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提纲可分为简单提纲和详细提纲两种。简单提纲是高度概括的,只提示论文的要点,如何展开则不涉及。这种提纲虽然简单,但由于它是经过深思熟虑构成的,写作时能顺利进行。没有这种准备,边想边写很难顺利地写下去。

 

 以《关于取消高中阶段文理分科的思考》为例,简单提纲可以写成下面这样:

 

  一、序论

 

  二、本论

 

  () 取消高中阶段文理分科的前提条件

 

  () 高中阶段文理分科后的学生素质基本现状

 

  () 取消高中阶段文理分科后的教育教学对策

 

三、结论

 

详细提纲,是把论文的主要论点和展开部分较为详细地列出来。如果在写作之前准备了详细提纲,那么,执笔时就能更顺利。下面仍以《关于取消高中阶段文理分科的思考》为例,介绍详细提纲的写法:

 

  一、序论

 

  1.提出中心论题;

 

  2,说明写作意图。

 

  二、本论

 

  ()培育高素质人才的前提条件

 

  1.当今科技和经济形式的发展,需要全方位的人才;

 

  2.文理分科对社会发展造成了负面影响;

 

  3.中学生人文素养的缺失,提高当今学生人文素质的需要;

 

  ()目前文理分科后基础教育的基本现状

 

  1.人文与科学的分离,影响了科学与人文的持续发展;

 

  2,学生综合素质的丧失,使得科技的进步缓慢;

 

3.造成科学发展与人文发展的共同迟缓的同时,人类的生存目的变得不明确;

 

4、人类的幸福感明显降低,对世界的认识有了偏差

 

  ()取消文理分科后的教育教学对策的对策

 

  1.降低自然科学学科的难度;

 

  2.真正落实素质教育和人文教育,为国家发展服务,而不是把中国的大学变成为发达国家培养人才的学府,留住精英学生;

 

  3.真正体现素质教育的主线——爱国主义教育;

 

  4.在基础教育阶段,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为主要目的,而不是为了某些不必要的知识去摧残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三、结论

 

  1,明确我们教育的任务的任务;

 

  2.呼应开头的序言,重申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是可以互相影响、互相推进的。

 

  上面所说的简单提纲和详细提纲都是论文的骨架和要点,选择哪一种,要根据作者的需要。如果考虑周到,调查详细,用简单提纲问题不是很大;但如果考虑粗疏,调查不周,则必须用详细提纲,否则,很难写出优秀的论文。总之,在动手撰写毕业论文之前拟好提纲,写起来就会方便得多。

 

编写步骤:

 

()确定论文提要,再加进材料,形成全文的概要

 

  论文提要是内容提纲的雏型。一般书、教学参考书都有反映全书内容的提要,以便读者一翻提要就知道书的大概内容。我们写论文也需要先写出论文提要。在执笔前把论文的题目和大标题、小标题列出来,再把选用的材料插进去,就形成了论文内容的提要。

 

()论文长度的设计

 

写好论文的提要之后,要根据论文的内容考虑篇幅的长短,文章的各个部分,大体上要写多少字。如计划写20页原稿纸(每页300)的论文,考虑序论用1页,本论用17页,结论用12页。本论部分再进行分配,如本论共有四项,可以第一项34页,第二项用45页,第三项34页,第四项67页。有这样的分配,便于资料的配备和安排,写作能更有计划。

 

研究论文的长短一般为8000字左右,因为过短,问题很难讲透,而作为研究论文也不宜过长。

 

普通教学论文一般3000字左右,尤其是发表论文,一般是限制字数的。

 

()编写提纲

 

1.摘要

摘要应概括说明全文的主要内容,包括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4个方面,应重点写出具体的研究结果,特别是创新之处。

1)目的:主要说明此研究、研制、调查的前提、目的和任务所涉及的主题范围或要解决的问题。

2)方法:说明研究的工作过程及所采用的技术手段或方法,也包括理论、假设或边界条件,使用的主要设备和仪器:对新技术手段则应描述其基本原理、应用范围及所达到的精度、误差等。

3)结果和结论:作者在此工作过程最后得出的结果和结论,可含应用情况或潜在的用途。可以是所获得的实验数据、实验结果及关系式,也可以是理论性成果等。

总之,摘要应写得内容充实,不要过分抽象或空洞无物,不作自我评价。

2、关键词

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层次标题、摘要、和正文中选出来的,能反映论文主题概念的词和词组。

3、引言

引言的内容和写作要求

引言作为论文的开端,主要是交待研究成果的来龙去脉,即回答为什么要研究相关的课题,目的是引出作者研究成果的创新论点,使读者对论文要表达的问题有一个总体的了解,引起读者阅读论文的兴趣。

引言中要写的内容很多,但是论文的篇幅有限,所以大多数的刊物都对引言部分的篇幅有严格的限制,一般稍多于摘要的字数。要求该部分的写作要言简意赅、突出重点,不要与摘要雷同,也不要成为摘要的注释。一般不用图表和公式来论述问题,但至少应该有观点的罗列,同时一定要把作者的创新点明确表达出来。

