛的推广应用,是目前高层建筑中实现垂直转换最常用的结构形式。

关键词: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

  0.前言

  为了满足现代高层商住楼低层商用,上部住宿的多功能要求,在低层商用要求的大空间与上部住宿要求的多墙多柱的小空间之间,往往需要采用一定的结构形式进行转换处理,即加转换层。结构转换层是一个建筑物中不同结构形式相连结的关节点,它既是下部结构的封顶,又是上部结构的“空中基础”,在整个建筑物结构体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连结纽带作用,转换层具有传力直接、受力明确、造价较节省的优点,在实际中得到了较广泛的推广应用,是目前高层建筑中实现垂直转换最常用的结构形式。如何采取合理的施工方法,保证施工质量达到设计要求,是关系到建筑物整体结构质量的重大问题。

  1. 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结构的施工特点

  1.1结构尺寸大,楼面荷载重

  带转换层建筑的体系通过引发截面内力来实现其内力的改变,其结构内力分布复杂,为保证上部结构的水平剪力传往下部,对转换层楼面水平的刚度就有严格的要求。一般要求楼板厚度不小于16cm,故一般转换层的构件尺寸较大、楼面荷载较重。

  1.2利用先浇部分构件承载

  转换层的水平构件高跨比大,截面弯曲时水平纤维相对错动是特别需要注意的问题,若平截面假定不再适用,就呈现短深梁或厚板的受力特性。当采用二次叠浇法进行施工时应对叠和构件仔细分析,并着重考虑分层处水平剪力对构件是否产生影响,确保一次叠浇构件在施工阶段和今后使用的承载能力。

  1.3灵活布置支撑系统避免不利影响

  为减少对结构抗震的不利影响,更避免转换结构上下层发生刚度和剪力突变,设计支撑系统时可结合下部结构进行合理布置。

  1.4利用钢骨架或预应力卸荷

  使用钢骨混凝土和预应力技术可以使转换层减轻自重,并且改善整体抗震性。设计模板支撑时可以利用己成型的水平钢骨或预应力极大改善受力性能,这种措施适用于转换层与上部结构没有形成整体的情况。

  2. 各种转换层的应用

  2.1梁式转换层

  这种结构形式目前被广泛应用于高层建筑施工中,它具有传力明确及传力途径清晰的特点,同时这种结构方式比较耐于受力、结构简单明了、便于计算、更能节约更多的造价成本,也便于施工。一般情况下不适宜在转换梁上开洞,若必须开洞则只能使洞口位于梁中和轴附近。转换梁在形式上有托柱与托墙两种,有4种较为灵活的截面设计法,即普通梁截面设计法、偏心受拉构件截面设计法、深梁截面设计法和应力截面设计法。论文检测。设计转换梁的截面尺寸时一般通过剪压比(mv=Vmax/febh0)计算予以确定,同时应具有合适的配箍率,以避免产生突发性脆性破坏,此外在设计梁式转换层的截面高度的抗震性和非抗震性时,应设计两者分别小于计算跨度的16和18。

  2.2厚板转换层

  厚板转换层通常用于梁柱无法直接承受转换层的上、下柱网轴线错开较多时来代替,但厚板承受的巨大负荷会都集中于建筑物的中部,振动性能复杂,顶上刚度很大,而二下层刚度较小,因此容易产生底部变形,是一种不适于进行抗震的结构体系。所以应对厚板的整体进行内力分析。计算厚板的厚度时可以通过抗弯、抗剪、抗冲切测试来予以确定;可将厚板的局部做成薄板,在厚薄板交界处加腋,腋厚度通常可取2.0-2.8m,约为柱距的1/3。然后在厚板沿其主应力的下部柱墙连线处方向设置大小适中的暗梁。此外要加强厚板上、下一层的楼板厚度,并且楼板厚度不能小于150mm。

