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砌体结构房屋出现裂缝的现象较为普遍,裂缝程度轻重差别很大。轻则影响房屋正常使用和美观,严重的将形成结构安全隐患,甚至发生安全事故或工程质量事故。对于房屋建筑墙体裂缝来说,其产生的原因复杂多样、影响因素多、控制难度较大,只要采取全过程控制的方法,从设计到选材和施工都加强管理,严格遵守相关规范和操作规程,就能大大减少墙体裂缝产生的可能性。 

关键词:砌体;房屋墙体;裂缝 
  1.引言 
  砌体结构的房屋由于所用材料属于脆性材料,由于在温度变化、材料干缩和地基不均匀沉降等原因的作用下产生了裂缝,墙体裂缝不仅影响建筑物的整体性、耐久性和抗震性,还给居住者在感官和心理上造成不良影响。 
  2.现象与原因 
  砌体结构房屋所用的主要材料——砖、砌块、石块、砂浆等属于脆性材料,易于产生裂缝。裂缝的存在降低了墙体的质量,不仅影响建筑物的正常使用和外观,如整体性、耐久性和抗震性能,同时墙体裂缝给居住者在感官上和心理上造成了不良影响。 
  引起砌体结构墙体裂缝的因素较多,既有地基、温度、干缩方面的原因,也有设计上的疏忽、施工质量、材料等方面的原因。 
  2.1未认真按规范规程要求进行防裂缝设计 
  一些工程中的设计,虽有防裂缝措施,但与规程要求不完全相符,致使墙体防裂缝得不到有效保障,或保质年限大大缩短。还有一个较为重要的方面就是墙砌体材料强度偏低、不同砌体混合砌筑、砌体强度与砌筑砂浆强度相差过大或外墙批荡砂浆强度与墙体强度差距过大等设计方面的不当都会导致墙体开裂。 
  2.2施工质量标准不合格 
  (1)砌体强度低。施工过程中未认真做好材料质量的控制,砖砌体材料强度较设计要求低,或是抗压强度虽达到要求,但因砌体长度较长,砌筑施工完成后,砌体从中间部位自行断裂。 (2)不同强度的砌体混合砌筑施工过程中,使用不同砌体材料作为配套砌块,致使各种砌体组合砌筑,因不同砌体材料强度、热胀冷缩、吸水率等不同引起墙开裂。(3)砌筑砂浆强度偏低(偏高)。砂浆搅拌过程中,砂浆搅拌不均匀导致有的砂浆强度偏高、有的强度偏低,有的甚至因为粘结材料量太少强度特低。配料方面砂配多了砂浆强度偏低,水泥配多了砂浆强度偏高;水多了,砂浆稠度低影响砂浆强度,且砂浆干缩量增大,引起灰缝位置开裂。(4)砌筑用砂浆没有按要求做到随拌随用。砂浆一次性搅拌量过多,存放时间过长,致使砂浆还没有砌前就开始初凝结块,使用时砂浆强度已大打折扣,严重影响墙体质量,引起裂缝。 
  2.3温度应力引起的墙体裂缝 
  主要是由于建筑物各部分温度差异引起温度变形不协调,从而导致的墙体开裂。这类裂缝主要发生在钢筋混凝土平屋盖的砖混住宅中,裂缝形式有“八”字形缝、45度斜裂缝、水平缝、垂直缝等。 
  2.4地基沉降引起的裂缝 
  (1)斜裂缝主要发生在软土地基上,由于地基不均匀下沉,使墙体承受较大的剪切力,当结构刚度较差、施工质量和材料强度不能满足要求时,导致墙体开裂。(2)窗间墙水平裂缝产生的原因是在沉降单元上部受到阻力,使窗间墙受到较大的水平剪力而发生上下位置的水平裂缝。(3)房屋低层窗台下竖直裂缝是由于窗间墙承受荷载后,窗台墙起着反梁作用,特别是较宽大的窗口或窗间墙承受较大的集中荷载情况下(如礼堂、厂房等工程),窗台墙因反向变形过大而开裂,严重时还会挤坏窗口,影响窗扇开启。另外,地基如建在冻土层上,由于冻涨作用也会在窗台发生裂缝。 
  3.控制裂缝的原则和措施 
  除了《砌体规范》抗裂措施之外,江苏省工程建设标准DGJ32/J16-2005《住宅工程质量通病控制标准》(第6项 砌体工程)中关于墙体抗裂措施如下: 
  3.1砌体裂缝 
  3.1.1 设计 
