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专业:道路与铁道工程
授予学位:博士
学位授予单位:xx大学
学位年度: 2009年
柔性基层沥青路面以其优良的路用性能成为我国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的必要补充形式。相对于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而言,随着其沥青层厚度的增加,路面结构层受力必然要发生一定的变化,在此条件下如何进行柔性基层沥青路面的结构设计就成为其在我国得以推广应用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沥青路面结构服务期内,我国沥青路面设计采用的弯沉指标及国外采用的路基顶面压应变、沥青层底部拉应变指标均不能真实反映实际道路的破坏情况,本文以柔性基层沥青路面的病害为切入点,提出以车辙、Top.Down裂纹、反射裂纹(仅对混合式基层沥青路面)为设计指标,建立了相应的柔性基层沥青路面性能预估模型,在此基础上完成了路面结构车辙深度及疲劳寿命的计算。最后以青岛.银川高速公路采用混合式路面试验段为依托工程,进行了车辙深度和反射裂纹、Top.Down裂纹疲劳寿命的预估计算。
首先通过频率扫描试验确定了三种不同沥青混合料在不同温度下对应的动模量及相位角,根据粘弹性力学中的时温等效原理,应用WLF方程,通过Sig.moidal函数及非线性最小二乘法确定某一温度下沥青混合料的动态模量主曲线及相位角主曲线,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傅立叶变换确定广义Maxwell模型的粘弹性参数,为后期的车辙计算奠定了基础。此外,由于ANSYS有限元程序自身对材料模型的要求,需把通过试验确定的松弛模量转化成剪切模量及体积模量再用于有限元计算,鉴于此,推导了广义Maxwell模型的三维本构方程,应用留数定理确定了蠕变函数的系数,基于以上研究,确定了沥青混合料的剪切模量及体积模量的表达式。同时,应用FWD实测试验路段的弯沉值,根据BP神经网络的L.M动量项法确定了路基土及半刚性底基层材料的动模量值,并在沥青混合料频率扫描试验的基础上,结合有效深度的定义确定了沥青混合料在一定的设计车速、结构层厚度情况下对应的模量值,为试验段路面性能预估提供必要的参数。
车辙计算时,利用概率统计理论计算了不同荷载偏移距离下路面不同位置的荷载作用的概率,应用有限元程序计算路面结构的车辙。应用所建模型,进行了基于荷载大小、行车速度、荷载作用次数、轮胎中线偏移距离及土基模量等五个因素的车辙正交计算。
通过方差分析法确定了各因素对车辙影响的显著程度,以期为今后的路面设计及养护工作提供必要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