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设计梁按部分预应力混凝土A类构件设计,采用先简支后连续结构,桥面铺装层考虑参加受力;每侧防撞栏重力的作用力分别为5kN/m。
2.桥梁纵坡处理:梁端在预制时设置调平钢板,以保证支座支承面顺桥向水平。结构连续位置下设兜底钢板,以保证永久支座支承面水平。
3.桥梁横坡处理:预制T形梁腹板均保持竖直,使支座支承面水平。横坡通过梁间湿接缝及桥面铺装厚度调整。
4.横隔板设置:为了增强主梁之间的横向连接刚度,除设置端横隔梁外,还设置3片中横隔梁,间距为4×4.75m,共计5片。端横隔梁与主梁同高,厚度为25cm;中横隔梁高度为145cm,厚度为16cm。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接头连接。
5.永久支座采用盆式橡胶支座。
目 录
第一章 桥梁设计总说明 1
1.1 设计标准及设计规范 1
1.2 技术指标 1
1.3 主要材料 1
1.4 设计要点 2
1.5 施工步骤 2
1.6 施工要点及注意事项 2
第二章 桥梁方案设计比选说明 5
第三章 截面设计 6
3.1 主梁间距与主梁片段 6
3.2 主梁跨中截面主要尺寸拟定 6
第四章 主梁作用效应计算 10
4.1 永久作用效应计算 10
4.1.1 永久作用集度 10
4.1.2 永久作用效应 11
4.2 可变作用效应计算 12
4.2.1 冲击系数和车道折减系数 12
4.2.2 计算主梁的荷载横向分布系数 12
4.2.3 车道荷载的取值 19
4.2.4 计算可变作用效应 19
4.3 主梁作用效应组合 21
第五章 预应力钢束数量估算及其布置 22
5.1 预应力钢束数量的估算 22
5.2 预应力钢束的布置 24
第六章 计算主梁截面几何特性 30
6.1 截面面积及惯性矩计算 30
6.2 截面静距计算 33
6.2 截面几何特性汇总表 35
第七章 钢束预应力损失计算 37
7.1 预应力钢束与管道壁间的摩擦损失 37
7.2 锚具变形、钢束回缩引起的预应力损失 38
7.3 混凝土弹性压缩引起的预应力损失 40
7.4 由预应力钢筋应力松弛引起的预应力损失 44
7.5 混凝土的收缩和徐变引起的预应力损失 45
7.6 成桥后各截面由张拉钢束产生的预加力作用效应计算 49
7.7 预应力损失汇总及预加力计算 52
第八章 主梁界面承载力与应力计算 57
8.1 持久状况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承载力验算 57
8.2 持久状况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抗裂性验算 63
8.3 持久状况构件应力计算 65
8.4 短暂状况构件的应力验算 68
第九章 主梁变形验算 70
9.1 计算由荷载引起的跨中挠度 70
9.2 结构刚度验算 70
9.3 预拱度的设置 70
第十章 横隔梁的计算 71
10.1 横隔梁上的可变作用计算(G-M法) 71
10.2 横梁截面配筋与验算 73
10.3 横梁剪力效应计算及配筋设计 74
第十一章 行车道板的计算 77
11.1 悬臂板(边梁)荷载效应计算 77
11.2 连续板荷载效应计算 78
11.3 行车道板截面设计、配筋与承载力验算 81
第十二章 主梁端部的局部承压验算 84
12.1 局部承压区的截面尺寸验算 84
12.2 局部抗压承载力验算 85
第十三章 桥梁下部结构设计说明 86
13.1 设计资料 86
13.2 桥墩台尺寸 86
13.3 下部结构内力计算注意点 88
13.4 下部结构配筋要求 88
13.4.1 盖梁配筋注意事项 89
13.4.2 桩长及桩筋设计注意事项 89
13.4.3 桥台配筋注意事项 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