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图集中的地图,大部分是首次发表。遴选的原则是:以绘本、碑刻为主,以时代较早的优先,以绘制精致的为首选,以表达内容独特和完整为上乘,尽量多选用中国传统方法绘制的。
从时代上讲,本图集所选最早的图是太华山图,它上石于明万历乙卯年(1615年),后又于崇祯年间刻上了王维、李白、杜甫、韩愈、孟郊、陈抟、韩琦、邵雍等人的诗句。所选清代康熙年间绘制的地图有甘肃图绘和海口要隘水陆远近形胜全图等,雍正年间的太湖图等;乾隆年间的有福建沿海图、山西省兵备图和晋省地舆全图等。
从绘制形式上讲,较珍贵的彩色手绘地图,如军事类有直隶各海口大小炮台图、山东各海口炮台图说、九江附近长江大观、津邑濠墙全图、军衙配置图、长门海口炮台图和荆州八旗牧马图等。城市图类有福州城图、武昌汉口鸟瞰图、夔州图绘、潮州图绘、北京城地图和平乐城图等。风景名胜类有避暑山庄图、恒山图绘、焦山全景、热河图绘、盘山名胜图和奉天北镇县闾山全图。风水类有大明十三陵图绘、陵寝图、东陵风水地图、永陵全图和福陵图等。水利类有长淮全图和扬子江流图等。经济类有鄂省厘金局卡全图等。碑刻地图也极为宝贵,因为它多经战乱,不易保存。本图集收入的有:晋省地舆全图、泰山全图、华岳图、太华全图、太华山图、关山八景、龙门山全图和沧浪亭图等。
本图集未收入的精品还有:北京图(彩绘,清代)、南岳群峰图(彩绘,清代)、处标辖属四营十县汛地舆图说(10幅,彩绘,清代)、江西十三府总舆图(13幅,刻本,清代)、六经图(6幅,碑拓,清代)、湖南六十八峰图(彩绘,清代)、五台山圣境全图(墨印着色,清代)、榆林城图(彩绘,清代)等。还有一日本人头陀浪华子于宝永七年(1710年)绘制的南瞻部洲万国掌果之图(墨印着色)。
详细目录:
1.山西省城全图
此图由沐思人杜联瑞绘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比例尺为1:5000。图下还绘有方位图、图例。此图是今山西省太原市城区地图,图中绘有该城的街道、衙署、学堂、会馆、寺庙、戏楼、牌坊和军营等。从图上可以看出:全城南北长、东西窄,城墙分内外二层,各有城门八座,城中建筑群和街道多集中于西南部。图以北为上。
90cm×63cm 彩绘
2.神州城图
此图未标作者和成图时间。图中出现“领事府”,据文献载,神州是在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后开放商埠,次年英国在此设立领事,由此可知此图当绘于该年之后。又光绪三十年(1904年)各省实行新军制,图中仍用旧制,可知此图绘于该年以前。此图以北为上,图中以立体的形式绘制官署、街道、寺庙、工厂、书院、山丘、水道和桥梁等。
95cm×60cm 彩绘
3.武昌汉口鸟瞰图
此图未标作者和成图时间。图中所绘黄鹤楼于光绪十年(1884年)毁于火灾,由此可知图当绘于此年以前。此图以东为上。上部绘有武昌城,中部绘有长江和汉阳城,下部绘有汉水和汉口城。此图系用立体的形式绘制,图中标注重要地物的名称。
159cm×90cm 彩绘
4.营口图式
此图未标绘者和成图时间。从“海务关”、“洋海关”、“洋务局”等地名分析,此图当绘于光绪年间。此图所绘地域是今辽宁营口市。图以上方为南,下方为北。图中主要以城区内容为主,绘有官署、民居、寺庙、营房、城墙等。城北绘有辽河,河中有兵舰“天津”号和“大沽”号,另有未标名的兵船、民船数只。此图无比例尺,地物大多以立面形式绘制,写实性较强。
92cm×180cm 彩绘
5.夔州图绘
此图作者及成图时间不祥,从图中官署可知为清人所绘。所绘地域为四川省夔州府治(今奉节县永安镇)。所绘内容以官署建筑为主,如川东首郡、庆安堂、奉节县署、监捕府、府儒学、都督府、右营、火药局等。另外绘有较多的宗教建筑,如关帝庙文昌祠、清真寺、城隍庙等。在城的三面绘有长江三峡的起始地段。此图以北为上。
82cm×150cm 彩绘
6.潮州图绘
此图未标绘者和绘图时间。据图上地物名称可知为清入所绘。此图所绘地域为广东省潮州府城及附近地区(今潮安县)。潮州府城位于图的下半部,图的上半部(北部)为韩江。城中主要绘有官署,如潮州府、总镇府、道台、盐分司、两广司、府学。所绘城墙中标有主要的城门,如北门、上水门、水仙门、朝阳门、紫竹门。图中还标绘有潮州九景:湘桥春涨、龙舟宝塔、北祠佛灯、青天白日、金山古松、鳄渡秋风、薰风自南、西湖渔筏。
67cm×138cm 彩绘
7.香港图
此图无作者和成图时间,图上无地名。据图上的两座西洋建筑和水中的洋轮可以判定它为清代晚期的作品。图中的建筑依山傍水,错落有致,不少屋顶挂有英、美等国国旗。海中的机动船也挂有法、美等国的国旗。
