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环境中高层建筑顶部形态设计的探究

     【摘要】围绕着与高层建筑顶部形态有关的问题进行研究,在城市意象五元素的基础上对高层建筑顶部形态的影响因素归纳为:街道空间、广场空间、城市文化、城市景观、城市标志。通过对这些因素的分析,指出高层建筑顶部形态优化城市环境必须遵从与城市空间的协调、与城市历史的延续、与城市景观环境的原则、有利于城市意象的形成。

  关键词:高层建筑;顶部形态;城市环境;原则

  

  1引言

  高层建筑顶部,作为其竖向构图在天空中的结束,是其自身功能和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同人的“头”、“顶”、“冠”一样重要。顶部由于高度的优势而矗立于城市上空,人们从各个角度都很容易看到,是多点视线范围的焦点,对城市景观环境产生极大的影响。高层建筑顶部不但在节奏和韵律起伏的城市天际线中起着重音符号和视线连续的作用,也是塑造城市标志的重要要素之一,更是表现城市地域文化,延续城市文脉的重要物质载体。

  本文围绕着与高层建筑顶部形态有关的问题进行研究,采取以分析、归纳为主的方法逐步深入探讨,从不同角度和层次上归纳和总结了影响高层建筑顶部形态的要素和构建原则。

  2城市环境与高层建筑顶部形态的关系分析

  2.1从城市空间环境分析高层建筑顶部形态

  所谓城市空间,抛开审美标准去理解它的概念,可知它仅仅是城市内和其它场所各建筑物之间所有的空间形式。这种空间,依不同的高低层次,几何地联系在一起,它仅仅在几何特征和审美质量方面具有清晰的辨性,从而容许人们自觉地去领会这个外部空间。

  广场和街道是城市空间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根本意义上讲,城市空间是建筑空间的存在环境,它们之间必然存在着相互影响与作用。

  (1)高层建筑顶部形态与街道空间的关系

  对于街道而言,建筑是街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街道的侧界面,它反映着城市的历史与文化,影响着街道空间的比例和空间的性格。城市建筑是城市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街道两侧的建筑更是街道的主体—街道空间的侧界面。高层建筑作为城市道路最主要的构成要素之一,其顶部对城市的景观、城市形象,以及街道空间等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2)现代高层建筑顶部设计与城市广场空间的关系

  与街道空间的连续性与动态性不同,广场是由建筑物与构筑物界定范围的围合空间和相对的静态空间。构成城市广场空间的物质要素存在着其固有的组织规律,它们具有普遍性和共性特征,即符合形式美的规律。

  构成广场空间的各高层建筑由于其功能的多样性与使用的复杂性,必然导致其顶部形式的多样化。对于群体高层建筑顶部设计来说,可通过多种途径达到统一通过对称达到统一、通过轴线的引导达到统一、通过向心达到统一、通过共同的体形或构件达到统一。

  2.2从城市文化和城市景观环境分析

  (1)城市文化与高层建筑顶部形态的关系

  ①宗教文化因素。宗教神权对高度的追求是“崇高”文化发展过程中不容忽视的环节。“那些建在山上或平地的教堂、钟楼似乎都是上帝无处不在的暗示,让市镇和郊区、田野里所有望见它的人都能感受其崇高的神圣与权威”。

  ②政治、经济因素。随着人类与自然抗争能力的不断增强,制高地势的利用与营建开始人为强化,就像中世纪修筑在山巅的城堡,显示着城堡主人至高无上的控制权。在这一点上,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的制高实践都不可避免地带有政治色彩和权力象征,成为统治阶层歌功颂德、炫耀于世的见证。

  ③生理、心理因素。从最初的无比崇尚,逐步发展到征服控制的欲望,人类对高层空间一直怀有复杂的情感体验。这种心态的转变始终伴随着生产力的进步。以往对制高的追求除了功利需求外,也有人们自我调节、自我满足的精神需求。

  所以,高层建筑及其顶部存在于地区的精神人文环境中,它所具有的意义与人们的民族精神和审美、风俗和信仰、生活习性、经济政治形态等隐性因素以及地形、地貌和其它周边环境等显性因素有着一种相互作用的关联,从内涵上达到共生。高层建筑顶部不同于一般建筑顶部的特殊性在于它与城市文脉的关联上有特定的规律和内容。从高层顶部的造型设计来讲,深入探讨城市文脉与高层建筑顶部设计的相互作用与相互构成的关系,能够让我们全方位认识高层建筑顶部设计中关注城市文脉的必要与可能。

