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水浸泡或底部淘刷易造成渠道沉陷或塌陷。未经压实的新建土渠往往会发生全面沉陷,黄土渠道下沉现象尤为严重,旧渠上也会出现垂直沉陷段或深坑。出现这种情况应及时进行锥探,探清隐患深度及范围后及时灌浆堵塞或重新翻修夯实。在第一次放水时要注意观察处理的结果,如仍有沉陷,应再进行处理。
  如沉陷不规律,堤脚下游地面隆起,应采取消顶卸荷、减缓堤坡和增设镇压平台等紧急措施,必要时还应加设排水井。这些处理措施都应在渠道水位缓降的情况下实施,不得用骤降渠道内水位的方法进行抢修。对由于蚁穴造成的塌陷,应先将塌陷部分挖开重新修筑,在日后的运行中应加强防治白蚁危害的措施。
    渠道滑坡的修复
  灌溉渠道经暴雨和洪水冲击发生滑坡的水毁现象比较普遍,多集中在深挖方渠道的内坡和高填方渠道的外坡,以及土质松软和风化岩石破碎地带,尤其是在强烈暴雨和大流量集中泄洪的情况下,更为严重。
  滑坡的修复。首先需查明滑坡部位、程度、滑坡处及附近地段的断面变形情况,并分析原因。针对滑坡产生原因来制定修复方案,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并计算出修复工作量。常用滑坡修复治理的方法有:
  ——滑坡发生在渠道外侧。恢复渠堤时,可采用局部放缓边坡的办法或做成复式断面,以增强其稳定性。
  ——滑坡发生在渠道内侧。如果原来的土质松软、稳定性差,可改用稳定性较好的土料修复,并提高其夯实、压密质量。必要时也可在恢复原断面的基础上进行局部的衬砌加固,以增强其防渗抗冲能力。特别是山区丘岭地带的高填方渠段,应采取防渗加固措施。
  无论采取何种措施,都要坚持取用好土,切忌使用从渠道里挖出的淤泥填充补缺。这样的淤泥遇水极易流动,造成新的边坡滑塌,甚至破坏已做好的衬砌护面,给工程带来损失。此外,在寒冷地区防渗衬砌灌溉渠道的修复过程中,还应采取必要的防冻措施,以防止冻胀对渠道的破坏。
    渠道滑坡的防治
  一要加强滑坡段检查,有滑坡迹象时,及时采取削坡减压、砌石护坡、开沟排水等措施。二要完善山区排水沟的防洪措施,使汇集山坡的大量雨水,从截水沟或排洪槽等设施流出,保证排泄畅通。三要禁止在滑坡体脚取土、开石,以保持局部土体的稳定。四是渠道放水停水不能骤涨骤落,特别是大型土渠塑膜防渗渠道,更要防止骤然停水,那样易形成滑坡。
   渠道裂缝的处理
 渠道裂缝主要有横向和纵向两种。横向裂缝与渠道轴线垂直,一般危害性较大,必须认真处理。平行于渠线的纵向裂缝,如果不是坍坡引起的,一般问题不大,但也要认真处理,以免造成不良后果。处理方法主要有开挖回填法和灌浆法。
  ——开挖回填法。该方法是处理裂缝比较彻底的办法,适用于不太深的表层裂缝及防渗部位的裂缝。此办法有梯形楔入法和梯形十字法,其处理工序包括裂缝开挖和回填土料。
  裂缝开挖工序:开挖长度应超过裂缝两端1m,开挖深度应超过裂缝深度0.3~0.5m,开挖槽底部宽度至少为0.5m。开挖前缝内应灌入白灰水,以便掌握开挖边界。较深坑槽应挖成阶梯形,以便出土和施工安全,开挖后应保护坑口,避免雨冲、日晒和冰冻,以防干裂、进水或冻裂。
  回填土料工序:回填土料应视渠道土料及裂缝性质而定,对沉陷裂缝应选用塑性较大的土料,控制含水量大于最优含水量的1%~2%。对滑坡、干缩和冰冻裂缝的回填土料,应控制含水量等于或低于最优含水量的1%~2%,对于小裂缝可用原渠道土料回填。回填前应检查坑槽周围土体的含水量,偏干的应将表面湿润,过湿或冰冻的应清除后再进行回填。回填土应分层夯实,每次填土厚度以10~15cm为宜,一般要求压实厚度为填土厚度的2/3,回填土料的干容重,应比原土体稍大些。回填时,要将开挖坑槽的阶梯逐层削成斜坡,并进行刨毛,要特别注意将槽边角部位夯实。
  ——灌浆法。该方法适用于裂缝较深,开挖回填工程量大的裂缝处理。一般采用重力灌浆或压力灌浆,前者浆液靠自重灌入裂缝,后者除浆液自重外,再加机械压力,使浆液在较大的压力下灌入裂缝。灌浆的浆液可选用黏土或黄土泥浆。