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住宅工程外墙渗漏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摘要:本文对住宅工程外墙渗漏,这一通病的形成进行阐述剖析,提出预防措施,使其得以有效防治。

  关键词:外墙渗漏,成因,防治

  从社会对房屋建设质量反馈的信息中,不难发现外墙渗漏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外墙渗漏不仅影响了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同时给使用带来了很大的不便,因此直接影响了居民的正常生活。笔者根据十多年来从事的房屋建筑施工以及现场管理经历,谈谈自己在这方面的认识和体会。

  1墙渗漏原因的分析

  1.1主体砌筑阶段

  ⑴干砖上墙,砂浆中的水分被砖吸收,从而造成砂浆强度偏低,导致砖和砂浆分离,砌体整体刚度下降,产生墙体裂缝。

  ⑵砂浆的强度较低,未满足设计要求,起不到有效的粘结,形成缝隙。

  ⑶砌筑砂浆不饱满,特别是竖缝砂浆。

  ⑷脚手架眼封堵不密实。

  ⑸支撑模板施工圈梁时,横木架在墙体上留的贯穿孔洞,堵塞不密实。

  ⑹在板、梁、柱现浇过程中,稳固模板和支撑的铁丝没妥善处理,造成水顺流渗入。

  ⑺后安装挂件等,锚固件在墙体上打孔太深,且朝向不对,形成渗水通道。

  ⑻屋面落水弯头底部处理仔细,不能有效的使水完全排放。

  ⑼住宅楼宇顶层与砖墙砌体顶面接触处,屋面梁、圈梁等,断面太大,在温度线膨胀系数的影响下,容易产生裂缝,雨水在风压作用下沿裂缝渗入屋内。

  ⑽楼宇顶层钢筋混凝土屋盖与邻接的墙体存在较大的温度变形差,而且屋面梁底与砖砌体接触处既无钢筋连接,又不易填嵌密实,在外界温度变化、湿度变化、砌体收缩等因素的不断作用下,很容易出现裂缝。

  1.2外墙抹灰阶段

  ⑴抹灰前,基底污染较严重,表面太光洁。

  ⑵抹灰前,基底过于毛糙,未填平孔洞和沟槽。

  ⑶抹灰砂浆中所用的砂含泥量较多,颗粒较细,在施工搅拌时因水过多使砂浆的孔隙率较高,降低了抹灰砂浆与墙体的粘结强度,使抹灰层出现大量干缩裂缝。

  ⑷墙体施工偏差过大,外墙抹灰层太厚,引起灰层开裂、起壳、脱落等。

  ⑸外墙装饰面砖,饰面表面不平整,砖缝不平直,缝宽大小不一;填嵌的水泥浆不饱满,产生了裂缝、缺浆、饰面空鼓等,未能有效地起到防水作用。

  ⑹不同材料的基层交接处没铺加强网,抹灰层因基层温度变化膨胀不同而产生裂缝。

  ⑺抹灰前没考虑砌体充分沉降,就进行抹灰层的施工(特别是框架结构的填充墙)。

  1.3门窗工程安装阶段

  ⑴所采用型材的物理、化学成分和表面氧化膜不符合标准规定,其强度、气密性、水密性等不符合规定要求。

  ⑵窗扇与窗框安装不严密,缝隙不均匀;窗框下槽泄水孔起不到排水作用。

  ⑶玻璃的尺寸不符合规定要求,玻璃嵌条、硅胶固定不牢固,留有空隙。

  ⑷窗框与墙体间缝隙过大或过小,造成填实不严密或无法填实,填嵌的水密性密封材料不符合规定的质量要求。

  ⑸窗框安装不平整、不垂直,不牢固,受振动产生裂缝。

  窗楣、窗台没有做滴水槽和流水坡度,或做了滴水槽深度不够,或做了流水坡,但坡度不够。

  室外窗台高于室内窗台,或和室内窗台持平。

  1.4其它方面

  ⑴水电安装:①在进行管道安装时,施工人员通常只重视管道连接的密封性,安装后的牢固性和外观效果等,而对于穿越外墙(包括穿梁)进入室内的管道,穿墙部位处的洞口修补却不够重视;②固定外墙立管的管箍处,钻孔打入外墙的膨胀螺栓四周没做防水密封处理;形成质量隐患,造成雨水通过外墙立管固定处渗入墙身,然后渗入室内。