  2.3桁架转换层

  桁架转换层较多的采用于布置大型管道等设备,并可充分的利用建筑空间。桁架转换层主要用于承受竖向荷载,在满足建筑基本功能的前提下,通过增大中间节间的跨度或减小端节间的跨度来达到增大中间弦杆内力的目的,有效减小了端节间的内力,使弦杆的内力分布得更为均匀。因此通常用于改善由于转换梁承托上部框架传递下来的竖向荷载很大而致使截面很大的情况。

  桁架转换层结构的设计原则为:

  1)按“强转换层下部、弱转换层上部”这一设计标准来进行整体结构的设计;2)遵照“强斜腹杆、强节点”的原则来施工;3)桁架转换层上部的框架结构要按“强柱弱梁、强边柱弱中柱”来进行设计。当使用空腹桁架转换层进行施工时,空腹桁架要整层铺设并保证其能够有足够的刚度来承受负载。其截面尺寸一般根据剪压比来进行计算控制,以避免发生突然性脆性破坏现象。当转换桁架用于框架-核心筒结构、筒中筒结构的上部密柱转换为下部稀柱时也要进行满层铺设,并将两者斜杆的交点作为上部密柱的支撑点。另外应加强转换桁架的每一个节点的配筋强度,对其构造也要增加改进措施,防止由于应力集中而产生一系列不利的影响。

  2.4悬挂结构

  1)悬挂结构分为核心筒体悬挂和巨型框架悬挂。前者将通过伸臂桁架将悬挂楼段悬挂于核心筒体上,悬挂楼段内通过后张预应力混凝土吊杆、钢吊杆或者纤维吊杆一层一层的悬挂于楼面上。在悬挂楼段与核筒之间可进行消能器或弹性限位器的增设,以此来增加建筑结构的耗能能力,并能很好的控制悬挂楼段的位移。论文检测。南非有名的35层建筑StandardBank中心便是此类结构的代表。2)巨型框架结构:巨型框架结构由于可以采用无柱支撑,能将建筑物腾出较大的空间,使各楼层的使用功能大大改变。巨型框架结构的框架部分可分为主框架与次框架来设计,主框架结构的特点是面积较大,设置在每隔6~10层面之间,且每隔3~4个开间便要设置1根大截面柱,用于承受其上不若干楼层框架的负荷,负荷量较大,而次框架的截面则不必要求做大,合理的裁剪就能有利于楼面的合理利用。

  3. 高层建筑转换层结构施工的几点建议

  3.1对截面尺寸较大的转换构件宜按大体积混凝土组织施工。在进行转换结构截面承载力计算和挠度验算时,还需考虑转换结构混凝土徐变、收缩的影响及大体积混凝土的水化热问题。

  3.2转换结构的自重以及施工荷载较大,必须对其模板支撑方案进行设计以保证支撑系统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搭设支撑时,要求上、下层支撑在同一位置,以保证荷载的正确传递。

  3.3由于转换结构承托的竖向荷载较大,预应力钢筋的用量较多,要采取措施防止张拉阶段预拉区开裂或反拱过大,可采取择期张拉技术或分阶段张拉技术,即待转换结构上部施工数层之后再张拉预应力或分期分批张拉预应力批张拉预应力钢筋以平衡各阶段荷载的预应力技术。采用择期张拉的预应力技术在张拉之前转换结构下的支撑必须加强。

  3.4设置模板支撑系统后,转换结构施工阶段的受力状态与使用阶段是不同的,听对转换梁(或转换厚板)及其下部楼层的楼板进行施工阶段的承载力验算。论文检测。结构设计时,应综合考虑转换结构的施工支模方案,建立符合实际的力学分析模式,达到设计和施工的统一。

参考文献

[1]杨宝明.钢筋铁骨,大厦之撑——祝贺首届全国钢筋工程技术大会在沪成功召开[J].建筑施工, 2010,(01):2-4.

[2]刘.浅析高层建筑中转换层的施工技术[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04):277-279.

[3]任峰昆.高层建筑转换层的施工技术[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0,(03):156-158.

[4]王嘉,瞿金虎.钢筋混凝土转换层结构的施工方案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0,(02):41-43.

[5]梁炯丰, 侯龙清, 顾连胜. 转换层位置对拱式转换层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J].世界地震工程,2010,(01):163-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