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目提出背景
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污染是全球淡水资源面临的两大问题。随着全球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口的增加,用水量急剧增加,加剧了淡水资源的严重短缺。
我国是贫水大国,水资源的总储量平均每年达28000亿m3,人均水资源拥有量2340 m3/a,仅为世界平均值的1/4,并且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造成南多北少,东多西少的局面。寿光市地处山东省东部,人均水资源可利用量225立方米,不足山东省人均占有量349立方米的2/3,仅为全国人均可利用水资源量1/9,是全国严重缺水城市之一。
寿光市地处渤海沿岸,水资源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两部分,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4.3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2.49亿立方米,地下水是寿光市工农业和人畜用水的主要水源。地下水年可开采量为1.8亿立方米,近年来开采量一般2.5-2.8亿立方米,年超采0.7-1.0亿立方米,已形成了813平方公里的地下水漏斗区。同时由于浅层淡水的大量开采和地下水补给不足,导致了寿光市中部浅层咸水南侵,自81年发生咸水入侵以来,年入侵速度近90米,入侵面积已达65平方公里,造成了入侵区内近10 万亩土地失去了良好的浅层灌溉水源,近5万人口吃水困难。
寿光市为节约有限的水资源,实施农村自来水化饮水工程,进行统一供水,统一管理,并取得不错的成绩。截止到2004年,全市农村共有行政村975个,23.3万户,86.7万人,自来水普及率为89%,有601个行政村,53.46万人的饮水达到国家饮水安全标准,饮水安全普及程度占全市农村总人口61.36%。
近几年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寿光市经济得到迅猛发展,工业化和农业化步伐明显加快,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人民群众对饮用水的水质、水量要求越来越高,水资源供需矛盾日趋突出。水资源的紧缺已经成为寿光市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大制约因素。寿光市为进一步加快农村自来水化饮水工程的进程,缓解供水矛盾,解决饮水安全问题,提出建设人畜饮水工程。
二、区域农村人畜饮水现状
农村人畜饮水建设现状:截止到2004年,寿光市农村共有行政村975个,23.3万户,86.7万人,自来水普及率为89%,累计建成饮用水井866眼,铺设村内主管道2464公里,总投资10365万元,其中,水源工程4021万元,主管道3567万元,户内设备2558万元,其它219万元。
农村人口饮水安全普及程度和自来水普及率到2004年底,全市975个行政村中,已有886个行政村,77万人吃上了自来水,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9%。其中有圣城街道、稻田镇、羊口镇、侯镇等乡镇、街道的82个村,实现了集中供水工程。有601个行政村,53.46万人的饮水达到国家饮水安全标准,饮水安全普及程度占全市农村总人口61.36%。
目前,寿光市农村饮水水源全是地下水,其中咸淡水分界线以南地区,饮用的是地下浅层淡水;咸淡水分界线以北地区,主要饮用地下深层承压淡水,部分乡镇、村饮用的是由供水管道从南部井灌区输送的淡水。取水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以村为单位凿饮水井,安装供水设备,采用行政村集中供水方式,这是当前农村的主要供水形式,该供水方式的总人口为68.64万人,占全市农村总人口的79.3%;二是利用城区自来水或建设乡镇集中供水工程,解决乡镇政府驻地及附近村庄的饮水。该种供水方式共计82个村庄,8.4万人,占全市农村总人口的9.7%;三是尚未解决自来水的总人口为9.5万人,占全市农村总人口的11%。
寿光市农村饮水水源取水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各村打专用自备饮水井(取水深度50-120米),以行政村集中供水为主,安装电潜泵直接抽取,这是主要形式,占全市村庄的87%。二是城区自来水、乡镇政府驻地附近村庄或无水区远距离管道供水解决一小部分,占全市村庄的5.4%。另有尚未解决自来水的村庄74个,占全市村庄的7.6%。