  ⑵变形缝部位:①变形缝的结构不符合规范要求,不具有适应变形的性能,在应力的作用下,使墙体被拉裂,形成外墙面渗透。特别是地下建筑物出入口与主体的变形缝值得注意;②变形缝内填嵌的材料水密性差,或封闭不严密。封闭的盖板构造不符合变形缝变形的要求,被拉开,甚至脱落。

  ⑶阳台、雨篷部位:①阳台、雨篷的排水管道(地漏)被堵塞,积水沿着阳台、雨篷的根部流向不密实的外墙面,或流向根部与墙面交接处的裂缝;②建筑物的外墙横状装饰饰面,上部没有找坡,或下面没做滴水槽,致使雨天横条积水,形成墙面“挂黑”。

  ⑷室内装修引起的渗漏,在装修时擅自改动房屋内部结构,拆改室内间墙;改水改电过程中,在外墙内侧面、窗台等部位随意钻孔、凿坑、开槽;由于施工方法不正确,导致外墙砌体被震动,抹灰层、外墙饰面出现松动、开裂、甚至脱落等现象,引起渗漏。

  2外墙渗漏防治措施

  2.1主体砌筑阶段

  ⑴砌筑用砖的质量标准及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砖提前1-2d浇水湿润,块体材料表面不应有浮水,含水率宜在10-15%左右。

  ⑵墙体砌筑砂浆宜用混合砂浆,砂浆应具有良好的和易性及保水性。

  ⑶墙体砌筑时灰缝砂浆的饱满度、灰缝厚度、墙面垂直度和墙面的平整度均应符合施工规范要求。

  ⑷框架填充墙砖砌体与梁柱接壤部位必须按设计与构造要求配置拉结钢筋,框架梁底与砖墙顶面接触处应待墙体自然沉降稳定后用侧砖或砖斜砌挤紧。

  2.2外墙抹灰阶段

  ⑴填充墙砌体结构砌筑完成后宜60d后再抹灰,并不应少于30d。

  ⑵施工洞、脚手眼等后填洞口补砌时,应将接茬处表面清理干净,浇水湿润,洞口外侧先加刷一道防水增强层,洞口采用细石混凝土分次堵塞,迎水表面采用1:3防水砂浆粉刷。孔洞填塞应由专人负责,并及时办理专项隐蔽验收手续。

  ⑶粉刷前,对墙面进行处理,凸凹部位明显的应事先剔平,或用1:3聚合物水泥砂浆找平;混凝土面应采用人工打凿或进行化学毛化处理,不同材料基体交接处,必须铺设抗裂钢丝网或玻纤网,与各基体间的搭接宽度不应小于150mm。

  ⑷外墙抹灰,刮糙不少于两遍,每遍厚度宜为7—8mm,但不应超过10mm,面层宜为7—10mm;外墙抹灰用砂含泥量应低于2%,严禁使用石粉和混合粉;混凝土或烧结砖基体上的刮糙层应为1:3水泥砂浆,轻质砌体上宜为1:1:6防水混合砂浆,并且,每遍抹灰前,必须对前一遍的抹灰质量(空鼓、裂缝)检查处理,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两层间的间隔时间不应少于2—7天;达到冬季施工条件时,不应进行外墙抹灰的施工;各抹灰层接缝位置应错开,并应设置在混凝土梁、柱的中部;抹灰总厚度在35mm到50mm之间,必须采用挂大孔钢丝网片的措施,当大于50mm时,应该请设计部门根据现场情况提出加强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