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建筑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现在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很多行业都沿用以往粗放式的管理模式,这既不利于资源的节约、经济成本的降低,也不利于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提升,还不利于整个行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建筑行业也是如此。具体来说,当前建筑行业一线施工人员的业务水平较低、自我保护意识不强,施工过程中各个工序的施工监理工作不完善,监理人员没有尽到监督、管理的责任,施工水平较低,导致一些施工出现难度,严重影响了工程的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在这种粗放式的管理模式之下,建筑企业各个部门、各个环节的衔接主要依靠经验和人际关系,一旦出现人事变动,将直接影响工程施工各个环节的无缝对接,出现了“有问题无人负责”“多头管理”等问题。

1.1施工过程中监理工作缺位

施工监理是整个建筑工程施工中最为关键的环节之一,对于工程质量的保障尤为重要。施工过程中监理工作缺位使得一些建筑企业不能如期完成施工项目,施工质量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我国的监理工作主要是独立于政府的第三方企业行为,在监理制度和管理的环节上并不存在问题,主要是专业的监理队伍建设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高素质监理人才的缺失使整个施工过程的监督徒有其表,没有实质性内容。监督管理不到位,致使施工过程出现了很多问题,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并解决这些问题,最终造成严重的工程质量问题。当前,国家要求建立相应的监理机构,一些建筑企业也设立了这样的部门,但是没有起到实质性的作用,不仅浪费了资源,延误了工期,也影响了建筑企业的整体信誉。

1.2施工技术落后,机械设备陈旧

当前,土地资源日益紧缺,建筑楼层不断增加,建筑工程施工难度、技术要求、机械设备性能不断提高。科技的进步可有效推动施工质量的提升、建筑成本的降低和施工工期的缩短。一些施工企业不具备相应的施工技术水平(企业资质证书、专业人员的岗位证书一般都是从中介公司租借来的),却一味追求高水准的建筑工程,当面对一些专业技术要求较高的工序时,就原形毕露了,根本完成不了。现阶段,我国很多施工单位对施工作业的新技术、新装备的更新要求不是很迫切,有时即使拥有先进的、现代化的机械设备也很难满足施工要求。俗话说“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但是很多施工单位却非要揽那个“瓷器活”,其现代化的机械设备不是借的,就是租的,而且掌握设备操作技能的人员也并非本单位人员,整个施工过程的主动权都在“外人”手中,最终造成施工质量不达标或延误施工工期。

1.3一线施工人员整体素质较低

现在施工企业的劳资关系成为了农民工劳资关系的代名词,这就说明现在很多从事建筑行业的一线施工人员为农村富余的劳动力。这些施工人员从事建筑行业的时间一般都不长,整体协作能力不强;文化程度不高,业务水平较低;与企业之间的劳资关系不稳定,工作积极性不高,责任心不强;对企业的归属感不强,人员流动性较大。上述情况均对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构成了威胁,严重影响了工程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

2建筑工程施工中问题的解决措施

从根源上看,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上述问题和不足都是因施工过程的粗放式管理造成的,即整个建筑工程施工的各个环节、工序之间没有相应的无缝对接管理。可见,实施精细化管理势在必行。精细化管理是现代管理学中的一种新理论,也是实现集约化管理的主要手段,实施精细化管理不仅可以进一步提高建筑工程的资源利用率,也可以加强施工各环节的有效衔接,从而实现施工过程经济成本的最小化。

2.1强化管理人员精细化管理的意识

精细化管理模式需要有相应的管理人员组织实施,管理人员精细化管理意识的增强、施工技术水平的提高是该管理模式有效运行的最有力的保障,因此需要不断加强对管理人员精细化管理方面的培训,切实落实相应的管理制度、应用相应的管理手段;施工前,要对管理人员进行严格的培训和考核,并将相关的管理工作与职务晋升、工资福利挂钩,进一步调动他们开展精细化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就可以为施工工期、施工质量提供可靠保障。

2.2落实工程项目管理制度

建筑企业要想实施精细化管理,就需要有效落实施工管理责任制。当前很多施工单位出现了职责不明、岗位不清等问题,直接影响了施工过程中各个环节、各个工序之间的衔接和配合;再加上这些施工单位并没有将管理责任制有效落实,出现施工混乱、相互推脱责任的现象。实现施工过程精细化管理的实质就是严格落实各项管理制度,这样,工程管理者、技术人员、一线施工人员就明确了自己的工作任务,各个工序和部门之间就不会出现混乱。

3结束语

一些建筑企业为了降低施工成本、缩短施工工期,在施工过程中偷工减料,直接影响了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目前,很多建筑企业仍采用粗放式的管理模式,对一线施工人员、技术人员的要求不够严格,对建筑材料的质量把控不足,这些都是导致施工质量出现问题的原因。由此可见,实施精细化管理,有效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效率,实现各个工序之间的无缝对接,节约经济成本,缩短施工工期才是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