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虽然钢结构房屋具有很多优点,但应用于多层民用钢结构房屋时,由于构件截面小,刚度弱,纯钢结构的侧移较大,对抗力体系、楼板、墙体的要求较高。因此,结构体系、抗震技术、连接节点、楼盖技术等仍需进一步完善理论研究,如何发挥钢结构的优势,亟待我们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应用创新技术的开发。本文分析钢结构在多高层住宅建筑中的应用,并对钢结构住宅的主要结构布置和选型以及对主要构造设计和措施做了相应的阐述。

关键词 钢结构 住宅 建筑施工 技术特点 分析
  一、多高层钢结构的体系与结构布置和选型
  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对钢结构的抗震措施,一般以12层为界区分。有抗震要求的多高层钢结构的体系主要有框架体系、框架-支撑(抗震墙板)体系、筒体体系(框筒、筒中筒、桁架筒、束筒等)或巨型框架体系。
  (一)多高层钢结构体系与结构布置
  ①框架-支撑体系是在框架体系中沿结构的纵、横两个方向均匀布置一定数量的支撑所形成的结构体系。又分中心支撑和偏心支撑两种。
  ②框架-抗震墙板体系是以钢框架为主体,并配置一定数量的抗震墙板。由于抗震墙板可以根据需要布置在任何位置上,布置灵活。另外抗震墙板可以分开布置,两片以上抗震墙并联体较宽,从而可减小抗侧力体系等效高宽比,提高结构的抗推和抗倾覆能力。抗震墙板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钢抗震墙板、内藏钢板支撑抗震墙板和带竖缝混凝土抗震墙板。
  ③筒体体系是根据筒体的布置、组成、数量的不同,筒体结构体系可分为框架筒、桁架筒、筒中筒以及束筒等。
  ④巨型框架体系:一般高层钢结构梁、柱、支撑为一个楼层和一个开间内的构件,如果将梁、柱、支撑的概念扩展到数个楼层和数个开间,则可构成巨型框架结构。其由柱距较大的立体桁架柱及立体桁架梁构成。立体桁架梁应沿纵横向布置,并形成一个空间桁架层,在两层空间桁架层之间设置次框架结构,以承担空间桁架层之间的各层楼面荷载,并将其通过此框架结构的柱子传递给立体桁架梁及立体桁架柱。这种体系能在建筑中提供特大空间,具有很大的刚度和强度。
  (二)钢结构房屋的结构选型
  多高层钢结构的平面布置宜符合下列要求:
  (1)建筑平面宜简单规则,并使结构各层的抗侧力刚度中心与质量中心接近或重合,同时各层刚心和质心接近在同一竖直线上;建筑的开间、进深宜统一。
  (2)为避免地震作用下发生强烈的扭转振动或水平地震力在建筑平面上的不均匀分布,建筑平面的尺寸关系应符合下表和下图。当钢框筒结构采用矩形平面时,其长宽比不宜大于1.5:1,不能满足此项要求时,宜采用多束筒结构。
  (3)由于钢结构可承受的结构变形比混凝土结构大,故高层建筑钢结构不宜设置防震缝,但薄弱部位应采取措施提高抗震能力。当建筑平面尺寸大于90米时,可考虑设温度伸缩缝,抗震设防的结构伸缩缝应同时满足防震缝要求。需要设置防震缝时,缝宽应不小于相应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的1.5倍,框架-支撑体系结构的防震缝宽度可取此数值的70%;筒体体系及巨型结构体系结构的防震缝宽度可取此数值的50%,但均不宜小于70毫米。
  (4)结构平面应尽量避免扭转不规则、凹凸不规则、楼板局部不连续等布置形式。
  二、多高层住宅体系的其他钢结构构造设计和措施
  (一)钢结构房屋的地基、基础和地下室
  (1)高层建筑钢结构的基础形式应根据上部结构、工程地质条件、施工条件等因素综合确定,宜选用筏基、箱基、桩基或复合基础。当基岩较浅、基础埋深不符合要求时,应采用岩石锚杆基础。
  (2)钢结构高层建筑宜设地下室。抗震设防建筑的高层结构部分,基础埋深宜一致,不宜采用局部地下室。设置地下室时,框架-支撑(抗震墙板)结构中竖向连续布置的支撑(抗震墙板)应延伸至基础;框架柱应至少延伸至地下一层。
  多高层建筑钢结构的抗震设计采用两阶段设计方法,即第一阶段设计应按多遇地震计算地震作用,第二阶段设计应按罕遇地震计算地震作用。
  (二)多高层建筑钢框架构造措施
  (1)梁柱连接的构造要求
  为防止大震作用下柱和梁连接的节点域腹板局部失稳,在柱与梁连接处,柱应设置与梁上下翼缘位置对应的加劲肋,使之与柱翼缘相包围处形成梁柱节点域。梁与柱的连接宜采用柱贯通型连接方式;柱在两个互相垂直的方向都与梁刚接时,宜采用箱形截面;当仅在一个方向刚接时,宜采用工字形截面,并将柱腹板置于刚接框架平面内;梁与柱的连接应采用刚性连接,也可根据需要采用半刚性连接;梁与柱的刚性连接,可将梁与柱翼缘在现场直接连接,也可通过预先焊在柱上的梁悬臂段在现场进行梁的拼接。
  (2)框架柱接头构造措施
  框架柱的接头一般是刚性节点,位置宜设在框架上方1.1m~1.3m附近。柱对接接头应采用全熔透焊缝,柱拼接接头上下各100mm 范围内,工字形截面柱翼缘与腹板间及箱形截面柱角部壁板间的焊缝,应采用全熔透焊缝。
  (3)钢柱脚
  钢结构的柱脚分埋入式、外包式和外露式三种。超过12层钢结构的刚接柱脚宜采用埋入式,外包式柱脚在地震中性能欠佳,一般只有6度、7度时可采用。仅传递垂直荷载的铰接柱脚可采用外露式柱脚。埋入式柱脚和外包式柱脚的设计和构造,应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
  参考文献:
  [1]王春浩,陕吉禄.耗能减震钢结构住宅设计体系初探[J].中国住宅设施,2011,(7):51-53.
  [2]苏国惠.钢结构住宅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浅析[J].科技致富向导,2011,(20):228-228,331.
  [3]肖险峰.钢结构住宅设计及比较分析[J].建材发展导向(下),2011,09(4):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