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科学合理、详尽完备的施工方案犹如精准的导航图,指引着整个施工过程的顺利推进。施工方案涵盖了工程从前期筹备到具体实施的方方面面,其组成部分复杂且关键,编写过程更是需要严谨细致、全面考量。接下来,让我们一同深入剖析施工方案的组成与编写方法和技术措施要点。 施工方案的组成
包括工程概况、建设地点及环境特征、施工条件、项目管理特定及总体要求。
包括项目的质量、进度、成本及安全目标,拟投入的人员,分包计划、劳动力使用计划、材料供应计划、机械设备供应计划施工程序,项目管理总体安排。
包括施工阶段划分、施工流向和施工顺序、施工方法和施工机械选择、安全施工设计、环境保护内容及方法。
包括施工总进度计划或单项工程施工进度计划,施工平面布置图一其实是施 工进度计划的补充(或者说是一部分)。
包括劳动力需求计划,主要材料和周转材料需求计划,机械设备需求计划,预制品订货和需求计划,大型工具、器具需求计划。
包括施工准备工作组织及时间安排,技术准备及编制质量计划,施工现场准备,作业队伍和管理人员的准备,物资准备,资金准备。
包括施工平面图、施工流程图、施工用水及用电布置图等
包括保证进度目标、质量目标、安全目标、成本目标、季节施工的措施、经济措施及合同措施。
包括与项目组织相适应的信息通讯、信息中心的建立规划、运作流程。
包括针对项目的--般性及特殊性质量、安全方面的事故应急处理方案。
施工方案对应项目的划分有不同层级的分类(单位工程、单项工程、分部工程、分项工程..),同时根据方案内容有不同类别的划分(基础工程、围护工程、主体工程..),但各种方案的框架和要点一.般都包含在上述几项中。也有各别地区的方案有一些约定俗成的要求(比如苏州对出土口的注浆加固要求)。
施工方案的目的就是将施工的过程进行描述,其本质在于“计划”。对于施工方案的编写,关键在于“写”。抓住施工方案的各个要素,就可以写出好的施工方案。
施工方案的编写
1、熟悉、审查施工图纸,进行调查研究
编制方案的第 一步,也是编制方案的基础。
(1)审查图纸设计,掌握设计意图,了 解设计工况
(2) 了解施工现场周边环境,保护对象(地下管线、障碍物的位置、埋深、用途,邻近建筑物等)
(3)了解施工条件(现场临时用电、临时用水情况,生活区规划、出入口设置,施工时间规定等)
(4)熟悉施工场地地质情况(土层分布、力学性能、地下水、特殊地质情况及分布等)
(5)对掌握的情况进行风险分析,总结施工期间可能遇到的情况(施工特点)
(6)根据施工特点,划分施工阶段,初步确定施工起点、施工流程及交叉施工大致安排等(一种或多种)
2、选择施工方案和施工方法
本阶段是施工方案的优化过程,通过比较确定实施方案。
(1)掌握施工工艺、本工程设计中的特殊要求,确定施工工艺的先后顺序
(2)按照设计意图、设计工况模拟施工过程,确定施工过程中各个施工阶段的注意事项和控制要点,提出具体的施工办法
(3)根据施工流程安排初步确定现场临时场地安排施工场地布置(设备可能需要转场,临时道路可能需要临时封闭、改线等)
(4)需要特别考虑转角处施工场地安排、施工顺序,交叉施工过程中的相互影响(施工场地、水电供应等)
(5)施工方法要重点考虑减少设备和人工的闲置、减少设备转)场次数
3、计算工程量:
本阶段是施工进度计划的前提,同时要考虑工程结算。
4、编制施工进度计划:
施工进度计划是施工方案的“灵魂”
5、编制资源需用量计划:
资源需用量计划是施工方案顺利实施的保证。
6、临时设施、临时水电
临时设施、临时水电也是施工方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7、编制施工准备工作计划
施工准备工作计划一.般针对整体项目的方案进行编制。一般包括临时设施的搭建安排、主要设备进场计划、人员进场计划,有些方案中还会项目资金计划等内容。
8、编制施工平面布置图
施工平面布置图是进度计划的补充说明,也是方案中最重要的一项内容。
9、计算技术经济指标
技术经济指标是工程经济学的内容,而且是一 级建造师考试的科目之一。主要是根据预期目标和拥有的资源条件,分析项目的现金流量情况,选择最佳的经济效果。
