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厂沟河道整治工程位于新津县城境内。电厂沟属于西河右岸的人工支流,全长3km,起点为新津县大件路以北800m处,终点为新津县老南河桥下游100m处,同西河、南河、金马河一同汇入岷江。电厂沟是新津电厂的引水渠,河道比降1/2000,新津电厂修建于上世纪60年代,运行发电40多年,于2005年废弃停止发电。两岸渠道边墙局部垮塌严重,墙体开裂,勾缝脱落。本次河道整治工程起点为新建大桥上游,终点为新津电厂,河道整治全长862m,其中新建堤防220m, 拆除重建400m,勾缝修复处理518m,河道清淤862m,新建梯步4个。新建堤防堤型均采用重力式,堤距为10-12m。由于电厂沟是废弃电站引水渠且上下游均设置闸门,所以本工程并不承担防洪任务。
二、设计参数
1、根据《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规定,保护城镇及工矿企业的重要性为一般,城镇防护区的等别为Ⅳ等,防洪标准为30-20年,工程等别为Ⅳ等,结合新津县五津镇的实际情况,确定按20年一遇洪水标准设计,由《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2013)确定,堤防工程的级别为4级。其主要建筑物按4级设计,次要建筑物按5级设计,临时性建筑物按5级设计。
2、根据GB18306-2001《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和2008年国家标准第1号修改单,场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0g,对应的地震基本烈度为Ⅶ度,动反应谱特周期值0.45s。
3、新津县水务局关于新津县电厂沟沟渠整治工程初步设计报告(代可研)审查意见的复函【新水务函[2014]14号】
三、 建筑布置
工程起点为新建大桥上游,终点为新津电厂,河道整治全长862m(桩号K0+000—K0+862),其中新建堤防220m, 拆除重建400m,勾缝修复处理518m,河道清淤862m,新建梯步4个。
桩号K0+000—K0+147段左右两岸均为新建堤防,堤距10m;K0+147—K0+290段左右两岸均为新建堤防,堤距12m,局部段考虑与桥梁及原河堤平顺衔接。具体布置如下:
左岸:新建堤防111m,桩号KL0+000—KL0+036,KL0+077—KL0+0152,拆除重建213m,桩号KL0+152—KL0+205,KL0+208—KL0+295,KL0+719—KL0+777,KL0+804—KL0+819,勾缝修复处理187m,桩号KL0+259—KL0+418,KL0+777—KL0+804,KL0+819—KL0+837,KL0+845—KL0+864.
右岸:新建堤防109m,桩号KR0+000—KR0+011,KR0+053—KR0+151,拆除重建187m,桩号KR0+151—KR0+204,桩号KR0+207—KR0+341,勾缝修复处理331m,桩号KR0+341—KR0+417,KR0+537—KR0+682,KR0+718—KR0+864。
新建段堤防采用重力式堤防,堤身采用M7.5浆砌条石,堤防基础采用C20混凝土,堤防顶部用80cm宽C20混凝土压顶,以便后续景观设计,堤身分别在距渠底60cm和150cm位置处设一道排水孔,间距为2m,梅花型布置,堤防顶部栏杆在后续景观设计时修建。齿墙前面用卵石抛填,浆砌条石堤身用50cm厚砂砾石填筑,堤后用弃渣回填。卵石抛填及弃渣回填坡比均为1:0.75。
四、工程地质情况
(1)拟建场区地段地形平坦,无不良地质作用,环境工程地质条件整体较好,工程区地质稳定性较好,适宜建筑。
(2)根据GB18306-2001《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和2008年国家标准第1号修改单,场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0g,对应的地震基本烈度为Ⅶ度,动反应谱特周期值0.45s。
(3)场区地下水类型主要为第四系松散层孔隙潜水,水文地质条件简单,主要含水层为第四系松散堆积层的卵砾石层;其含水层厚度较厚且变化较大,沿河两岸呈带状分布,地下水水位受季节变化,变幅明显受河水控制。总体来讲地下水在上游接受河水和降水补给并向下游排泄。卵石层渗透系数为5.0×10-2/~3.0×10-1/cm/s,为强透水层。
(4)据区域水文地质资料及工程区地表水水质简分析成果,河水、地下水水化学类型为重碳酸钙型水或重碳酸钙镁型水。工程区河水对任何水泥拌制的混凝土均为微腐蚀性。
(5)本工程所需天然建筑材料为石料、砂、砾料以及水泥。由于原河堤部分拆除重新修建,可以利用较新鲜条石,所以石料需求量并不是很大,一律购买。砂、砾料由于电厂沟上游进行桥梁施工,附近堆砌很多砂卵石,经调查储量足够使用,只是砂卵石里含泥量较多,应进行冲洗去泥后利用,也可以到西河附近砂石厂购买,运距约2km。水泥需求量也不大,也一并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