  (1)建筑物外围结构应采用符合节能规范和标准要求的保温措施,且优先采用外墙外保温措施。(2)建筑物长度大于40m时,应设置变形缝;当有其它可靠措施时,可在规范范围内适当放宽。(3)顶层圈梁、卧梁高度不宜超过300mm。有条件时(防水及建筑节点处理较好)宜在顶屋盖和墙体间设置水平滑动层。外墙转角处构造柱的截面积不应大于240mm×240mm;与楼板同时浇筑的外墙圈梁,其截面积高度应不大于300mm。(4 )砌体工程的顶层和底层应设置通长现浇钢筋混凝土窗台梁,高度不宜小于120mm,纵筋不少于4φ10,箍筋6φ@200;其它层在窗台标高处,应设置通长现浇钢筋混凝土板带,板带的厚度不小于6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小于C20,纵向配筋不宜少于3φ8。(5 )顶层门窗洞口过梁宜结合圈梁通长布置,若采用单独过梁时,过梁伸入两端墙内每边不少于600mm,且应在过梁上的水平灰缝内设置2-3道不小于2φ6@300通长焊接钢筋网片。(6)顶层及女儿墙砌筑砂浆的强度等级不应小于M7.5。粉刷砂浆中宜掺入抗裂纤维或采用预拌混凝土砂浆。(7)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等轻质墙体,当墙长大于5m时,应增设间距不大于3m的构造柱;每层墙高的中部应增设高度为120mm,与墙体同宽的混凝土腰梁,砌体无约束的端部必须增设构造柱,预留的门窗洞口应采取钢筋混凝土框加强。(8 )当框架顶层填充墙用灰砂砖、粉煤灰砖、混凝土空心块、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等材料时,墙面粉刷应采取满铺镀锌钢丝网等措施。(9) 屋面女儿墙不应采用轻质墙体材料砌筑。当采用砌体结构时,应设置间距不大于3 m的构造柱和厚度不少于120mm的钢筋混凝土压顶。(10)洞口宽度大于2m时,两边应设置构造柱。 
  3.1.2 材料 
  (1) 砌筑砂浆应采用中、粗砂,严禁使用山砂和混合粉。(2)蒸压灰砂砖、粉煤灰砖、加气混凝土砌块的出釜停放期不应小于28d,不宜小于45d;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的龄期不应小于28d。   3.1.3 施工 
  (1)填充墙砌至接近梁底、底板时,应留有一定的空隙,填充墙砌筑完并间隔15d以后,方可将其补砌挤紧;补砌时,对双侧竖缝用高强度等级的水泥砂浆嵌填密实。(2 )框架柱间填充墙拉结筋应满足砖模数要求,不应折弯压入砖缝。拉结筋宜采用预埋法留置。(3)填充墙采用粉煤灰砖、加气混凝土砌块等材料时,框架柱与墙的交接处宜用15mm×15mm木条预先留缝,在加贴网片前浇水湿润,再用1∶3水泥砂浆嵌实。(4)通长现浇钢筋混凝土板带应一次浇筑完成。(5)砌体结构砌筑完成后宜60d再抹灰,并不少于30d。(6)每天砌筑高度宜控制在1.8m以下,并应采取严格的防风、防雨措施。(7)严禁在墙体上交叉埋设和开凿水平槽;竖向槽须在砂浆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用机械开凿,且在粉刷前,加贴钢丝网片等抗裂材料。(8)宽度大于300mm的预留洞口应设钢筋混凝土过梁,并且伸入每边墙体的长度应不小于250mm。 
  3.2 砌筑砂浆饱满度不符合规范要求 
  3.2.1 材料 
  砌筑砂浆宜优先用预拌砂浆,预拌砂浆的性能应满足莎江苏省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预拌砂浆技术规程》DGJ32的规定。加气混凝土、小型砌块等砌筑砂浆宜使用专用砂浆。 
  3.2.2 施工 
  (1 )砖砌体工程应采用“三一法”砌筑;砌块工程当采用铺浆法砌筑时,铺浆长度不应超过500mm,且应保证顶头缝砂浆饱满密实。(2)应严格控制砖砌筑时的含水率。应提前1-2d浇水湿润,砌筑时块体材料表面不应有浮水,各种砌体砌筑时,块体材料含水率应符合以下要求:1)粘土砖、页岩砖:10%-15%。2)灰砂砖:8%-12%。3)轻骨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5%-8%。4)加气混凝土砌块:≤15%。5)粉煤灰加气混凝土砌块:≤20%。6)混凝土砖和小型砌块:自然含水率。 
  砌筑施工时,监理人员应在现场对含水率进行抽查。(3) 施工洞、脚手眼等后填洞口补砌时,应将接槎处表面清理干净,浇水湿润,并填实砂浆。外墙等防水墙面的洞口应采用防水微膨胀砂浆分次堵砌,迎水面表面采用1∶3防水砂浆粉刷。孔洞填塞应由专人负责,并及时办理专项隐蔽验收手续。 
