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地质概况
⑴、地形地貌
隧道位于构造剥蚀、侵蚀、溶蚀低山丘陵地貌,主体山脉大致呈南北走向,支脉向东南方向分布,隧道线路横穿主体山脉,整体地势北高南低,最高海拔标高522m,最底标高136m,相对高差386m。
地貌受构造及岩性控制明显,地形起伏较大,地面坡度30°~50°,局部山高坡陡,沟谷深切,陡峻成崖,地表植被发育,基岩零星裸露,山坡平缓地段及低洼处多垦为旱地和水田。
⑵、地表水系
隧道地表水主要是水塘和隧道洞身地表山涧溪水,一般常年有水,将于除下渗基岩外,多沿坡面排泄,汇入溪沟。
雨季区内各主要冲沟呈现出一个暴涨暴落的急变型动态过程,暴雨过后溪沟水较正常水位高出3~5倍。
地下水类型较全,根据地下水赋存条件划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潜水,碳酸盐类岩溶水、碎屑岩类基岩裂隙水及断层构造水四大类型。地下水主要有大气降水补给,地形切割强烈,地下水径流途径短,循环交替迅速,地下水多于沟底下部沿裂隙面就近排泄,无明显的排泄基准面。松散岩类孔隙水,岩溶类孔隙水、基岩裂隙水、构造断层水除受大气降水补给外,还受地表水补给,地吸收水动态变化严格受降水制约,变幅较大。地下水的运移和富集以岩性为基础,受地质构造、地形地貌诸因素的影响,可溶岩与非可溶岩接触面,断裂交汇处,裂隙发育地段等地下水相对较富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