建筑工程施工方案中技术措施部分应该如何撰写? 在建筑工程施工方案中,技术措施部分是确保工程质量、进度、安全及成本控制的关键内容,需要详细、准确地阐述。以下是撰写这部分内容的一般步骤和要点: 1、工程概况简述:简要说明建筑工程的基本情况,如工程名称、地点、规模、结构类型、层数、建筑面积等,让读者对工程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为后续技术措施的阐述提供背景信息。 2、施工测量技术措施:详细描述施工测量的方法和精度要求,包括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的建立、建筑物定位放线、垂直度控制、沉降观测等。例如,说明使用的测量仪器型号和精度,测量的频率和方法,以及如何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地基与基础工程技术措施:根据工程地质条件和设计要求,阐述地基处理的方法,如换填法、强夯法、灌注桩等。对于基础工程,说明基础的类型(如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筏板基础等)、施工工艺、钢筋绑扎、混凝土浇筑等技术要点。同时,要考虑地基与基础工程的防水、抗渗等问题,提出相应的技术措施。 4、主体结构工程技术措施:针对主体结构的类型(如砖混结构、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等),说明施工工艺和技术要求。例如,在框架结构中,要阐述模板工程(模板的选型、安装、拆除)、钢筋工程(钢筋的加工、连接、绑扎)、混凝土工程(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浇筑、振捣、养护)等技术措施。对于高层建筑,还需要考虑垂直度控制、沉降观测等特殊技术要求。 5、屋面与防水工程技术措施:说明屋面防水的等级和设防要求,阐述屋面防水施工的工艺和方法,如卷材防水、涂料防水、刚性防水等。同时,要考虑屋面排水系统的设计和施工,以及屋面保温隔热层的施工技术要求。对于卫生间、厨房等部位的防水工程,也要提出相应的技术措施,确保防水效果。 6、装饰装修工程技术措施:根据不同的装饰装修部位(如墙面、地面、顶棚等),说明施工工艺和技术要求。例如,在墙面装修中,要阐述抹灰工程、涂料工程、面砖工程等的施工工艺和质量标准。对于地面装修,要考虑地面的平整度、坡度、防滑等问题,提出相应的技术措施。同时,要注意装饰装修材料的选择和使用,确保符合环保和安全要求。 7、安装工程技术措施:包括给排水、电气、通风空调等安装工程的技术措施。在给排水工程中,要阐述管道的安装、连接、试压、防腐等技术要求;在电气工程中,要说明电线电缆的敷设、电气设备的安装、调试等技术要点;在通风空调工程中,要阐述风管的制作、安装、调试,以及空调设备的安装和运行等技术措施。同时,要考虑各安装工程之间的协调配合,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 8、季节性施工技术措施:根据工程所在地的气候条件,阐述在不同季节(如冬季、雨季、夏季等)施工时需要采取的技术措施。例如,在冬季施工中,要考虑混凝土的防冻、保温等问题;在雨季施工中,要采取防雨、排水等措施;在夏季施工中,要注意混凝土的养护和防止高温中暑等问题。 9、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应用措施:如果工程中采用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要详细阐述其应用的技术措施和注意事项。例如,说明新技术、新工艺的原理、施工方法、质量控制标准,以及新材料的性能特点、使用方法和检验要求等。同时,要对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估和总结,为今后的工程提供参考。 10、质量保证技术措施:阐述为保证工程质量所采取的技术措施,包括质量目标的分解、质量控制的要点、质量检验检测的方法和频率等。例如,说明如何对原材料、构配件进行检验检测,如何对施工过程进行质量监控,如何对成品、半成品进行保护等。同时,要建立质量保证体系,明确各级质量管理人员的职责和权限,确保工程质量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标准。 11、安全保证技术措施:针对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风险,提出相应的技术措施,如高处作业安全、临边防护、脚手架安全、施工用电安全、机械设备安全等。例如,说明如何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如何进行安全培训和教育,如何制定应急预案等。同时,要建立安全管理体系,加强对施工现场的安全检查和监督,确保施工安全。 撰写建筑工程施工方案的技术措施部分时,要紧密结合工程实际情况,详细、准确地阐述各项技术措施,确保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达到预期的质量、进度、安全和成本控制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