引言写作中的常见问题

1)作者论述的背景信息过于空泛,与作者的创新点无关联或关系不大。

2)开门不见山。有的作者为了强调自己的创新性,往往把本研究的发展现状详细地进行说明;也有的作者图省事,往往把课题申请书中的内容直接照搬过来。

3)不会表达自己的创新成果,不能把别人的成果和自己的贡献区别开来,使所述创新点含糊、矛盾。

5.正文

正文是引言之后、结论之前的部分,也是论文的核心部分。作者论点的提出、论据的陈述、论证的过程、结果和讨论都要在此得以展现。

正文的要求

正文是作者总的写作意图或基本观点的体现,它对论文的发表及其价值起着决定性作用。要求观点要正确、论点要明确、论据要充分、选材要新颖;论述要有条理,有较好的逻辑性、可读性和规范性;表达要以读者在最短的时间里得到最多的信息量为原则;量、单位、名次术语的使用要统一、规范。一篇成功的论文应满足以下要求:

1)体现创新性

正文是否有创新,是决定一篇论文采用与否的首要标准,也是刊物决定录用与否的主要依据。一篇论文的创新程度有大有小,但 总要有自己的观点,总要有自己的一些独特见解,总要对科学技术的发展其推动作用。虽然许多论文不属于“首次提出” 、“首次发现”,但作为一一篇论文总应该对某一个问题的研究有新意,或对某种算法有改进,或对某一技术指标有提高。那些基本上是重复他人的工作,尽管是作者经过千辛万苦潜心研究的成果,也不属于创新之列。

没有自己的独到见解,这是目前论文写作中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在作者的来稿中,常见的创新点不突出的问题有以下几种:

1)观点雷同或重复他人的工作。

2)研究深度不够。

3)作者根本未作研究,整篇文章是东拼西凑的材料堆砌,因而这类文章的语言叙述显得前言不搭后语,根本无创造性可言。

4)论文立意很新颖,是当前研究的热门课题,但作者写不出自己的创新点。

也有的论文虽有一点创新,但由于作者表达不清楚,哪些是前人的,哪些是自己的,所以,仅有的一点新颖性也被淹没了。

2)论点突出

3)尊重事实

4)表达准确

5.2正文的结构

良好的结构层次是写好论文的重要保证。“言之有序”的问题要靠结构层次来保证。强调结构的目的是为了使文章内容能紧紧围绕主题层层展开、环环相扣,使整篇论文系统严密、浑然一体。正文是论文的主体部分,尤其讲究结构层次,因此作者要精心策划。

1)结构层次的要求

科技论文的结构层次有2点要求:

1)要符合逻辑规律。

2)要衔接自然,完整统一。

2)结构的几种形式

常见的论文的结构形式有并列式、递进式、总分式和分总式等。

3)正文的标题结构

科技论文结构层次一般分成若干个自然段,或是用若干个小标题来论述。每层的小标题均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一个编码的两个数字之间用圆点(.)分开,末位数字后面不加圆点。如:

1(一级标题)

1.2(二级标题)

1.2.3(三级标题)

1.3.4.1(四级标题)

所有的编码均左顶格书写。每一层次一般不超过4级,最后一级如果还要分层次,可用1;2);;②形式表示。

正文的结构层次不论是采用自然段还是小标题的形式,都要注意各层次之间要紧密衔接、环环相扣、富有逻辑,达到无懈可击;层次与层次之间还应协调一致,各部分的先后次序、篇幅的长短,都应根据逻辑顺序和表现主题的需要当详则详,当略则略。

4)正文的过渡与照应

5.3正文结构层次上的常见问题

在作者的来稿中,正文结构安排上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

1)标题不简明、不得体。

2)标题用词不确切,含混不清。

3)标题之间缺乏逻辑关联。

4)层次递进缺阶、段,衔接不上,层次混乱,不符合事物或现象的发展规律。

5)同一篇文稿中使用多种结构方式。

6.结论

6.1结论的内容

1)本研究的技术理论或技术成果比已有的技术理论或成果有哪些先进性;

2)本研究的技术理论或技术成果适用于哪些范围、应具备哪些技术条件等;

3)本研究的实验结果与实际应用的一致性如何;

4)对应用的技术有哪些改进和建议。

对于技术性论文,第一条是必须的,表明论文具有创新性。

6.2结论的要求

科技论文的结论应有主次之分,依其重要性递次排列。如果结论的内容较多,可以分条了列出,每一条单成一段。一段包括几句话,也可能是一句话。如果结论不多,就不要分条列号。结论里应包括必要的数据,但主要是用文字表达。具体要求如下:

1)概括准确,结构严谨。

2)明确具体,简短精炼。

3)客观公正,实事求是。

6.3结论写作中的常见问题

1)无结论

2)简单重复

3)含混不清

7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著录原则

1)只著录最必要、最新的文献;

2)只著录公开发表的文献;

3)采用标准化的著录格式;

4)参考文献的数量不宜太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