62cm×106cm 彩绘
8.自喀什噶尔至甘州城地图
此图未标作者和成图时间。因注记中有“道光八年(1828年)”,可知此图绘于此年以后。又图中绘有库车城、和阗城、沙鸦儿城等光绪年间升州或县的城,此图当绘于光绪年间。此图所绘范围东起甘肃的甘州(今张掖市),经哈密、吐鲁番、库车、和阗等南疆地区,止于喀什噶尔。沿途城池、驿站、山脉、水道、关隘、沙漠、湖泊、寺庙尽绘其中。此图以南为上,以西为右。
48cm×265cm 彩绘
9.甘肃图绘
此图未标作者和成图时间。因注记中有“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可知此图绘于此年以后。又因雍正二年(1724年)所裁山丹卫,图上依旧,故知此图绘于此年之前。此图以北为上。所绘地域东起陕西河曲县,西至甘肃的肃州(今酒泉县),主要绘有长城上的哨位,关隘,长城两边的城池、卫所、堡寨、驿站、交通路线、山脉和河流等,是一幅具有军事性质的地图。
50cm×394cm 彩绘
10.直隶各海口大小炮台图说
此图有图名,无作者和成图时间。由“新城炮台”和“水雷营”等地名可知此图约于光绪八年(1882年)之后不久所绘。图中所绘为天津大沽南北岸的威、镇、海、门、高字五个炮台;北塘南北岸二炮台;新城三个炮台;山海关定远、清远、镇远三个炮台。每图均有图说,图说中详述炮台的大小尺寸、各种库房的设置和兵房数量。
47cm×745cm 彩绘
11.山东各海口大小炮台图说
此图无作者和成图时间。图中注记记述“光绪庚寅(1890年)春”的事情,表明此图绘于此年以后。图中绘出山东九个海口(烟台、威海、黄泥崖、祭祀台、赵北嘴、鹿角嘴、龙庙嘴、刘公岛、日岛)的炮台。每幅图都有图说。它们详细地记述了各炮台的位置、大小、兵房的数量及用途。
47cm×1193cm 彩绘
12.浙江省全海图说
此图未标作者与成图时间。据图说可知为浙江水师所绘,图上标有“海宁州”,由此可知此图不早于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又图上标有“石浦所”,故此图不晚于道光三年(1823年)。全图“分别营县山屿岛屿”,图说详备“水程更数”,是一幅重要的浙江海域军事地图。
42cm×646cm 彩绘
13.福建沿海图
此图未标作者和成图时间。据图上“福宁府”一名可知,此图不早于雍正十二年(1734年);又据“诸罗县”一名可知,此图不晚于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即绘于乾隆年间。由此图所标内容来看,它是一幅福建海防地图。该图所载军事组织之详细,非一般人所能知,由此可以推断此图为福建水师所绘。此图以台湾部分“(即东向)为上方,福建沿海(即西向)为下方,海峡两岸岛屿、山岭、城池、炮台、村落尽绘于其中。
63cm×440cm 彩绘
14.海口要隘水陆远近形胜全图
此图为余仁所绘。图中有“海丰县”,无“陆丰县”,由此可知此图不晚于雍正九年(1731年),又图中有“新安县”,知此图不早于康熙八年(1669年)。此图所绘地域为广东沿海地区,大凡沿海的炮台、岛屿、港口、所、汛、寨、协、镇、城池等均绘于其中,是一幅清代广东沿海军事地图。
48cm×898cm 彩绘
15.山西省兵备图
此图绘者不详。图上无“平顺县”,可知此图绘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以后,又图中有“乐平县”,知此图绘于嘉庆元年(1796年)以前,此图上南下北,其地域为山西的长城以南地区。图中绘有河道、山岭、道路和城池。另还用贴签的形式标有城池的大小、城池间的距离、各营所属的汛数及兵员,而且在图上另用大红字标出各县应属何渡和各县所属隘口处数。
94cm×172cm 彩绘
16.北京第一景昆明湖万寿山全图
此图未标作者和成图时间,也未注任何地名。因乾隆十六年(1751年)才将“瓮山”改名“万寿山”,湖名“昆明湖”,因此此图必绘于此年以后,又湖中出现机动轮船,表明此图绘于清末。图中所绘主要是万寿山地区的楼台亭阁、昆明湖中的小岛与拱桥,以及湖岸边的古迹和田庄。
37cm×60cm 套色石印
17.避暑山庄图
此图未标作者和成图时间。避暑山庄于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全部峻工,因而此图必绘于此年之后。图以北为上,图中所绘为康熙五十年(1711年)所题三十六景、乾隆十九年(1754年)所题三十六景以及外八庙。清冷牧和钱维城都曾绘过《避署山庄图》,未知此图为何人所绘。