  (2)城市景观与高层建筑顶部形态的关系

  高层建筑顶部对外部空间形态最显著的影响之一就是突出城市轮廓线的重要性。轮廓线是城市生命的体现,同时也是潜在的艺术性峡谷,是城市的远景景观。它的视觉感染力来源于其自身的构成方式,而高层建筑顶部正是构成中的关键因素。高层建筑顶部不仅是构成城市优美天际线的物质实体,也是构成城市景观的重要元素,而且作为城市制高空间的高层建筑顶部空间也是供人们观赏城市景观的观景台和眺望点。因此高层建筑顶部设计应考虑城市景观的要求。

  (3)城市标志对高层建筑顶部形态的要求

  成为城市标志的物体有很多,如城市所在地的自然山体、水体、建筑物、构筑物、雕塑小品、植物绿化等。但作为人为的、普遍且醒目的城市标志物还在于高层建筑物。一般来说,体型高大突出的建筑都具有地标性作用,但并不是所有高大突出的建筑物都具有标志性特征。标志性与地标性是两种不同层次上的概念。前者偏重心理层次,后者偏重地理层次。只有同时具有心理和地理意义上的标志作用,才具有真正意义上的“标志性”。

  3城市环境中高层建筑顶部形态设计原则

  (1)整体性原则

  从某种意义上说,群体高层建筑顶部设计和建造所形成的城市景观也是创造城市艺术品的过程,必须把握整体性原则。群体高层建筑顶部的高度使之具有成为城市天际线秩序领导者的视觉优势,在恰当的条件下利用这种优势,可以创造出造型丰富的顶部和体型,并塑造出新的城市天际线。

  (2)多样性原则

  任何事物都具有若干不同的组成部分,这些部分之间既有区别,又有内在的联系,只有把这些部分按照一定的规律,有机地组合成为一个整体,就各部分的差别而言,可以看出多样性和变化,就各部分的联系而言,可以看出和谐与秩序。在城市环境中,不仅不同功能和性质的高层建筑,其顶部应选择不同的造型形式,就是同一类型、处于同一地段或同一街区的高层建筑,其顶部也应选择不同的造型形式,如平顶、坡顶、构架顶等形式,或作不同的造型处理,以便达到多样变化的效果。

  (3)层次性原则

  层次性原则体现了高层建筑群体顶部在城市空间层次中的构成特征,具有以下含义:群本身是一个系统,同时群本身又可分为多个子系统,体现出系统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制约。从高层建筑群的规模层次来看,高层建筑群体顶部在城市中心区或城市商务中心区是一层次,城市次中心又是一层次,城市其它区域可为另一层次;或是城市地形高处为一层次,地形低处为另一层次。高层建筑顶部的造型设计中应当考虑观赏点的流动特点,并按照时序层次有机组织建筑景观,这无论对于集约式或复合式单体高层建筑顶部造型还是城市群体高层建筑顶部设计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4)可识别性原则

  城市的可识别性要求城市环境清晰可辨,而群体高层建筑顶部所形成的城市天际线景观环境正是人们识别城市的重要物质元素。所以,要使高层建筑群体顶部具有可识别性,必须具有以下条件:群体建筑顶部自身形象较为统一、和谐、富有美感,并与周围环境有明显区别;组织结构清晰可辨,避免整体的杂乱无章和缺乏秩序。

  (5)群体建筑协调性呼应原则

  高层建筑顶部形态与周边建筑的协调呼应包括顶部形体、立面组织、外形轮廓线等方面的相似或相近处理,使高层建筑与周围建筑在风格上统一、在符号上共用、在构图上相容、在形体上互补而达到协调。著名的上海外滩建筑群友邦大厦(原桂林大楼、字宇大楼)、麦加利银行大楼、和平饭店南楼(原汇中饭店)再现了昔日远东华尔街的风采,这些建筑虽不是出自同一位设计师,也并非建于同一时期,然而它们的建筑顶部形态却基本统一,整体轮廓线处理惊人的协调。无论是极目远眺或是徜徉其间,都能感受到一种刚健、雄浑、雍容,华贵的气势。

  4结束语

  在城市高速发展的今天,现代高层建筑在规模和功能上的城市化和巨型化,己经不同于一般意义的单体建筑,它的设计不再仅仅是一个建筑设计的过程,往往要有城市设计的过程穿插于其中。因此,在高层建筑的设计中需要引入城市设计的思想和意识,而体现出整体化和人性化的特点。本文重点就是确定了从城市到建筑,从建筑到城市的双向控制的机制,在此指导下,将高层建筑顶部形态置于城市形态的空间与时间轴上进行动态考察,确立了在共时状态下高层建筑顶部形态与城市环境相协调;要延续城市文脉,使城市发展具有可持续性的城市设计原则。

  参考文献

  [1]卢济威、王海松.山地建筑设计[M].建工出版社,2001

  [2]虾祖化、黄伟康编著.城市空间设计[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

  [3]吴明伟、孔令龙等.城市中心区规划[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

  [4]王十兰等著.小城镇城市设计[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5]刘先觉.现代建筑理论[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6]宋培抗.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M].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