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建筑本身就是一个供人们居住、工作、娱乐、社交等活动的环境,因此不仅内部各组成部分要考虑配合与协调,而且要特别注意与周围大自然环境的协调。中国古代的设计师们在进行设计时都十分注意周围的环境,对周围的山川形势、地理特点、气候条件、林木植被等,都要认真调查研究,务使建筑布局、形式、色调等跟周围的环境相适应,从而构成为一个大的环境空间。

关键字:中国 古建 常识

 1、中国古建筑以木材、砖瓦为主要建筑材料,以木构架结构为主要的结构方式 

  此结构方式,由立柱、横梁、顺檩等主要构件建造而成,各个构件之间的结点以榫卯相吻合,构成富有弹性的框架。中国古代木构架有抬梁、穿斗、井干三种不同的结构方式。抬梁式是在立柱上架梁,梁上又抬梁,所以称为抬梁式。宫殿、坛庙、寺院等大型建筑物中常采用这种结构方式。穿斗式是用穿枋把一排排的柱子穿连起来成为排架,然后用枋、檩斗接而成,故称作穿斗式。多用于民居和较小的建筑物。井干式是用木材交叉堆栈而成的,因其所围成的空间似井而得名。这种结构比较原始简单,现在除少数森林地区外已很少使用。木构架结构有很多优点,首先,承重与围护结构分工明确,屋顶重量由木构架来承担,外墙起遮挡阳光、隔热防寒的作用,内墙起分割室内空间的作用。由于墙壁不承重,这种结构赋予建筑物以极大的灵活性。其次,有利于防震、抗震,木构架结构很类似今天的框架结构,由于木材具有的特性,而构架的结构所用斗拱和榫卯又都有若干伸缩余地,因此在一定限度内可减少由地震对这种构架所引起的危害。墙倒屋不塌形象地表达了这种结构的特点。

  2、中国古代建筑的平面布局具有一种简明的组织规律

  就是以间为单位构成单座建筑,再以单座建筑组成庭院,进而以庭院为单元,组成各种形式的组群。就单体建筑而言,以长方形平面最为普遍。此外,还有圆形、正方形、十字形等几何形状平面。就整体而言,重要建筑大都采用均衡对称的方式,以庭院为单元,沿着纵轴线与横轴线进行设计,借助于建筑群体的有机组合和烘托,使主体建筑显得格外宏伟壮丽。民居及风景园林则采用了因天时,就地利的灵活布局方式。

  3、中国古代建筑造型优美

  尤以屋顶造型最为突出,主要有庑殿、歇山、悬山、硬山、攒尖、卷棚等形式。

  庑殿项也好,歇山顶也好,都是大屋顶,显得稳重协调。屋顶中直线和曲线巧妙地组合,形成向上微翘的飞檐,不但扩大了采光面、有利于排泄雨水,而且增添了建筑物飞动轻快的美感。

  4、中国古代建筑的装饰丰富多彩

  包括彩绘和雕饰。彩绘具有装饰、标志、保护、象征等多方面的作用。油漆颜料中含有铜,不仅可以防潮、防风化剥蚀,而且还可以防虫蚁。色彩的使用是有限制的,明清时期规定朱、黄为至尊至贵之色。彩画多出现于内外檐的梁枋、斗拱及室内天花、藻井和柱头上,构图与构件形状密切结合,绘制精巧,色彩丰富。明清的梁枋彩画最为瞩目。清代彩画可分为三类,即和玺彩画、旋子彩画和苏式彩画。

  雕饰是中国古建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墙壁上的砖雕、台基石栏杆上的石雕、金银铜铁等建筑饰物。雕饰的题材内容十分丰富,有动植物花纹、人物形象、戏剧场面及历史传说故事等。北京故宫保和殿台基上的一块陛石,雕刻着精美的龙凤花纹,重达200吨。在古建筑的室内外还有许多雕刻艺术品,包括寺庙内的佛像、陵墓前的石人、兽等。

  5、中国古代建筑特别注意跟周围自然环境的协调

  建筑本身就是一个供人们居住、工作、娱乐、社交等活动的环境,因此不仅内部各组成部分要考虑配合与协调,而且要特别注意与周围大自然环境的协调。中国古代的设计师们在进行设计时都十分注意周围的环境,对周围的山川形势、地理特点、气候条件、林木植被等,都要认真调查研究,务使建筑布局、形式、色调等跟周围的环境相适应,从而构成为一个大的环境空间。

  中国古代主要建筑著作和工师

  中国古代建筑著作有官书和私人著作两类。

  官书 古代各王朝制定的建筑制度做法、工料定额一类的建筑法规,或关于这方面的记录。现知最早的官书是《考工记》,一般认为是春秋时齐国人所作,是记录手工业技术的专书。书中匠人篇涉及城市道路和建筑尺度的论述。

  唐代颁有《营缮令》,规定官吏和庶民房屋的形制等级制度(宋、明、清也颁布过)。

  宋代元□(1086~1094)、崇宁(1102~1110)时两次颁布《营造法式》,为当时宫廷官府建筑的制度材料和劳动日定额等甚为完整的规范,是古代建筑学的专著。

  元代有《经世大典》,其中工典门分22个工种,与建筑有关者占半数以上。

  明代建筑等第制度多纳入《明会典》,另外还有一些具体规章,如《工部厂库须知》等。清代颁有《工部工程做法则例》,是一部有关建筑的大型文献,内务府系统还有若干匠作则例规定比较详细。

  私人著作 北宋初有都料匠喻皓着《木经》3卷,是一部建筑学专著,但早已不存。明中叶有《鲁班营造正式》,是南方民间匠师所著。万历 (1573~1620)时又有《新镌京版工师雕斫正式鲁班经匠家镜》,并有崇祯本及多种清代翻刻本。崇祯本3卷,题午荣汇编、章严全集、周言校正。明清文士著述,有文震亨《长物志》记载居室及庭园环境布置等;计成《园冶》则更是造园学的专著。李斗《扬州画舫录》附录《工段营造录》,传自内廷的工程人员。

  中国古代建筑匠师和工官制度密切相关。主管营建工程的官吏,《考工记》称为匠人,汉唐称将作大匠,宋称将作监。汉代阳城延,北魏李冲、蒋少游,隋代宇文恺,唐代阎立德等都是著名的将作大匠。宋将作监李诫着《营造法式》,尤为著名。

  这些工官多是其它出身,或因工巧,或因久任而善于钻研,所以能精通专业,胜任职事。专业匠师,唐宋都称都料匠。唐代柳宗元着《梓人传》,叙述了都料匠杨某之事。宋代都料匠喻皓曾着《木经》行于世。明代专业匠师有不少人后来升任为主管工程的高级官吏,如郭文英以作头官至工部右侍郎,蒯祥以木工首官至工部左侍郎,徐杲以普通工匠而官至工部尚书。清代还出现了匠师世家,样式雷一门七代掌管宫廷营建,山子张长期主持皇家园林造园迭山。

  明清时候,也有一些不担任工官而作出了巨大贡献的匠师,如冯巧、梁九等。由于诗情画意的陶冶,明清时候还有一些文人画士成为造园迭山匠师,如张南阳、张涟、计成等。

  中国古代许多著名匠师,事迹大都记载不详。如鲁班、王尔,自古并称,特别是鲁班,后世更奉为建筑匠家的祖师,但都只见于传说。喻皓的事迹也掺杂着传说,甚至想象。著名的安济桥的设计者,其原始传记材料只留下隋匠李春一句,历代能工巧匠连姓名也没有留下的就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