209cm×357cm 彩绘
18.黄河全图
此图未标作者与图时间。图上所绘黄河入海口在江苏省安东县东、阜宁县北,这是咸丰三年(1853年)以前的故道,可知此图不晚于此年。又阜宁县为雍正九年(1731年)置,故此图不会早于此年。此图是一幅黄河流域全图,其地域范围,西起河源,东临大海,北至长城,南达长江。全流域的府、州、县治、河道、运河、湖泊、山岭均绘于其中。图以北为上。
252cm×356cm 彩绘
19.九江附近长江大观
此图未标作者及成图时间。据图中地名“江苏布政使司”可知,此图绘于康熙六年(1667年)以后,又图上有“九江水师营”名,可知此图绘于道光二年(1822年)以前,因此年以后“九江水师营”改为长江水师所属的“湖口总兵”。此图以南为上,上方绘制了九江城,包括城墙、官署和民居。图的中部为长江,长江中绘有九江水师营的战船,图下部为长江北岸,主要标绘了重要的关口及聚落。
141cm×355cm 彩绘
20.南岳群峰图
此图未标作者和成图时间。依据“长沙城”和“水陆洲”无西洋式建筑的状况分析,此图可能绘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以前。此图所绘为湘江长沙至衡州(今衡阳)沿岸的山岳群峰,尤以南岳附近诸峰最为详细,并绘有湘江两岸较大的城池,如衡州府城、衡山县城、湘潭县城和长沙省城等。此图以湘江西岸为上,所绘地物均为立体形状。
27cm×186cm 套色石印
21.恒山图绘
此图未标作者和成图时间。由于顺治十七年(1660年)祭祀北岳自河北曲阳移至山西恒山,图中标有“北岳行宫”一名,可知此图必绘于此年以后。图中上北下南,不注比例尺。图上绘有恒山和山中的寺庙建筑,如山门、天门、玉皇庙、太尉庙、纯阳宫和悬空寺。另绘有恒山胜景:朔方第一、恒风壮丽、夕阳反照、□极于天等。图的西北部绘有浑源城和北岳行宫。它是一幅详细的恒山名胜图。
59cm×53cm 彩绘
22.焦山全景
此图未标作者和成图时间。根据图中人物的服饰,可知图为清代所绘,具体年代不详。此图上南下北。绘制的地区是属江苏丹徒、位于长江中的焦山及附近地区。此山与象山、连城州隔江相对,其东为圜山、五峰山,它们隔江与高桥相对,这些山上皆设有炮台。图上绘有山岭、长江、浮桥、炮台、寺、庙、宫、楼、庵、阁、亭和行宫,还绘有清兵和其他人物的活动场面。
120cm×240cm 彩绘
23.大明十三陵图绘
此图未标作者和成图时间。虽然图中有“大明”字样,但非明代所绘。因为十三陵中的“思陵”为明代最后一个皇帝朱由检(即崇祯皇帝)(1628年—1644年在位)的陵墓,它建成于顺治十六年(1659年),因而此图最早不会超过此年。明十三陵分别为长陵、献陵、景陵、裕陵、茂陵、泰陵、康陵、永陵、昭陵、定陵、庆陵、德陵和思陵。图中标绘出十三个陵的位置、形状及陵区的其它建筑物。
98cm×179cm 彩绘
24.陵寝图
此图未标作者与成图时间。由于图上标有“东陵”,可知此图绘于光绪五年(1879年)以后。此图是清东陵图,所绘主要为孝陵(顺治)、孝东陵、景陵(康熙)、景妃陵、裕陵(乾隆)、裕妃陵、定陵(咸丰)、定东陵、惠陵(同治)、惠妃陵等皇陵和后、妃陵,另还绘有其它亲王陵墓以及所在山脉的形态等。
139cm×363cm 彩绘
25.东陵路程图
此图由营造司裕朗于同治三年(1864年)十月受命绘制。此图是将从京城到东陵二百五十六里路途中所经行宫、中伙站、聚落、汛、营、河、桥、寺、庙、坊等依次截取绘制成图。图分成上下四排,每排二十一幅,共八十四幅。每一幅中绘一地物或几个地物不等。所绘地物均为立体形状,但都标有名称,不少地方标有离京城里程和与最近一个行宫的相对方位。
30cm×163cm 彩绘
26.地球全图
此图于咸丰甲寅年(1854年)七月由香山林谦(字若谷)考订,其子林业修摹绘。此图为东、西两半球图,“直线经度自顺天起东西分中”、“横线纬度自赤道起南北分中”,每十度绘一条经(纬)线,十度的经(纬)线长为二千五百里。此图所绘仅标出大陆轮廓线,大的山脉、河流和沙漠,无国界,文字注记较多。此图与以前的图的进步之处是绘制了较为准确的澳大利亚形状,最大的不足是未绘南极洲,仅标“南冰海”名。
66cm×121cm 彩色套印
27.大明九边万国人迹路程全图
此图由姑苏(今苏州)人王君甫于康熙二年(1663年)发行,图中注有“本朝帝畿书坊梅村弥白重梓”。此图原绘于明代(1368-1644年),后由王君甫等人重刻。此图所绘以两京十三省为主,详细地标绘各府、州、县、卫、宣尉司、宣抚司、军民府、按抚司、长官司、在图的四周标绘邻近国家。图右上角的美洲、左边的非洲和欧洲严重失真。图的上部有“万国大全图说”,下部是府州县路程数据,右边是九边距京里程,左边是外国的介绍。