寿光市目前的集中供水工程,水源全为地下水水源,通过对地下水源的抽检结果看,除城区供水有净化设施外,其余所有地下水水源供水工程均无净化设施,但由于选择的水源地水质较好,并且保护措施得当,有61.36%的水源符合农村饮水安全标准要求。有38.64%的村庄饮水水质存在着不安全问题,主要是含氟量高(在1.5—2.0mg/L之间)、细菌类含量高(在500—3200个/mL之间)、硝酸盐含量高(20—80mg/L之间)以及总硬度高(在700—1200mg/L之间)、溶解性总固体含量高(2000—3500mg/L之间)等情况。咸淡水分界线以北地区,仅有少数地区水质达到饮用水标准,大部分村庄存在饮水不安全问题。主要原因是该地区地下浅层无淡水,深层淡水储量少,水质含盐、含氟量高,以及污染等。
目前,寿光市自来水化普及率较高,已经达到89%,寿光市农村人畜饮水面临着普遍改善和提高的问题,面广量大,还有很多工作要做,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对此,在本次调查摸底的基础上,结合寿光市当前农村供水的实际,城乡社会现代化发展的趋势和城市化进程,根据不同区域的水源条件,寿光市采取分阶段分步骤实施的策略:第一步是彻底解决寿光市农村的人畜饮水困难村和至今没有通自来水的村;第二步是对经济较富裕的村和离城区、镇区较近的村,或者离集中供水管线较近的村率先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的目标。
为寿光市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尽快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和农村供水城市化,更好地发挥农村自来水工程在农村基础设施中的综合效益,做到与国家和地区的发展相协调一致,寿光市下一步实施农村人畜饮水工程主要有以下工作任务和工作量。一是随着寿光市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民人均收入的不断增加,逐步改善和提高寿光市农村自来水的落后现状,完成本次规划的新建、改建自来水村庄40个,人口3.6万人,到2008年全部普及农村自来水;二是对经济基础较好的乡镇,建设乡镇集中供水工程,采用新技术、新材料和先进的变频自动供水设备,更新供水主管道,安装用水计量设施,实现不间断供水和计量用水,按用水量收费的目标,逐步实现社会化集中供水的目标。
三、农村人畜饮水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今年国家、省、潍坊市把解决农村饮水安全和农村“村村通自来水工程”作为水利工作的重点之一,作为政府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和富民工程的大事来抓。寿光市领导也把解决农村人畜饮水工程建设当作大事来抓,提出了利用3年左右的时间,全部实现农村集中供水,并且,根据情况将给予一定的资金和技术上的支持,为尽快实现“农村供水城市化和城乡供水一体化”的小康社会的标准而努力。各级领导的重视为解决人畜饮水工程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特别是80年代以来,随着寿光市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全市农村自发地向农村集中供水的方向发展,虽然在技术、资金、水源、水质、管理等方面离自来水化的要求相差很远,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和改善,但是寿光市农村的自来水工程已经初具规模,普及率相当高,为寿光市今后全部解决落后村和困难村以及向更高层次发展自来水工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随着寿光市农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不会停留在只要求能喝上水的标准上,而会在提供达到国家卫生标准的自来水、24小时不间断供水和供水管理服务等方面不断提高要求,也为城乡供水一体化明确了发展方向,达到社会要求和政府指导相一致,最终全面解决集中供水工程。
四、农村人畜饮水工程建设的可行性
