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外墙防水涉及到材料、施工、管理等各个方面的系统工程,它能有效防止雨水、生活用水的渗漏和地下水的侵蚀,确保建筑结构、内部空间不受到污损,为人们提供一个舒适和安全的生活环境。然而现实施工过程中有些不规范操作,导致达不到理想的防水效果,本人根据自己多年的施工经验,对外墙防水的施工工艺,以及控制措施提出一些自己的见解,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外墙防水;施工工艺;控制措施 

  中图分类号: TU57+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 

  建筑墙面防水技术是保障住户居住的关键功能之一,无论是哪类建筑物, 防水都是其重要的功能之一, 也是建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筑工程中,防水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工程内容,关系到建筑工程的质量问题,使用的条件和卫生条件,防水工程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人们居住、生活质量等方面。我国建筑材料的不断发展,很多新型的建筑防水材料及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并朝着单层、冷施工的方向快速发展。因此,研究建筑工程的防水技术,对提高建筑工程质量意义重大。 

  1、外墙防水施工工艺 

  1.1技术准备 

  (1)熟悉设计图纸及施工验收规范,掌握涂膜防水的具体设计和构造要求。 

  (2)编制涂膜防水工程施工方案,作业指导书。 

  1.2材料要求 

  (1)防水工程所采取的材料为固牌聚合物水泥(JS)复合防水涂料。是一由高分子乳液和无机粉料构成的双组份符合新型防水涂料,混合滚刷后形成的涂膜具有机材料弹性高无机材料耐久性能好的双重优点,防水效果尤其突出。 

  (2)外观:呈均匀粘稠体状。一般为白色,可制成彩色。 

  (3)玻纤布作为胎体增强附加使用。 

  (4)产品的性能满足各项技术指标,产品经检验合格后才能投入使用。 

  1.3施工工艺 

  (1)防水涂料施工按照顺序分段区、由上到下的方法进行涂刷施工。每一段区交叉部位施工时要求重叠200mm。涂刷前清理干净基面的杂物、浮尘、油污,检查基层是否有空鼓裂缝,如果有问题,必须解决处理好。要求基面平整、牢固、干净、无明水,阴阳角做成20mm圆弧。经过检查验收基层后,方可进行施工。 

  (2)涂刷防水水泥浆用滚刷或刮板涂覆,采用均匀薄涂的方式,不可有局部沉积和漏刷现象。涂料与基层之间要求充分粘结。 

  (3)如果采用用无纺布增强。可按如下做法:其下涂层与无纺布和中涂层必须连续施工,不能间隔,使其与涂层形成整体。 

  (4)涂刷第一层防水层,然后将纤维布贴上,用油漆刷或羊毛滚筒蘸防水涂料,并随即将纤维布碾压平整,排除气泡,使纤维布牢固的粘结在基层上,不得有漏涂和皱折。一般平面施工从低处向高处做,按顺水接茬从里往门口做,先做水平面后做垂直面,纤维布搭接不小于100mm。 

  (5)涂刷第二道防水层:在第一遍涂刷4-8小时后,当第一遍防水膜指触干燥,即可进行第二遍涂刷,涂刷的方向应与第一遍涂刷的方向垂直,交叉涂刷可以增强防水膜成形后的强度和韧性。 

  (6)大面模板接缝在打磨机打磨平后即可进行防水施工,对于相临混凝土面接缝高低大于5㎜以上采用1∶1∶1加107胶水泥砂浆(重量比)抹平。在底部阴角处抹R=100mm圆角。在阳角处抹R=50mm圆角。 

  (7)因基坑底部基础边至边坡距离很小,脚手架坐落在砖模和部分底板上,同时为了防水施工时有操作架,外架暂时不拆,施工时考虑先施工立面,待立面做完后再施工底部平面。 

  (8)防水层在外墙与-1.9和-1.6米平台处应上翻200㎜,保证与平台今后的防水搭接,并且用底标号的水泥砂浆抹20厚保护层。防水在主楼部分的外墙应施工至室外地坪往上200㎜。 

  (9)防水层保护层施工完后,进行外墙面砖的施工: 

  ①镶贴面砖前应先检查找平层有无空鼓、起壳、裂缝和不平整,如有应即时修补合格,然后用纯水泥浆(掺107 胶)在找平层上满刷一遍并进行拉毛处理。 

  ②面砖应符合产品质量要求,镶贴前应对面砖颜色均匀否,平整翘角边否进行精选,面砖应提前1至2小时候浸入水池,用时晾干表面浮水。 

  ③面砖可用1:1水坭细砂浆镶贴,镶贴时先在面砖背面刮一层7㎜厚掺107胶薄浆,以弥补不平和增强粘结力,面砖镶贴时应压紧搓挤到位,挤浆使窄缝饱满,余浆及时清除。 

  ④面砖粘贴完毕后及时勾缝,勾缝宜用1:1聚合物防水砂浆,以减弱水泥砂浆的脆性,一般缝道设置宽度约为8㎜,勾缝顺序须水平和垂直缝同时进行,防止出现过多头,缝的形式为凹缝,略低于面砖2至3 mm。勾缝完毕后,进行检查无漏勾或其它疵病后,用棉丝将面砖表面揩擦干净。最后进行洒水养护若干天。 

  ⑤为防止面砖及粘结层开裂造成墙面渗漏,可在每层楼板边梁上、下留设2道水平分格缝,使面砖粘结层分离。分格缝应清理干净并在拆除外脚手架前填入耐候胶,胶面与瓷砖面平。阴角部位也采用耐候胶封闭。 