119cm×119cm 墨印着色
28.北京城地图
此图未标作者及成图时间。图上所标“民政部”是1906年11月6日由“巡警部”改设,由此可知此图绘于此年以后。图中详细标明满族八旗(正黄、正白、正红、正蓝、镶黄、镶白、镶红、镶蓝)所驻位置,无民国时官署名称,可知此图不晚于宣统三年(1911年)。此图所绘范围为左安门、永定门、右安门、广安门、西便门、阜成门、西直门、德胜门、安定门、东直门、朝阳门、东便门、广渠门之内的皇城主体建筑、街道、社坛、庙宇等。其比例为1:15000。
76cm×56cm 彩绘
29.京师全图
此图未标作者及成图时间。图上所标“詹事府”于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裁归翰林院,由此可知此图绘于此年之前。“西什库”原在府右街蚕池口,后于光绪十六年(1890年)迁至北海西北,图中“西什库”已迁,可知此图必绘于此年以后。此图地域范围在十三座城门之内的城区,图由红、黄、蓝、灰、绿五种颜色绘制,清晰精致。
107cm×59cm 墨印着色
30.京城内外首善全图
此图为谈梅庆绘制,绘制年代不详。由于图上的“西什库”已不在蚕池口,可知此图不早于光绪十六年(1890年),又由于图上仍标有“詹事府”,可知此图不晚于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图中所绘范围仍为十三座城门之内的城区,所标地名极为详尽,图四周还注各城墙的长度。
62cm×53cm 墨印
31.京城详细地图
此图为上海商务印书馆于宣统三年(1911年)五月初一日发行,本图为第五版。原图始测绘于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修订出版。此图地域范围为十三座城门之内的城区,只是在城周围绘有少量名胜等。城内官宇、街道、古迹绘制极为规整细致,所标地名比较齐全。
79cm×59cm 墨印
32.津邑濠墙全图
此图未标作者和成图时间。图中“机器局”为同治九年(1870年)由“军火机器总局”改成,可知此图绘于此年以后。又图上未绘光绪十四年(1888年)修建的京奉铁路的天津段,表明此图早于此年。图中所绘范围主要为天津濠墙之内地域。图以南为上,城区位于西南部。所绘内容多为营房、炮台的分布,是一幅具有极强军事性质的地图。
66cm×87cm 彩绘
33.山西省城街道及附近坛庙村庄图
此图未标作者和成图时间。因图上未标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创设的“山西机器局”、“山西武备学堂”和“省会学堂”,可知此图绘于1898年之前。又城内原有著名的“崇善寺”,同治三年(1864年)失火被焚,图中未绘,说明此图绘于此年以后。此图所绘地域主要为太原城,附带绘有城外村庄。图以北为上。
56cm×60cm 墨印着色
34.江宁省城图
此图为姑苏(今苏州)尹德纯绘于同治十二年(1873年),图以北为上。全图所绘为江宁城(今南京城)及其附近地区。城内悉绘官署、街道、寺庙、山丘、水道和桥梁等。城东绘有明故宫,城西绘有长江及其中的沙洲。图左下角有作者的题记,记述了绘图的原因、图板的藏处等。
61cm×98cm 墨印
35.姑苏城图
此图未标作者和成图时间。图上标有创建于光绪九年(1883年)的“美国医院”(即博习医院),可知此图不早于此年。又图中所标的“美国义学堂”(即博习书院)已于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二月改名东吴大学堂,说明此图不晚于此年。图中所绘为今苏州市地区。图中用墨色绘出城墙、街道和河道等,用红色标示各都图的范围和名称,用多种颜色绘出官署、寺庙和山丘等。图以北为上。
81cm×48cm 彩色套印
36.苏州城厢内外全图
此图未标作者与成图时间。由于图上未标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创办的“苏州中西学堂”、“苏城中西三等公学”等,表明此图绘于此年以前。又图上标有同治十二年(1873年)重建的“正谊书院”,说明此图绘于此年以后。此图墨印后用红签标出分区各段巡员的姓名,极为详细,可知此图为巡警所用地图。
101cm×60cm 墨印
37.浙江省垣坊巷全图
此图原由坦坦居主人绘刻于咸丰九年(1859年),后由华亭人许若德重刻于光绪四年(1878年)六月。此图所绘区域为十座城门之内的街道、官署、寺庙、学宫、河道、桥梁等,内容十分详尽。此图在每座城门边标有用罗盘测出的方位,这为传世历代地图所仅见。图左有一长跋记述绘制此图的起因和年代。
