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了10多年设计,空调负荷计算在头几年主要靠估算,后来都靠软件详细计算了。这么多项目的积累,现在告诉大家还是需要详细计算,以计算为主、估算为辅。这里不谈采暖负荷,采暖负荷更不能靠估算了,一定要靠计算的。

设计周期紧不是理由,我们现在的设计周期比以前都紧,但还是要抓紧时间来详细计算负荷。这同时也是审图的要求。
很多新人上来就问***的指标是多少?有等回复的时间,还不如自己计算下。下面详细说说:

1、负荷估算要准确,需要长期的项目积累和丰富的生活经验。
前者大家都认同,后面强调生活经验而不是项目经验。举个例子,在以前很多传统的数据手册里面,展厅的人员密度是1人/平方,而一般的城市建设展厅,公司内部展厅等等,平时哪里有这么多人。手册里面会议室的人员密度是1人/平方,这一般指像电影院那样的会议室,而一般公司的会议室,一个大会议桌一放,哪有那么多人。
一些手册里面的指标跨度很大,如某一功能房间,指标从120~250,相差一倍,你就高还是就低,需要根据本项目的特性来,即使一个传统的功能区域,也必须了解其在本项目中的特性。没有经验的,只能详细计算。

2、详细计算不准确,是输入参数的不准确。
很多人认为负荷详细计算不准确,很多时候偏小,从而否定详细计算,这是错误的,负荷详细计算的输入参数是计算者控制的,计算结果的偏差,是输入参数不准确造成的。同样是商场,不同类型的差别就很大,如家具建材商场,就没有什么人,按0.1p/m2都可以;奢侈品商场稍微多点,按0.25p/m2左右也可以;市中心综合商业大楼,可以一层按0.6p/m2,地下室和二层按0.5p/m2,三层按0.4p/m2,逐层递减;如果是热闹的超市大卖场,那还是按设计手册吧,人流量有很多比较大的时候。不同商场的灯光负荷也有很大区别。同样是办公室,碰到过到最后指标达到350w/m^2的项目,那是一个银行的办公室,一个人10台电脑。所以设计伊始,项目的定位和特性要充分了解。


3、迫使自己详细计算的原因。
从估算回到详细计算这条路,是有一些原因的:
a. 现在的建筑越来越复杂,造型越来越怪异,从围护结构方面无以前项目经验可以参考。从一些功能上看,随着社会的发展,功能区域的特性与以前的项目也有了很大的变化,即使同样是办公,包括人员、设备等等与以前项目也有可能都不同。
b. 经过一些工程计算,朝向的影响比较重要,同样幕墙建筑的办公室,朝西和朝南差别就比较大,单纯按指标做得一样大就会失误。
c. 很多特殊的功能区域,需要全新风的厨房、洗衣房等,无指标可以参考,只有全面计算。
综上原因,既然要算了,都一起算了。

所以,奉劝大家还是详细计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