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隧道工程为XX 至XX 高速公路XX穿越XX新建项目,梯子山位于XX两省交界处,它的建设对发挥高速道路通行能力,带动本地经济及旅游事业的发展,带动山区人民致富有着重要的意义。梯子山某隧道全长0.332 公里。
2.3 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情况及气候情况
2.3.1 气候情况 隧址区属副热带季风型气候,干湿冷暖,雨水充沛,全年无霜期长,平均为 。
239 天。冬、夏季时间较长,春、秋季为过度季节。年平均气温15.6 C, 极端最高温度39.6 C, 最低气温-13.1C, 年均降水量1197.33mm, 日最大降水量150.0mm, 年平均风速3.3m/s, 瞬时最大风速40.0m/s。年均蒸发量1223.6mm, 全年主导风向为东南风,阴雨连绵的天气出现在春秋季,低温在入秋之后,台风的时间集中于7-9 月份,龙卷风一般发生在春末或秋初。
2.3.2 地形地貌 梯子山位于苏、浙两省交界处,为太华—大朝山山脉向太湖方向延伸之余脉。山体走向为北东向。为志留系岩屑砂岩,砂质泥岩构成剥蚀低山~丘陵区。
梯子山山顶海拔99m,隧道位于山体东段,该处山脊高程约为42 m。山体北坡较陡,南坡相对较缓。山体东边坡有104 国道饶山而过,隧道进口104 国道上跨主线,104 国道路面高程17.3m,104 国道东侧即为太湖。山体坡脚标高约为2.5m。
2.3.3 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概况
据地面地质调查及钻探揭露,隧址区出露地层从上到下依次为:第四系路基填筑素填土、碎石土和含碎石亚粘土;志留系茅山组中段岩屑石英砂岩,岩屑砂岩,局部夹薄层黏土岩、泥质砂岩。
强风化岩屑砂岩或石英砂岩呈碎块状,竖向裂隙较发育,裂隙中有粘土填充。粘土岩、泥岩质地较软,手指可划痕,属于软质岩石,具有遇水软化和弱膨胀特点。
地质构造为一轴向东西的背斜构造,背斜核部由志留茅山组地层组成,地貌表现为负地形。而背斜两翼如兰右山、梯子山相对抬升,表现为丘陵山地。
由于背斜轴向东西,褶皱形态舒缓,在梯子山出露的基岩,走向多为东西向,向西南微倾,倾角一般为2-6 度。局部地段因存在小型褶皱,地层产壮稍有变动。
隧道区未发现较大规模断层,在梯子山西北坡观察到两条近于平行 排列的正断层,规模较小,该断层离线路较远(>100 米), 是否与隧道相交,施工开挖时应结合超前地质预报查明,并加强超前支护。
由于本地岩体结构特性决定,岩体的渗透性各向异性明显,砂岩层及砂岩与泥岩接触面的渗透性较大,泥岩层渗透性较小。由于地层向山内倾,地下水补给区不大, 主要受大气降水所控制,大气降水沿裂隙下渗补给。平时一般水量不大,雨季渗水量较大。地下水对混凝土及钢结构无腐蚀性,
本地区地震基本烈度为VI 度,地震活动强度低。 隧道围岩分类如下:K147+888—K147+970 、K148+110—K148+220 段围岩类别为II 类;K147+970—K148+110段围岩为III 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