58cm×100cm 墨印
38.浙江省城图
此图由浙江舆图局测绘于光绪十八年(1892年)。图中绘有方格,每方为六十丈,这是传世大幅城市地图中所少见的。图右方的“图说”详尽地介绍所测得的杭州城区幅员大小、河流走向及名称变化、水旱情况及其河流塞开的经过、此图依据的资料等。此图所绘为杭州城内的街巷、官署、寺庙、民居和水道等。
116cm×66cm 墨印
39.江西省城内外全图
此图未标作者和成图时间,但标注有比例尺和图例。由图中所标“南昌高等小学堂”、“高等学堂”、“陆军小学堂”、“地方自治研究所”等名称,可知此图绘于清末。此图以北为上。所绘内容为南昌城、赣江及江上沙洲、江西岸的建筑物等。
50cm×55cm 墨印
40.武昌城外街道图
此图由湖北藩署刊于光绪三年(1877年)八月。此图以北为上。所绘内容主要为武昌城外的街道、长江及其支流、湖荡等,而于城内仅绘少量重要官署机构,这在传世古地图中是少见的。城外的地域东至今洪山,西至长江北岸,南至南湖,北至沙湖。城墙用灰色、街道用褐色、水体用草绿色表示。
66cm×54cm 墨印着色
41.湖北省城街坊图
此图由湖北藩署刊于光绪三年(1877年)。所绘范围为武昌城内区域。此图图上标有四个方位,以北为上。图中标绘了城的主要街道、官署所在、城门形态、城的轮廓、山和湖的分布、以及寺庙建筑的位置。城墙用灰色、街道用褐色,水体用淡蓝色、山用绿色表示。此图与“武昌城外街道图”可能为姊妹关系,二者可配合使用。
73cm×65cm 墨印着色
42.湖北省城内外街道总图
此图未标作者和成图时间。由于图上未标光绪十四年(1888年)设立的“湖北纺织官局”,可知此图绘于此年之前。又因图中的“崇文书局”、“救生局”均为光绪年间的机构,由此可知此图绘于光绪初年。图以北为上。所绘区域为今武汉市武昌区,图中地名极为详细,绘制也较为精致,是一幅上乘之作。
27cm×27cm 墨印
43.广东图绘
此图未标作者和成图时间。由于图上所标“两广邮堂总查”隶属于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设立的“邮政总局”,可知此图绘于1899年以后。又图中的“粤海关税馆”为清朝机构,所以此图不晚于宣统三年(1911年)。此图用油墨绘制,图的上部为山脉,中部为官署、街道,下部为海,海中绘有不少机动船和木船。
62cm×106cm 彩绘
44.重庆府治全图
此图由江国璋绘刻于光绪十二年(1886年)。此图所绘地域为今重庆市,图上详尽地绘制了街道、官署、码头、寺庙等,并绘有长江和嘉陵江,所注地名极为详细。图以北为上。在图的左下角有作者的题跋,文中论述了绘图的起因、过程和时间。
76cm×149cm 墨印
45.平乐城图
此图为黄云元绘于光绪十四年(1888年)。此图所绘区域为今广西平乐县城及附近地区。城位于图的中部,所绘主要有城墙、官署、民居等。图的上部绘有城附近的山脉和田庄。图的下部为桂江,江中绘有用船连成的浮桥。图中无地名。作者在图的左上角撰有八景诗二首,并记述此图是遵平乐知府所嘱而绘制的。
67cm×138cm 墨绘
46.回疆八城地舆全图
此图未标作者和成图时间。图中“英吉沙尔”一名于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由旧名改称,可知此图不会早于此年。又图中未绘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所筑永宁城以及以后的新城,故此图不晚于此年。图中所绘回疆城池有库车、阿克苏、乌什、和阗、叶尔羌、伊犁、喀什噶尔、英吉沙尔和喀喇萨尔等。图中还详细标绘有交通路线和驿站。图以南为上。
76cm×137cm 彩绘
47.晋省地舆全图
此图由定襄人李实甫绘于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冬,此图所绘地域为当时的山西省。图以北为上。所绘内容主要为府、县城,交通路线和驿站,大的水系和山脉。在府、县城旁分别注有距省城和府城的里数。
136cm×62cm 碑刻墨拓
48.太和县疆舆全图
此图为徐鸿恩绘于光绪三十年(1904年)。此图所绘区域为今安徽太和县境。图以北为上,画有方格,每方折五里。图的左下角有作者的题记,文中论述了绘图的经过,所用的资料、本图的比例尺和图式等。图的上方有长篇说明文字,文中介绍了该县的分野、四至、城池大小、古迹名胜和田地亩数等。
123cm×73cm 彩绘
49.山海关图