寿光市经过多年农村人畜饮水工程建设和探索,具有了坚实的技术基础和工程建设经验。目前,在城乡供水工程方面,具有坚实的技术基础,从水源工程的凿机井或地表水净化处理、取水构筑物的建设、水泵及电潜泵设备、压力罐及变频自动供水设备、供水管材、管理水平等技术方面,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的使用和推广方面,都为该项目的实施提供了可靠的保证。特别是多年来,寿光市在解决乡镇集中供水和农村人畜饮水工程建设方面积累了丰富的规划、设计、施工和管理经验。培养了一大批技术精、会管理的专业技术人才,为本项目的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水源方面,寿光市南部井灌区有足量的地下水资源,北部咸水地区随着乡镇集中供水和远距离调水工程的实施,以及今后寿光市计划建设的双王城水库存储长江水、黄河水,为寿光市建设大规模的净水厂用于工业和农村生活用水提供了保证。
吃水是群众生活和生存的基本条件,群众对早日吃上清洁卫生的自来水要求十分迫切。作为经济发展相对较快的寿光市,交通便利,地方财力较强。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民的经济收入也会大幅度的提高,具备了解决农村人畜饮水项目的经济条件。
从技术、水源、经济和管理等方面综合分析认为,在国家、省的大力扶持下,通过采取工程措施、技术措施,充分调动群众的建设积极性,全部解决寿光市人畜饮水工程是切实可行的。
第三章 建设条件
一、建设地区概况
寿光市地处莱州湾南畔,东临风筝都潍坊,西依石油城东营,南抵古城青州,总面积2180平方公里,海岸线长56公里,辖10镇24乡,人口102万,行政区划隶属潍坊市。寿光市根据资源分布和区域生产规划,培植起了粮菜、果、棉、牧、渔六大支柱产业,是国家和山东省确定的粮食、蔬菜、果品、畜牧、水产、棉花等农业综合商品基地县(市)和农业综合开发重点县(市),是全国“农村综合实力百强县”之一,山东省首批“小康市”。
寿光市是国家确定的粮食、蔬菜、果品、棉花、水产、畜牧综合商品基地市,形成了60万亩粮食、80万亩蔬菜、18万亩果品、30万亩海淡水养殖和300个饲养小区的格局。目前,全市粮经比例为4:6。寿光市是山东省确定的农业现代化示范市,农业现代化建设起步早,科技含量高,现已建成国家级万亩农业现代化示范区、万亩蔬菜高科技示范园、农业高新技术走廊、高效林业示范园、农业生态示范园等五大示范样板工程,引进推广了30多个国家的500多个新品种、200多项新技术。粮油作物主要是小麦、玉米和棉花、大豆,粮食总产达4.3亿公斤。寿光农业先进技术和良种覆盖率分别达到95%和98%,科技对农业贡献率达58.6%。同时,大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机械化水平走在全国前列。寿光市是中国最大的蔬菜生产基地,被国家命名为唯一的“中国蔬菜之乡”。全国最大的寿光蔬菜批发市场已发展成为全国的蔬菜集散中心、价格形成中心和信息交流中心,辐射全国30多个省市区。
寿光市工业基础实力日益增强。围绕主导骨干企业,形成了海洋化工、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工艺品、建筑建材、轻工等六大生产体系。主要产品有盐及盐化工、造纸、机械、纺织、化工、轻工、工艺美术、食品、建筑建材、农副产品加工等50多个门类1300多个品种。其中晨鸣机制纸、仙霞服装、蓝仔啤酒、齐民思白酒、聚宝农用车、鲁丽人造板、风筝刨花板等30多个产品被评为全国名牌产品。近年来,着重培植起了晨鸣纸业、蔬菜产业、海源盐业、联盟化工、板材木业、机械动力、饮料酒业、服装工艺、电力工业等一批实力雄厚,竞争力强的大型企业集团。全市有10多家企业经营规模和经济效益居全省同行业前列,其中晨鸣纸业集团被列入全国512家优强企业,经济效益居全国同行业之首,联盟化工集团进入全国百强化工企业。全市有18家企业通过ISO 900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乡镇工业有9家进入“中国千家最大经营规模乡镇企业”行列,12家进入“中国千家最高利润税总额乡镇企业”行列。2003年,寿光市限额以上工业企业共有50多家,完成工业增加值52亿元,实现销售收入193亿元、利税25亿元、利润16亿元,有15家企业利税过1000万元。全市累计完成工业投入51.7亿元。2004年寿光市新开工建设工业项目220多个,其中过亿元项目19个,过千万元项目117个。
改革开放以来,寿光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迅速,经济实力明显加强。2003年,全市完成国内生产总值155.5亿元,第一、二、三产业产值分别为32.2亿元、69.7亿元、53.6亿元,比例为21:45:34;完成财政收入11.1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6.0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508元;各类存款余额115.8亿元,具有较好的社会经济基础。