  (10)外墙防水工程在整个建筑工程中占有重要地位,而掌握正确的外墙防水做法,将有助于延长建筑物的耐用年。 

  2、外墙防水施工的质量控制措施 

  2.1选择技术熟练、手工过硬的技术工人进行防水施工,开工前对工人进行技术考核,不合格者不允许上岗。 

  2.2采用做样板的方法,先做样板,经监理、甲方确认后,再进行大面积施工。 

  2.3用剩的材料必须密封存放。 

  2.4尽量选择天气干燥,作业面通风良好条件下施工。 

  2.5严格按产品贮存要求存放原材料:尤其是108胶的存放要求,严禁烟火。 

  2.6原材料使用前提供材料出厂合格证、质量检测合格证。保质期超过6个月的防水材料禁止使用。 

  3、外墙防水施工安全性针对措施 

  3.1作业人员上岗前进行安全技术交底,提醒有关作业人员注意事项及安全要求,从思想意识上加强安全工作。 

  3.2防水作业层脚手架的脚手板应铺设严密,下部应用安全网兜底。 

  3.3作业人员进入现场必须戴安全帽,严禁穿拖鞋、高跟鞋、赤脚进入现场。现场严禁吸烟。 

  3.4高处作业人员应经过体检,合格后方可上岗。 

  3.5施工留下的杂物、垃圾,必须做到工完场洁,并按指定地点堆放,及时运出。严禁从空中抛掷材料、工具、杂物。 

  3.6建立严格的产品保护措施,安全员每天随机巡检,防止涂料污染损坏各种产品,特别是新装的管道、灯具电器、门窗等,要求小心保护。 

  4、做好外墙防水的主要措施 

  4.1外墙防水的砌筑要求:砌筑时避免外墙墙体重缝、透光,砂浆灰缝应均匀,墙体与梁柱交接面,应清理干净垃圾余浆,砖砌体应湿润,砌筑墙体不可一次到顶,应分二至三次砌完,以防砂浆收缩,使外墙墙体充分沉实。 

  4.2要注意墙体平整度检测,如果墙体不平整,可用1:3水泥砂浆找平,如遇太厚处,应分层找平,或挂钢筋网,粘结布等批灰;如果外墙局部出现少量涨模、蜂窝麻面现象,可以先将不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的凸出砼部分凿除,其次用钢丝刷或加压,然后用1:2或1:4.3水泥砂浆找平,最后洒水养护14天。如果发现的蜂窝麻面均面积较小无深孔现象,首先对墙面上松动的石子、石屑凿去,并清理干净,其次在修补前应先浇水冲洗待修补的墙面上的灰尘,然后用1:2或1:2.5的水砂浆找平,最后洒水养护14天。 

  在找平层抹灰时要注意,砂浆应严格按配比进行,控制水灰比,严禁施工过程中随意掺水;对抹灰砂浆应分层抹灰,尤其是高层建筑,局部外墙抹灰较厚,这就需要进行分层批灰,每层抹灰厚度不应超过2cm;批灰砂浆可用聚合物防水砂浆;外墙抹灰脚手架拉接筋等,应切割后,喇叭口抹实压平,定浆后,可用铁抹子切成反搓,然后再刷一道素水泥浆。 

  4.3应注意砌体批灰前表面的湿润,喷洒水充分,砌体部分与混凝土部分交接处的外墙面在抹灰前要用200㎜宽16#钢丝网片覆盖并加以固定,以抵抗因不同材料的膨胀系数不同而引起的开裂。对混凝土墙面的浮浆、残留的模板木屑,露出的钢筋、铁丝一定要清理干净,以利抹灰砂浆与基层粘结牢固。 

  4.4面砖粘贴完毕后及时勾缝,勾缝宜用1:1聚合物防水砂浆,以减弱水泥砂浆的脆性,一般缝道设置宽度约为8㎜,勾缝顺序须水平和垂直缝同时进行,防止出现过多头,缝的形式为凹缝,略低于面砖2至3 mm。勾缝完毕后,进行检查无漏勾或其它疵病后,用棉丝将面砖表面揩擦干净。最后进行洒水养护若干天。 

  为防止面砖及粘结层开裂造成墙面渗漏,可在每层楼板边梁上、下留设2道水平分格缝,使面砖粘结层分离。分格缝应清理干净并在拆除外脚手架前填入耐候胶,胶面与瓷砖面平。阴角部位也采用耐候胶封闭。 

  4.5外墙防水的另一个关键是要做好门窗的密封。外墙在进行门窗安装前需对门窗洞尺寸进行检查,对尺寸偏差较大的要进行处理,以免因窗框周边缝过大或过小影响塞缝质量,一般要求框边与洞口间缝宽约20㎜。安装必须按规范,横平竖直,进行固定,并做好隐蔽工程验收。窗框固定好后,经用聚合物防水砂浆对窗框周边进行塞缝,塞缝前先刷一道水泥防水砂浆以利于砂浆粘结,塞缝要压实、饱满,绝不能有透光现象出现,检查确认塞缝质量后方可继续进行窗框周边抹灰施工。水泥砂浆粉饰的窗套天盘必须做好滴水线。水泥砂浆括糙后面砖贴面的天盘外口必须比里口低。门窗安装、粉饰成型后,要进行产品保护,门窗不能被破坏。 

  5、结语 

  在人民的生活中‘衣食住行”是生活的重点,近几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对居住环境有有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满足人民的居住要求,需要建设人员的共同努力,建造出更多优质工程,要做好每一个工程,就需要施工人员严格按照施工规范要求施工,力保工程的质量,确保人民的利益。 

  参考文献: 

  [1]李必瑜.房屋建筑学[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 

  [2]袭著昆.加快推广硬泡聚氨酯防水保温一体化屋面体系[J].中国建筑防水,2005(1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