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设计为上下行分离式隧道。隧道左右出口洞门设计均为削竹式洞门,左右线出口均接15m明洞。
该隧道按新奥法理论设计,采用复合式衬砌结构,三心圆曲墙式衬砌;二次衬砌根据围岩类别不同分别采用模筑钢筋混凝土/混凝土衬砌。初期支护由湿喷砼(网喷砼)、锚杆和钢拱架组成。
本标段有行车横洞7处、行人横洞9处及紧急停车带7处。行车横洞与主洞成60°或120°交角,同时兼作行人横洞。行车横洞净宽4m,净高5.3m,设置间距约500m;行人横洞净宽2m,净高2.5m,设置间距约500m;考虑到远期行车方便,隧道内行车横洞附近设置紧急停车带,紧急停车带设在隧洞行车方向的右侧。紧急停车带、行车横洞、行人横洞均设在Ⅳ、Ⅴ级围岩地段。
本隧道在距xx端洞门约3.1Km处设置一座竖井,斜井设在行车方向右侧, 3#斜井桩号为K26+868,斜井口设置地上风机房,斜井和主洞间通过联络风道相通,斜井和主洞采用L型连接,完成洞内送、通风。联络风道通过地质为Ⅳ、Ⅴ级围岩,直墙拱型衬砌,锚喷支护。各个联络道之间和斜井的连接均采用90°夹角,设计中送排风口与主隧道均采用90°夹角。搬入坑道作为风机房设备安装,运营期工作人员进出的通道,为满足施工及后期载重车辆的出入,平面上转弯设计半径14.2m。
本工程设计防排水为:以堵为主,限量排放,以围岩注浆及锚喷支护封闭岩面裂隙形成第一道防水线,以模筑混凝土作为最后一道防线,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间铺设立体水板和无纺布,作为最主要的防水层。洞内拱墙衬砌全部为防水S8砼,添加FS型外加剂,设置环向、纵向透水盲沟,通过泄水孔与中心排水管沟相接,在衬砌施工缝处设置YH-2型橡胶止水带,洞外做反坡路堑侧沟和地表截水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