此图未标作者,仅注“时在乙卯年画于雄关南窗之下”。由于图中绘有铁路和火车,因而“乙卯”不是咸丰乙卯年(1855年),应是民国乙卯年(1915年)。图虽名山海关图,但实际绘制的是整个临榆县,山海关反而不突出。图以北为上,县城置于图的右边。图中主要绘制县城的街道、城郊村庄、铁路、厂房等。
81cm×153cm 彩绘
50.军衙配置图
此图为张兆祥绘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七月。此图以南为上,以西为右。所绘区域为北京德胜门至朝阳门一线以外的东北郊区。底图用彩色绘制城墙、城河、水道、电线杆、寺庙和村庄,后又用大红、粉红、紫红、蓝、黄五色纸签标出军事机构的位置,图上还注北营地面周围大四趾交界里数和北营四汛各所属交界里数。
69cm×136cm 彩绘
51.长门海口炮台图
此图未标作者及成图时间。图中所标“电报局”是在“电政总局”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十二月设立时所建,可知此图不早于此年。图中无民国时的建置,所以此图不晚于宣统三年(1911年)。此图所绘区域为神州城至东南海口的地理形胜及炮台位置。图以偏西北方向为上,比例尺为每尺三里三。
69cm×136cm 彩绘
52.伊犁地图
此图未标作者和成图时间。图中绘有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改用新名的九个城:惠远、惠宁、绥定、广仁、瞻德、拱宸、熙春、宁远和塔勒奇,由此可知此图不早于该年。又据文献,同治五年(1866年)伊犁“陷回”,后又为俄占,光绪八年(1882年)才收回,这期间的变化图上无反映,表明此图不晚于1866年。图中详细地绘出了伊犁地区的卡伦、路线、山脉、河流、湖泊等。图以南为上。
66cm×75cm 墨绘
53.荆州八旗牧马图
此图为班宝柱所绘,作者为荆州府同知,可知此图为官绘官用。其内容为镶白旗、镶红旗、正黄旗、正白旗、正红旗、镶黄旗、正蓝旗、镶蓝旗八旗的马厂在荆州府和安陆府的分布,图上详细注明马厂的四至和面积数量。此图以草绿色绘河流,用褐色绘马厂地,用黑、褐二色绘垸堤,用红色绘建筑物。
34cm×312cm 彩绘
54.长江水利闸口形势全图
此图为“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兼军务督办海防事谊全权大臣李鸿章”呈给皇帝的地图,当为李的幕寮所绘。李在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任上述职务,次年即去逝,表明此图绘于1900-1901年。此图所绘地域北起砀山县(图右),南至镇江府(图左)。所绘主要为黄河、运河及两岸的水道、湖泊、水闸及城池。图中水体用黑绿双色表示,部分地名由红签题写。
34cm×266cm 彩绘
55.御陵路程图
此图未标作者和成图时间。图中仅标有泰陵、昌陵、慕陵,而无“崇陵”,可知此图绘于宣统元年(1909年)以前。图中的“慕东陵”在咸丰五年(1855年)才定名,故此图不会早于此年。此图为赴西陵的路程图,所绘路程东起卢沟桥以东,途经良乡县、涞水县、易州,最后抵达西陵。图以黄色表示所走路线。
34cm×137cm 彩绘
56.长淮全图
此图未标作者和成图时间。图上有“同治十二年(1873年)”的年号,说明此图绘于此年以后。此图绘有方格,每方五十里。所绘区域主要为淮河中下游地区,东至东海,西至颖州阜阳县,北至微山湖,南至凤阳县。图上绘制此区域内众多的水系,并有详尽的注记文字,是一幅珍贵的水利图。
59cm×107cm 彩绘
57.扬子江流图
此图未标作者和成图时间。图中所注的“长江水师”设立于同治三年(1864年),由此可知此图绘于此年以后。此图以南为上。所绘区域南至洞庭湖,北至长湖,东至洪湖以东的长江,西至公安县城。图中所标为长江水师江陵公安千总、把总所辖范围和各塘的位置及此区域内的水体、城池等。
69cm×112cm 彩绘
58.万寿山图
此图为菊隐请画师绘制,“财政部印刷局印刷”。“财政部”为北洋军阀时期(1911年—1928年)的机构,表明此图绘于民国初年。此图上部有菊隐所写题记的残文,文中记述了绘制此图的经过。文后附有图说,描述了图中所绘景物的名称和位置,因图中未注地名,故赖此可识别各个景物。
62cm×95cm 铜版彩印
59.热河图绘
此图未标作者和成图时间。图中地名极少,故难以推定其具体绘制时间。由于热河行宫竣工于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因而此图必绘于此年以后。图上所绘的内容主要为围墙之内的人工和自然景物。各种景物均采用不同的色彩立体绘制,具有较强的真实感。图以北为上。