二、自然条件
1、自然资源
寿光市中南部地下水源丰沛,土质肥沃,宜于多种农作物生长。北部地下卤水储量40亿立方米,富含钠、溴、钾、碘等几十种元素,宜盐面积260万公亩,年产盐183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三分之一,被列为全国三大重点盐业开发区之一。西北部石油、天然气储量可观。中北部煤炭资源丰富,开发前景广阔。沿海滩涂达45万亩,渔业资源丰富,主要经济鱼类20多种,贝螺虾蟹等10多种。
2、地形、地貌、地质资料
寿光市位于东经118°36′—119°8′,北纬36°47′—37°19′,在大地构造上属华北台地,处在鲁西隆起、沂沭断裂带、鲁东隆起三个次级构造交汇处。地处弥河冲积平原,为第四系冲积层,地势平坦开阔,东南高,西北低,地貌单一。根据国家地震局《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该项目所在区为7度烈度区,该项目所有建构筑物均按国家工程抗震设计规范执行。
3、水资源状况
寿光市主要河流分布由西向东依次为:塌河、小清河、乌洋沟、王钦河、伏龙河、跃龙河、益寿新河、西张僧河、东张僧河、弥河、丹河、桂河等,另有引黄济青输水河贯穿东西。
寿光市水资源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两部分,80年代以来,地表径流主要为弥河径流,当地其他河流基本无径流,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4.3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2.49亿立方米,地下水是寿光市工农业和人畜用水的主要水源。地下水年可开采量为1.8亿立方米,近年来开采量一般2.5-2.8亿立方米,年超采0.7-1.0亿立方米,枯水年、特枯年缺水更为严重。水资源的紧缺已经成为寿光市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大制约因素。
寿光市水资源的水质状况一般,随近年来工业和农业的迅速发展,部分水源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地表水如弥河、小清河水质污染较为严重,主要是受上游水源污染;地下水北部轻度污染,主要是咸水入侵造成的。地表上的水污染主要是由于企业排放的污水和居民生活废水造成。寿光市应加大水污染治理力度,切实保护好水资源。
寿光市多年平均降水量580mm,河道径流量2.49亿立方米,水资源可利用总量2.3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可利用量225立方米左右,不足全省人均占有量349立方米的三分之二,仅为全国人均占有量的1/9。亩均占有水资源量170立方米左右,远远低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全市年平均水资源开发利用总量3亿立方米左右,其中:工业用水0.32亿立方米,人畜生活用水0.15亿立方米,农业用水2.5亿立方米左右。年均超采地下水0.5亿立方米,造成地下水累计超采11.5亿立方米。目前,寿光市南部井灌区地下水平均埋深已达21.30米,累计下降了17.62米,形成了813平方公里的地下水漏斗区(其中负值区面积497km2),占井灌区总面积的78%;在北部盐碱区,1975年不少地方深层承压淡水成井自流。而目前,200米以上有深层承压淡水区590平方公里全部成为漏斗区, 承压水位埋深达25.67米,累计超采地下淡水960万立方米, 使有限的深层承压淡水资源尤显缺乏。由于南部浅层淡水大量开采和地下水补给不足,导致了市中部浅层咸水南侵。自81年发生咸水入侵以来,年入侵速度近90米,入侵面积已达65平方公里,造成了入侵区内近10 万亩土地失去了良好的浅层灌溉水源,近5万人口吃水困难。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用水量不断增加,水资源供需矛盾日趋突出。
4、水文、气象资料:
该项目所在地位于潍坊市市区东部,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集中,雨热同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