  4.预防与控制的对策与建议 
  4.1强化墙体防裂缝设计 
  要搞好工程设计的要领与理论研究,严格按规范要求进行墙体设计,确保墙体质量。主要是:(1)墙体抹灰砂浆中掺一定量纤维,增强抗裂能力;(2)外墙装修有条件的全部增设钢丝网;(3)砌体墙有窗台的,全部改用混凝土窗台;(4)墙体砌筑用的材料尽可能使用一种,避免多种材料混合使用;(5)尽可能保证墙体所用砌块、砌筑砂浆、抹灰砂浆的强度、吸水率、热胀冷缩等统一协调,基本一致;(6)在不同材料界面增设钢丝网,管线预埋位置增设抗钢网。 
  4.2注重规范施工与提高工艺 
  主要是:(1)砌体施工过程中,应严格做好各种原材料的质量控制,砂浆搅拌应严格按要求进行操作和配料。应提高墙体砌筑砂浆强度等级,以增加砌体的抗拉强度。(2)砌体施工每日砌筑的高度不能超过1.8m的规范要求。(3)认真做好墙体装修施工方案,做好平层、面层及各分项施工的技术交底工作。(4)批荡应按要求分层进行。水泥砂浆和水泥混合砂浆的抹灰层应待前一层凝结后,方可涂抹后一层;石灰砂浆的抹灰层,应待前一层7~8成干后,方可涂抹后一层。(5)砌体在砌筑过程中严禁打凿,特别是轻质砌体。砌体质量要严格控制好,砂浆要饱满,拉结筋应按规范要求进行留设。(6)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基层的施工质量管理。(7)对局部墙体太厚要采用加钢丝网来加强。(8)墙体抹灰层采用加钢丝网来抗裂时,应采取有效措施确保钢丝网处于批荡层的中间位置,以利钢丝网能充分发挥抗裂作用。(9)预留施工孔洞应按要求留设和封堵。 
  4.3防治温度变化,减少温度应力 
  4.3.1防治温度裂缝的措施 
  (1)屋面设置保温层或隔热层,以降低屋面顶层与墙体的温差;屋面施工尽量做好保温层;(2)屋面、挑檐可采取分块预制,或留置伸缩缝,或在屋面与砖墙间设置滑动面,以减少屋面伸缩对墙体的影响;(3)设置伸缩缝。对房屋较长、平面形状较复杂、构造和刚度不同的房屋,可每隔一定的距离将屋面、楼面、墙体或其它有关构件断开,形成若干较小的单元,每个单元因温度变形和收缩产生的拉力大大减小,从而防止裂缝的出现;(4)提高砂浆强度,保证砌筑质量;(5)在钢筋混凝土屋面下的外墙几皮砖内设置水平钢筋,以约束墙体的阶梯状剪切裂缝的形成和发展。 
  4.3.2防止砌体干缩变形引起的墙体开裂的措施 
  (1)在屋面的适当部位设置控制缝,控制缝的间距不大于30m;(2)当采用现浇混凝土挑檐的长度大于12m时,宜设置分隔缝,分隔缝的宽度不应小于20mm,缝内用弹性油膏嵌缝;(3)建筑物温度伸缩缝的间距除应满足《砌体结构设计规范》的规定外,宜在建筑物墙体的适当部位设置控制缝,控制缝的间距不应大于30m。 
  4.4打牢地基,防止地基不均匀沉降 
  合理设置沉降缝。使其各自沉降,以减少或防止裂缝产生。同时,防止地基不均匀沉降的措施,主要是在设计上合理地设置沉降缝,正确布置墙体,设置圈梁等。沉降缝把墙和基础全部隔断开,分成若干个整体刚度较好的独立单元,使其各单元等独立沉降,避免墙体开裂。通常可在建筑物的下列部位设置沉降缝:(1)建筑平面的转折部位;(2)建筑物高度或荷载有较大差异处;(3)过长的砌体承重结构的适当部位;(4)地基土的压缩性由显著差异处;(5)建筑物上部结构或基础类型不同处;(6)分期建造房屋的交接处。(7)加强地基探槽工作。对于复杂的地基,在基槽开挖后应进行普遍钎探,对探出的软弱部位加固处理后,方可进行基础施工。 
  5.结语 
  总之,控制裂隙,重点在防,并需要从设计、施工上共同努刀,采取有针对性的防裂措施,加大主动控制的力度,才能提高新建房屋质量的可靠性。 
  参考文献 
  [1]江苏省工程建设标准DGJ32/J16-2005《住宅工程质量通病控制标准》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50203-2002《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