122cm×239cm 彩绘
60.泰山全图
此图未标作者和成图时间。图中在泰山南部标有“府署”和“县署”,此府名泰安府,此县为泰安县。府、县均设于雍正十三年(1735年),由此可知此图绘于此年以后。图中还标有守备署、参府署,这些是清代的官制,因而此图不晚于宣统三年(1911年)。图以北为上。图中以立体的形式绘制了泰山的峰、岭、名胜古迹以及泰安府的城池等。
113cm×62cm 碑刻墨拓
61.华岳图
此图为姬泰云所绘,成图年代不详。此图以简练的笔法勾绘出华山的形状、山中的建筑物、道路和树木,并详细地标出了地名。在山的脚下,绘有玉泉院。图以南为上。它是一幅难得的华山旅游图。
118cm×67cm 碑刻墨拓
62.敕建南海普陀山境全图
此图为秦号绘,未标成图时间。图中标有“西址镇海宁为界”,“镇海”为镇海县,“宁”为宁波府,镇海县于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由定海县改,可知此图绘于此年以后。图上详细标绘普陀山上的胜迹,图右上角有十句八言诗。
90cm×50cm 墨印
63.御题天下大峨眉山胜景
此图未标作者和成图时间。图左下角标有“加(嘉)定府”一名,此府于康熙十二年(1673年)由州升,故此图当绘于此年以后。此图以立体的形式绘制峨眉山的形状、山中的各类建筑物。它还形象地标绘有“佛光”,图右下角简略地绘有峨眉县城。图中多处刻有绝句。
79cm×44cm 墨印
64.太华全图
此图由河东贾铉绘于光绪六年(1880年),李士龙、卜世刻石。此图左上角的题跋为贾氏所撰,文中记述了绘图的经过及成图的时间。此图在山间绘有云雾,比较独特。从拓片可知此图碑已断成两截,今不知存于何处。
133cm×68cm 碑刻墨拓
65.太华山图
此图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华阳县知事南阳人王九畴主持上石,原图作者不详.图刻成后又有人于明崇祯年间(1628年—1644年)于上题刻诗句。图的上方有王维、李白、杜甫、韩愈、孟郊、陈抟、韩琦、邵雍、薛瑄、李梦阳、李梦龙、冯从吾等名人的诗句。图的下部绘有华山全景。
80cm×171cm 碑刻墨拓
66.关中八景
此图为林一和武廷桂绘制并题诗,樊东兴摹刻。跋中提到“庚申”友人索图之事,清代有四个庚申年(1680、1740、1800、1860)不知为哪一个。此图每景一幅,共有八幅。八景为:华岳仙掌、太白积雪、咸阳古渡、雁塔晨钟、曲江流饮、骊山晚照、霸柳风雪、草堂烟雾。每幅细致地描述该景的特征。
图八幅每幅122cm×30cm 碑刻墨拓
67.集咏燕地八景全图
此图未标作者和成图时间。由于八景的景点各代不一,此图中的八景为乾隆十六年(1751年)所定(名称有异,景点相同),可知此图所绘不会早于此年。八景为金台夕照、居庸迭翠、玉泉垂虹、卢沟晓月、琼岛春云、太液秋风,蓟门烟树、西山霁雪。此图每二景绘图一小幅,每景题诗一首。
12cm×54cm 墨印
68.龙门山全图
此图于咸丰五年(1855年)春由李玉堂绘赵英俊刻石。此图所绘龙门山即今洛阳南龙门,亦称伊阙。图以西为上。图上方绘洛水从远山急驰而来,过龙门口则为万马平川。图中绘有龙门两岸的城池和山岭。图的左侧为武骊珠所撰长跋,记述了此图绘制的由来和刻石的经过。
53cm×129cm 碑刻墨拓
69.盘山名胜图绘
此图未标作者和成图时间。图中所绘为今蓟县盘山的静寄山庄。此山庄建于乾隆九年(1744年),此图当绘于此年之后。山庄规制差仿避暑山庄,垣周七里半。清高宗驻跸25次,仁宗驻跸7次,嘉庆十五(1810年)以后,遂绝巡幸,此图可能绘于此年之前。
93cm×179cm 彩绘
70.奉天北镇县闾山全图
此图为江庆久绘。由于“北镇县”是由“广宁县”于1914年1月改名,所以图中所标绘制时间“乙丑年”应为民国乙丑年(1925年),而不是前人注录的同治乙丑年(1865年)。此图将北镇县绘于图右部,是以北为上。左部绘有附近闾山(今称医巫闾山)及其中的建筑物。
60cm×137cm 彩绘
71.太湖图
此图未标作者和成图时间。图中所标的元和、震泽、阳湖、金匮和荆溪县是雍正二年(1724年)九月所置,表明此图绘于此年以后。又图上未标乾隆元年(1736年)在洞庭东山中所置“太湖厅”,因而此图不晚于此年。此图所绘区域为太湖及周围地区,图中详细标绘了太湖及周围的水体、军事机构。
56cm×95cm 彩绘
72.文庙圣宫全图
此图未标作者和成图时间。图中所标人物最后一位是“陆陇其”(1630—1693年),可知此图绘于1693年以后。此图绘有文庙(即山东孔庙)的照壁,极星门及东、西庑的先儒牌位,佚名建筑及东、西庑的先贤牌位,大成殿及万世师表(孔子),东、西配享的哲人牌位,崇圣祠及东、西配享者牌位等。
