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混凝土浇筑是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筑物承受荷载的主要部位,是保证钢筋混凝土结构质量的一项关键问题。然而在实际的建筑施工过程中,人们往往会忽略混凝土浇筑环节中一些技术要点,难以控制和保证混凝土的质量。本文针对建筑施工中混凝土浇筑的前期准备及浇筑过程中的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希望通过严格规范的施工,可以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建筑施工;混凝土浇筑 

  中图分类号: TU7文献标识码: A 

  把水泥、石、砂和水拌合后,水泥水化反应形成凝胶,水泥浆包裹在砂的表面可以填充入砂的空隙间成为砂浆。水泥浆可以将砂、石牢固地胶结为一整体,形成耐久、强度高等性能较好的混凝土。此外,因混凝土的特殊性能,它在水利水电工程及桥梁工程等领域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混泥土的前期准备、关键技术的运用以及浇筑等环节中规范操作和施工是十分必要的。 

  1 建筑施工中混凝土浇筑前期的准备 

  1.1进场原材料如钢筋、水泥、石子、砂子等必须符合设计规范。 

  合格的材料是合格产品的保障,首先应对进场水泥的品种、级别、出厂日期、出厂检验报告、包装或散装仓号、出厂合格证等进行检查,并进行规定的见证取样复检。按照现行国家标准《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等规定,对其安定性、强度、初凝及终凝时间等性能指标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必须符合规定。其次施工图纸上面备注原材料产地必须符合设计图纸要求。最后经过现场检验的进场原材料合格,并且现场见证取样送到有资质的试验室试验也合格后的混凝土才可浇筑。 

  1.2混凝土的拌制。 

  拌制是混凝土制作的重要步骤,需要对水泥、外加剂、混凝土骨料、掺合料等原材料的计量和投料顺序以及混凝土的搅拌时间和浇筑时间进行认真、严格控制,另外要注意品种不同、强度等级不同的水泥不能混用。在下雨天或是其他致使含水率发生显著变化的情况时,对含水率次数的检测应该增加,并对水和骨料的用量进行及时调整。首先要保证粉煤灰的质量,加强材料检验,进行混凝土试配并根据试配结果确定掺量。对外加剂的掺量控制要准确,掺量误差应该低于总掺量的5%。其次,应该注意搅拌的均匀。外加剂应均匀分布在新拌混凝土中,避免因局部过量而引起不良后果的发生。为了利于二次水化的充分进行,还应该保证粉煤灰在混凝土中的匀质性,混凝士的搅拌时间宜延长1分钟。 

  1.3混凝土的输送。 

  关于混凝土的输送问题,可以这样进行:由商品混凝土站和现场同时供应混凝土,而在建筑施工现场设置一台托泵和一台移动泵把混凝土输送入浇筑地点。这样节省运送时间和环节,但需要注意一些问题:对所使用混凝土泵的各技术功能要事先进行了解,泵机易损零件要配备足够,方便意外出现时及时进行抢修。安装泵管时要进行检查,特别是弯管,如果有原来的混凝土残留物则要进行彻底清理。管道的接口处要注意密封,以免跑漏浆情况的发生。此外为了减少泵送过程中的压力损失,管道的固定一定要牢靠,尤其是垂直管以及斜管两个器件。泵送前应该先用清水润湿一下管道,然后用水泥砂对管道以及泵机也进行一下润滑。值得注意的是,应该安排专人在泵机料斗前值班,对拌合物中的大块石头和杂物进行处理;在泵送过程中,应该保持料斗的混凝土量不低于上口200mm,以免泵机因吸及率低或者吸入空气而造成堵塞。当泵送需要暂时中断时,要及时采取倒泵措施,使管中混凝土形成前后往复的运动状态,保持良好的可泵性。如果泵机出现了故障,可以先用塔吊进行短时间的垂直运输操作,以保证混凝土施工的连续性。 

  2 建筑施工中混凝土浇筑的关键技术 

  2.1 全面分层。 

  在整个结构内进行混凝土全面分层浇筑,要在第一层全部浇筑完毕,第二层在初凝前再回来进行浇筑,如此逐层进行,直至完成浇筑。采用此方案时结构平面不宜过大,从短边开始施工,沿长边方向进行浇筑。必要时也可采取从两端向中间或从中间向两端同时进行的方式。 

