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建筑行业中,工程结构的安全性与耐久性是首先应该考虑的问题,本文以工程结构的安全性与耐久性为论点,分析了工程结构的类型,并且为加强建筑工程结构的安全性与耐久性提出了一些措施。 

关键词:建筑工程结构 安全性 耐久性 
  1 建筑工程结构安全事故原因 
  对于建筑工程结构中出现的安全事故,多是由于其缺乏安全性和耐久性,影响建筑工程结构的安全性与耐久性的因素较多,一方面取决于工程前期的设计、施工中的过程以及后期的保养和维护,另一方面也取决于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相应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由于设计、施工、维修和保养所造成的安全事故比较多,人为的错误和不完善的管理机制是主要原因。 
  1.1 设计和施工人员的错误 
  在设计过程中的错误或者是误差所造成的安全事故,主要是所使用的构件承载能力不够,导致建筑物开裂甚至是坍塌。当然,多数的人为错误并不是故意所为,发生这些错误主要是由于设计人员的技术水平差,素质不高,需要查找的资料不全,调查不仔细,计算能力差,还有一些设计人员实战经验太少,另外,也可能受到行政干预,设计的周期不合理,当前设计监理工作没有展开,即使有也是流于形式。混凝土结构所导致的安全事故主要是由于施工质量差,我国当前的项目建设招标管理体制不完善,不少项目都是高资质中标,在施工过程中,却是层层转包,偷工减料,材料以次充好,这些为工程的质量和安全造成了很大的隐患,施工管理人员的水平不高,基层人员素质比较低,也是一个很突出的问题。 
  1.2 法规不完整,管理机制不完善 
  我国建筑行业中,工程建筑的管理没有明确的立法,重视工程项目的建设,轻视维修和保养;重视建设成本,轻视保养和维修的投入。由于建成物的维修保养工作没有做好,也没有强制性的措施,很多建筑结构在长年失修和保养的情况下造成损伤,最后被破坏;设计施工和保养维修工作没有联系起来,使用的都是技术规范,没有详细的技术指南和标准;还有就是不能够正确认识施工规范,仅仅使用旧的标准,没有进行创新,不能及时修订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适应不了时代的要求。 
  2 建筑结构的安全性 
  首先是结构的整体安全性,构件需要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和牢固性。结构的牢固性是结构局部遭到破坏却不影响整个建筑的使用,结构不应该出现大范围的倒塌。结构的牢固性要求结构有良好的延展性,对付爆炸以及人为因素导致的后果,减少损失。其次,是结构的耐久安全性,我国土建结构的设计规范主要是荷载下的强度要求,对干湿、冻融、化学物质等环境因素却没有要求。混凝土结构由于受到腐蚀所造成的安全事故的严重性已经超越了承载力安全性,所以一定要特别关注这个问题。 
  3 提高工程建筑结构耐久性的措施 
  建筑工程的耐久性直接关系到工程的使用寿命,是在使用期内工程保持正常的能力,这种正常的功能包括安全性与适用性,主要是适用性。 
  3.1 当前我国工程的耐久性 
  人们一直以为混凝土材料具有很强的耐久性,七十年代末期,发达国家发现用混凝土建成的设施过早损坏,使用混领土建成的工程在使用25~30年后就需要大幅度维修,处于严酷环境下的建筑物使用寿命仅15~20年。民用建筑和公共建筑的使用环境相对较好,一般可维持50年以上,但室外的阳台、雨罩等露天构件的使用寿命通常仅有30~40年。使用寿命比较短,桥梁和港口的耐久性问题更突出。 
  混凝土的质量检验都是单一的强度指标,这也是造成混凝土结构耐久性低的原因,这导致了对水泥强度的不适当追求,水泥细度增加,矿物成分增加;除此之外施工单位还经常催促工期,尤其是政府对工期的不适当干预,还有环境的恶化等因素也降低了工程的耐久性。 
  3.2 使用阶段的检测与维护 
  建筑结构的使用寿命与使用阶段及时维护有很大的关系,尤其是处于恶劣环境下的建筑物更是需要检修和维护。为了提高建筑物的耐久性,延长使用寿命,在使用阶段最好是定期进行检修和维护。当前我国有很多工程已经老化,也有很多工程发生病害,都需要进行检修,需要加固,为了适应这种需求,有很多工程诊断、维修与加固的队伍应运而生,并且成为一种新兴行业。出现问题后进行治理很重要,但是如果能够加强预防的工作,就能够减少后期的治理工作,节省成本。这就需要建立法律法规以及从业机构的资质认证制度,让管理更加规范化、合理化。 
  3.3 提高材料的耐久性 
  要想提高构件的使用寿命,提高材料的耐久性是根本途径,近些年来,人们越来越重视结构的耐久性,通过不断的总结和实践,人们开始推广混合混凝土的使用,开始使用耐腐蚀的钢筋,并且推广人工合成的高分子材料,这种材料耐久性能很高,大大提高了结构的使用寿命。 
  合理设置土建结构设计的安全水准,必须考虑工程失效的风险后果、社会的财富与资源供给、乃至公众的意向等多种因素。随着我国经济形势的巨大变化,应重新审视现行土建结构工程设计规范的安全设置水准。桥梁等交通土建结构的风险后果较大,且由于车流、车载、车速的快速发展,在毋于荷载标准值和承载力安全度的设置水准上似乎应比一般的建筑结构有更高的安全贮备。在建筑结构的安全设置水准上,建议进一步收集不同意见,包括商品房消费者的意向。我国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悬殊,在建筑物安全性和耐久性的要求上是否需要区别对待也值得我们研究探讨。 
  4 结语 
  分析我国土建结构工程的安全性与耐久性现状,我们可以预计到,随着高性能预应力材料的推广应用,这些高强混凝土、高强预应力筋、新型纤维塑料筋等新型、高效应力结构体系将在我国21世纪大规模基本建设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吕红安,王鹏,冯柳,等.建设工程施工危险源的辨识、风险评价与控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城市科学版,2006(1). 
  [2] 张文艳,姚安林,李又绿,等.埋地燃气管道风险程度的多层次模糊评价方法[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6(8). 
  [3] 王国胜.小波技术在起重机桁架臂结构损伤识别中的应用[J].建设机械技术与管理,2010(4). 
  [4] 王华牢,刘学增,李宁,等.纵向裂缝隧道衬砌结构的安全评价与加固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0(S1). 
  [5] 黄鑫.高层建筑主体结构的工程施工安全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