77cm×45cm 朱印
73.诸葛武侯祠图
此图为许昌郭之昆所绘,时间在“乙未年”,清朝有五个乙未年(1655、1715、1775、1835、1895年),未知何是。此图所绘为今河南南阳西南卧龙冈上的武侯祠。图以西北为上。所绘内容为该祠的全部建筑以及附近的山岭和河流。图左上角有作者的题记,文中简要地论述了诸葛亮的事迹。
91cm×170cm 墨印
74.重修盛京睿王府第图
此图未标作者和成图时间。图以北为上。图中所绘为睿王府第,从前至后绘有照壁、仪门、东西厢房、十字甬路、角门、大德厅、后板枤、大仙堂等。每个建筑物上均用红纸签标明名称、数量。图下注记记述了各建筑物的长宽以及相距数目。
88cm×53cm 彩绘
75.沧浪亭图
此图于光绪九年(1883年)夏四月由僧济航所绘。此图所绘为今苏州市著名园林沧浪亭的景致,小山、葑溪、复廊、花墙、漏窗、面水轩、方亭观鱼处、明道堂、五百名贤祠、御碑亭、仰止亭等尽绘其中。图的左上方有作者的题记和清洪钧的诗句。
128cm×66cm 碑刻墨拓
76.明十三陵图
此图由中和氏绘制,时间在“乙巳年夏月”。清代有五个乙巳年,但前两个在思陵修建前,因此不可能是,后三个(1785、1845、1905)均有可能。此图以中国画的形式描绘出十三陵的全景,并注明各陵和其它地物的名称。图的中部有作者的题记。
67cm×136cm 彩绘
77.东陵风水全图
此图未标作者和成图时间。图上绘有慈禧(1835年—1908年)所葬的“定东陵”,可知此图绘于宣统元年(1909年)以后。图中画有方格网,每方四里,图下还例有24个图例。此图称风水地图,因而所绘内容是整个东陵所在区域的山岭的来龙去脉。图中详细地标出山、水、界线、火道、甬路、围墙、风脉、红桩、白桩等内容。
106cm×57cm 彩绘
78.东陵地图
此图未标作者和成图时间。图中绘有“定陵”而无“惠陵”,可知此图绘于同治四年(1865年)九月以后、光绪五年(1879年)以前。此图将清东陵置于图的中央,四周的山岭绘成辐散状。图中除标绘陵寝的各类建筑外,还标有守陵的机构。
61cm×66cm 彩绘
79.永陵全图
此图未标作者和成图时间。图中所绘内容为清太祖努尔哈赤的远祖孟特穆、曾祖福满、祖父觉昌安、父塔克世及其伯父礼敦、叔父塔察篇古等人的陵墓,它位于今辽宁新宾县启运山南麓。陵建于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初称兴京陵,顺治十六年(1659年)改名“永陵”,可知此图绘于此年以后,由于绘法与“福陵全图”相同,表明两图可能绘于同时。
55cm×54cm 彩绘
80.福陵全图
此图未标作者和成图时间。图中所绘为清太祖努尔哈赤和皇后叶赫纳拉氏的陵墓(在今沈阳市东郊天柱山),俗称“东陵”,始建于天聪三年(1629年)。由图中注记可知,此图是在建成以后若乾年的一次修复中所绘。此图主要描绘福陵的结构及其所在山岭的形状。图四周标有罗盘的24个方位。以子位为上方。
54cm×54cm 彩绘
81.陵墓图
此图未标作者和成图时间。图中红签“×帝之陵”缺一关键字,故不知为何帝之陵。此图以西为上。图中详细地绘制了陵墓的重要建筑物,并另贴红签标明各自的名称,但残缺严重。红签中还标注有关建筑的大小尺寸和维修计划等。
56cm×47cm 彩绘
82.四川第二次商业劝工会场图
此图由沈秉坤绘于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春仲花朝,成都图书总局印行。此图主要描绘商业劝工会场的结构、商品展览销售的分区、各保安机构的位置、工商行政部门的设置、娱乐场所和饮食行业的地点。
59cm×87cm 墨印着色
83.广东六门缉私地舆图
此图由盐巡检姚翰所绘呈。注记中提到会典馆颁发“测绘章程”一事,可知此图绘于光绪二十年(1894年)以后。此图所绘区域为广东珠江口及附近地区。图中标有经纬网格,经度从北京起算,纬度由赤道起算,每二分绘一条经(纬)线。图中用不同的颜色表示缉私管辖范围,图右下角用红色标绘出香港地区。
67cm×86cm 彩绘
84.鄂省厘金局卡全图
此图绘于光绪八年(1882年),湖北牙厘总局刊印。“厘金”即“厘捐”,一种额外商业税,咸丰五年(1855年)全国推行,因税设局。此图所绘即为湖北省牙金局的收税区域。图中详细地标绘了省内各府、县、镇、驿的位置及其之间的距离、河流及山脉走向,以作收税之用。
68cm×133cm 彩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