  2.2 分段分层。 

  当现场混凝土搅拌机、运输机不能满足浇筑强度大的全面分层施工要求时,可采用分段分层方案。采取分段分层浇筑混凝土时,应该从底层开始浇筑,进行一定距离后再浇筑第二层,如此依次向前浇筑以上各层。分段分层浇筑方案适用于厚度不太大而面积或长度较大的结构。 

  2.3余面分层。 

  在结构的长度超过厚度3倍的情况下适用余面分层。分段分层混凝土要一次浇筑到顶,混凝土自然形成斜面坡度为l:3的斜面,施工时应从浇筑层下端开始混凝土振捣工作,逐渐上移,以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截面大,混凝土易因降温和收缩产生结构裂缝。任意一降温差包含水化热引起的收缩当量和温差,又都可以分解为均匀降温差和非均匀降温差两类。前者引起自约束力,形成表面裂缝;后者产生外约束力,成为贯穿性裂缝的主要原因,只有同时控制好这两类降温差,才能减小和避免裂缝的产生。 

  因此,在进行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时,必须采取以下适当措施:①使混凝土的抗裂能力尽量增大。抗裂能力也是抗拉强度,抗拉强度大,那么线膨胀系数就要小。为此选用低热硅酸盐水泥并掺入粉煤灰和外加的减水剂,缓凝、引气、早强等多种添加剂,尽量使水泥的用量和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用水量减少,一般情况下采用中粗砂和大粒径、级配良好的石子,气温较高时,可把简易遮阳装置或草包等隔热材料在搭设在砂、石块场和运输设备上,拌制混凝土时采用低温水或冰水。②扩大浇筑面和散热面,减少浇筑层厚度和浇筑速度,必要时在混凝土内部埋设冷却水管,用循环水来降低混凝土温度;浇筑完毕后,污水应该及时排除。 

  2.4 振捣的要求。 

  混凝土自吊斗下落不得超过2m的自由倾落高度,浇筑高度如果超过3m就必须采取用串桶或溜管等措施。应分段分层连续进行混凝土浇筑,根据钢筋疏密、结构特点决定浇筑层高度,一般情况下浇筑层高度是振捣器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最大不得超过50cm。使用插入式振捣器时应快插慢拔,逐点移动顺序进行,插点要均匀排列,不得遗漏,做到均匀振实。为消除两层间的接缝,振捣上一层时应插入下层5cm,移动间距不得大于振捣作用半径的1.5倍(一般为30、40cm )。使用表面振动器(或称平板振动器)时,移动间距应保证振动器的平板覆盖已振实部分边缘。 

  总结:混凝土是当前建筑施工中应用较多的一项新技术,它在逐渐受到人们重视的同时被广泛应用。为了防止严重的离析现象的发生,混凝土拌和物的和易性要控制在标准值上,混凝土入仓时不能使混凝土的粘聚性受到破坏,防止离析现象发生,混凝土入仓时每层铺设厚度大约控制在20-30cm之间 ,而且铺入的均匀有利振捣器振捣。振捣时,振捣棒进入混凝土内部要迅速,提出要缓慢,使混凝土中的气泡均匀返出,至混凝土表面不再有气泡溢出。振捣棒插入点间距排列要均匀,以防漏振。振捣方法一般采用效率高、操作省力、出浆快的斜向振捣,还易于空气的排出,不会产生严重的离析现象。所以在混凝土浇筑技术的使用中,要认真细致,切实做好每一个环节,减少不良情况的发生,发挥好混凝土技术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冠军.浅谈建筑施工中的混凝土浇筑技术[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25). 

   [2] 杨福波. 浅谈建筑施工中的混凝土浇筑技术[J]. 沙棘(科教纵横),2010(5). 

   [3] 蒋江丽. 浅谈建筑施工中的混凝土浇筑技术[J]. 科技风, 2011(13). 

   [4] 程宝良. 浅析建筑施工中的混凝土浇筑技术的应用[J]. 城市建设, 20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